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阅读仍有可为
2013-04-29李广宇毛文思
李广宇 毛文思
电子图书、数字报纸、互联网期刊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仅为2%左右,这说明单纯的将纸质出版物数字化,难以在市场中立足,三者在数字出版产业中的位置还比较弱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互联网期刊的收入规模从2006年的5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9.34亿元,虽在6年间增幅出现过稍微的起伏波动,但总体依旧呈现为增长趋势,且近两年来态势趋稳;电子图书收入规模2006年为1.5亿元,2007年为2亿元,2008年为3亿元,2009为4亿元,2010年为5亿元,2011年为7亿--元,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这说明电子图书、期刊、报纸虽然所占总收入比例较小,但是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电子图书
农家书屋数字化升级助力电子图书发展
自“十一五”时期以来,农家书屋工程是我国新闻出版业的重点项目。随着数字阅读从城市到农村的逐渐蔓延和普及,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升级已提上日程。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已被列入我国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重点工程。农家书屋的数字化建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农家书屋内大部分纸质出版物实现数字化,由以纸质出版物为主、数字出版物为辅逐步过渡到以数字出版物为主。二是指农家书屋提供数字化服务。2011年以来,全国各省都加紧推进数字化农家书屋的建设步伐。如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捐赠下,河北将在全省建设5010个“卫星数字农家书屋”;而北京也将在2012年补充899个农村益民书屋,在“村村有书屋”的基础上,使所有3975个农村益民书屋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同时利用数字化阅读平台和网络传播渠道,推进全市农村益民书屋数字化升级。
社区数字图书馆建设带动电子书阅读
近两年,数字阅读逐渐走进街区,社区内兴建起数字图书馆。2011年,福建流动图书馆工程启动,搭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市民可以通过平台阅读电子图书等内容;2012年5月,北京市潘家园街道数字图书馆启用,这是北京第一个社区公共文化阅读平台;由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建设的天津首个数字文化社区——空港数字文化社区部分部署站点目前已投入使用,市民无需借助无线或有线接收终端,通过云服务器阅读和浏览上万种电子图书等数字化内容。数字文化社区、社区数字图书馆的兴建,电子图书的发行渠道更加多样化且更加贴近百姓,市民的公共文化选择更加丰富多元,带动了全民数字阅读的深度普及。
电商搭建分销平台促进电子图书销售
数字出版早已不仅仅是内容产业,参与者也不仅仅只有内容商,而是由内容商、技术商、电信运营商等多个环节共同组成的产业链。而2011年以来,电子商务企业也加入电子书阵营。首当其冲的是国内最大的图书网络销售平台当当网。2011年12月,当当网凭借其传统图书的渠道销售优势,推出电子书销售平台,并于2012年7月26日正式预售自有品牌电子阅读器,由此当当网在电子书领域的行业布局已基本形成。同时,京东商城也不甘落后,于2012年2月20日宣布启动电子书刊业务,并称预计2012年底上线正版电子书刊超过30万种。电子商务数字平台已成为当前数字内容投送平台五大基本模式之一。电子商务企业涉足电子书,进一步扩大了数字出版行业阵营,壮大了数字出版队伍。
电子图书价值得到大幅提升
国内数字出版内容提供商根据渠道及终端特性,进行了多平台应用与多终端的内容开发,使同一内容得以在纸质书、电子阅读器、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上立体呈现。以盛大文学网络连载小说《斗破苍穹》为例,2011年该小说获得网络高点击率,其后被开发到iPhone和Android客户端、手机Wap网站、盛大Bambook云中书城等多个终端,同时小说被改编成网络游戏、电视连续剧等形式发布,内容获多角度开发。近两年,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成为其他作品形式的创作来源,如《步步惊心》改编成电视剧、《鬼吹灯》改编成网络游戏等,令电子图书价值得到大幅度提升。
互联网期刊
移动终端的发展增加互联网期刊出版的多样性
在iOS等智能终端平台上,数字期刊呈现爆发式增长,下载量的日增长速度在50%以上。2011年,一家期刊运营商单月期刊下载量达到200万本以上。同时,龙源数媒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移动运营商合作,推出手机杂志阅读,开发iPhone App客户端和安卓系统客户端研发应用,推出单刊iPad App客户端,每一家合作期刊都可以独立在苹果商店营销。AndroidApp,使用Android Pad阅读数字期刊。2011年龙源数媒还推出期刊社共用APP应用程序,大大省却了期刊社进入苹果商店的研发开支,做到了杂志社不花一分钱,照样可以在苹果商店售卖。
