东兰鼓韵
2013-04-29刘东平
中华手工 2013年6期
刘东平
史学界素来有“北鼎南鼓”之说,铜鼓对于红水河流域的百姓来说,是最神圣的器物。目前,全世界现存传世铜鼓有2400多面,而广西河池市就有1400多面,其中东兰县有612面记录在案,是全球民间铜鼓收藏之最。
说到东兰县的“鼓王”,就不得不提陈耀灵,他自费开设的民间铜鼓收藏馆里,有150多件自东汉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铸造的铜鼓藏品。
“铜鼓最早是葫芦状的,是用来装水的容器。”陈耀灵引领我们参观收藏馆,对一件件铜鼓如数家珍。在红水河沿岸的壮族先民,因为生产力低下,面对着大自然的险恶,将自己的美好期望依附于神灵,从而慢慢将盛水的容器演化成鼓的形状,被当做“神物”和“灵器”膜拜。“铜鼓上的各种图饰,都是古代骆越人熟悉的事物,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生活场景和独特的审美意识,另一方面显示出他们战胜自然的愿望。”陈耀灵介绍说。
铜鼓造型不一,有状如葫芦的、有如来佛双肩挑的、有散花仙女背着的……工艺粗细不一,粗犷者豪放大气,精细者古朴秀美。铜鼓身上的图纹更是千姿百态,从乳钉纹、人鱼纹、兽形纹、云雷纹,到狩猎、战事、钱宝、十二生肖像、双龙祈祷图,再到吉祥用语“永世家财 万代进宝”、“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等等。許许多多的民间传说、故事,一经陈耀灵讲述,便都呈现其上,让每面铜鼓有了灵性。
在他眼里,铜鼓不仅是吉祥之物,也是东兰铜鼓文化的传承载体。曾经有人建议他将铜鼓转移到广东、深圳等地办展览,一年保证有数百万元的收入,陈耀灵断然拒绝。在他看来,铜鼓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艺术品,更是壮瑶民族心中的神物,它的根在红水河流域,魂在东兰,离开了这里,就没有了原汁原味的铜鼓文化,也失去了保护和传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