互联网期刊“流内容”实践初露苗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早期互联网期川出版上是一种“媒体搬家”,即以原版样进行原文呈现,具有内容提供有限、优质内容湮没于互联网海量信息之中、出版时间严重滞后于纸质期刊而不能同步阅读或就近阅读、呈现方式单一不能进行内容重组挖掘等诸多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数字期刊内容运营商——龙源数媒提出“流内容”的观点,并进行积极实践,将内容碎片化,以富媒体的表现形式,以流媒体的传送方式,对内容流进行即时、有效推送,实现了动态出版,这对数字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产牛重要的推动作用。
优先数字出版受到重视
优先数字出版优势在于节省了等待期刊版面时间、排版印刷时间、邮发邮寄时间、图书馆编目上架时间,一般可以提前半年与读者见面;实现了期刊编辑部自主出版、自主定价的模式,期刊编辑部既可以按期出版,也可以按篇出版。优先数字出版的稿件还可以被广大读普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多种途径订阅、检索、下载,也可以由出版者通过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主动向读者推荐或推送。
同时,优先数字出版期刊有主办单位、编辑单位和出版单位,其出版内容属于正式出版。其稿件的原文加印网络出版时间和唯一出版网址,优先出版的稿件一经出版,该稿件的网络出版地址即唯一且不变,便于用户查找和引用原文。
互联网期刊专业化、个性化信息与知识服务受到重视
互联网期刊出版不再是简单地复制纸质版期刊,而是会更加注重资源的整合和二次出版,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例如,同方知网的“数字农家书屋”项目,通过整合图书、期刊、报纸、科技成果类资源,工具书、标准类文献资源,电子、音像类多媒体资源,建设以“数字农家书屋”内容发布与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基于“农民自学+技术指导”模式,具有丰富、权威、实用、最新等特点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知识资源库,显得尤为必要,具有重大意义。
数字报纸
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力度加大
近年来,报社对待数字出版业务的态度逐渐从初步尝试转变为重点发展,并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先者,已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赢利模式。一些大型报业集团开启全媒体复合出版之路,规模较小的报社也积极探索移动客户端的数字报刊出版业务。
数字报纸业已成为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全国1900多种报纸实现数字出版的已经超过60%,其中,全国49家报业集团基本实现数字出版。报刊内容数字化发展趋势呈现以报业集团带动独立报社,以大中型城市带动二三级城市,以沿海城市带动内陆城市的模式快速发展。
报网融合性和互动性不断增强
近年,报网融合已成为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不管是固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报纸与网络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报网融合既延长了新闻产业链条,突破了传统媒体过去在时间、空间、影像表现方面受到的局限,又继承了传统媒体强烈的策划意识、整合意识、庄重感和携带方便等特性,使新闻产品的传播媒介具有丰富性和可选择性,同时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时效,扩大了影响。据了解,目前报业集团中拥有报网的比例已达到80%左右。同时报与网的深度结合,也使报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大大加强,用户可以对报纸内容进行跟帖、评论,从而可以实现进一步整合报道。
发布渠道更加多元
近年来,各家报社对报刊数字化产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细致的发展规划,结合新技术、新平台和新媒体不断丰富报纸新闻的发行和传播方式,使报刊内容得到增值。如现在很多报社为了适应移动阅读、碎片化阅读的形势,开展了手机报业务;此外,由于微博的即时分享性和传播广泛性,多家报纸把微博作为重要发布渠道。
而且,近两年电子阅报栏广泛出现在各市、区、街道、政务大厅,乃至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等地各个场所,已然成为城市数字化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运用网络传输技术,采用全套操作管理系统,实时将数十种数字报纸传送到各个电子阅报栏终端。简单便捷的操作、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丰富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