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饲料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2013-04-29仇祖文罗先奎董文忠刘恩勇吴志刚
仇祖文 罗先奎 董文忠 刘恩勇 吴志刚
摘要:围绕当前湖北省养殖业的发展对饲料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考量,在对湖北省的多家不同类型饲料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调查走访和系统分析后,提出了必须强化饲料工业的基础地位、优化饲料工业结构、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和增大政策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饲料企业;养殖;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6-0086-03
2012-2013年,围绕湖北省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畜禽、水产养殖业发展对饲料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和食品安全问题,湖北省民营企业发展协会联合湖北省饲料协会、湖北省饲料工作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湖北省内数十家不同类型的饲料企业进行了调查走访、典型访谈和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的调研,并结合调研结果对湖北省饲料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查专题报告。
1 湖北省饲料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饲料产业伴随着养殖方式的变革,湖北省饲料工业在经营管理体制、企业规模。营销方式上经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生产到综合经营的发展历程,饲料企业的发展由单纯的饲料生产到进入了饲料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及其延伸拓展到更为宽广的产业领域,使饲料工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过30多年的发展,湖北省饲料工业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其具体表现为:一是规模饲料企业的数量大幅增加。湖北全省的饲料企业总数一度达到600余家,经整合、提升,仍有439家;二是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大型饲料企业。如泰国正大、康地华美、澳华、亚卫、四川通威、希望、湖南唐人神、广东温氏、广东海大、山东六和、北京伟嘉、香港高龙等众多国内外知名饲料企业相继落户湖北办厂,带动了本土饲料企业的迅速成长。湖北同星、浠水四方、武汉新华扬、湖北广济药业、安琪酵母、武汉正达、武汉天龙、宜城襄大、湖北农腾等具有较大规模的本土饲料企业为湖北饲料产业链的拓展和饲料工业的持续发展共同打下了厚实基础。2012年,全省饲料、添加剂总产量突破600万t,饲料工业总产值230亿元;三是部分本土企业也成长为精品名牌。湖北广济药业的饲用维生素B2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湖北同星、武汉正达、武汉明天、宜城襄大等12家企业生产的饲料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全省有23个产品分别被纳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和省级优势且具有较高创新性产品目录;有24个产品分别被评为“中国饲料行业信得过产品”和“湖北信得过水产养殖投入产品”。湖北省饲料企业生产的维生素、酶制剂、微生物、矿物质等饲料添加剂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四是饲料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养殖业的全面振兴。目前湖北省生猪规模养殖场达到600余家,出栏肥猪占到了全省生猪出栏总量的60%,水产养殖面积66.67 万/m2,鱼饲料喂食量180多万t。据测算,1 t配合饲料可为养殖节本增收350元左右,用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与使用单一饲料相比,可提高饲料报酬率20%~30%。规模化的饲料工业生产也比较好地从源头把握住了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2012年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7%,商品饲料连续多年检测没有发现瘦肉精的问题。同时,饲料生产企业还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余人,参与饲料经销和配送达数万人。
2 饲料工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1 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
湖北省饲料生产企业以小企业居多,低水平经营、低档次重复、低层次竞争问题突出。2010年,湖北省饲料企业平均年产量为1万t,与全国的平均水平7 t相差6个数量级。同时还由于饲料销售门店数量过多,经营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拆包、分装、前店后厂等现象也十分普遍,造成监督管理难度大。
2.2 饲料生产企业利润空间小
一是受本地生产的饲料粮供应量限制,外采数量大。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和饼粕,全省的年需求量分别为800万、150万t,而玉米的实际产量只有200万t,菜饼和棉饼总量上虽然可以保证,但品位不高、利用系数低,豆饼的生产在湖北省更是空白,得靠外采满足需要。由于饲料粮被卖方市场所控制,货源和价格极不稳定,外采所增运输费用也转嫁到了饲料生产等下游各环节。二是政府拍卖用作饲料的粮食与市场价位每吨相差200~400元,为饲料利润的1~4倍。由于拍卖的粮食70%流向国企,剩余的30%虽然流向是民企,但都是大型民营企业。湖北省只有少数几家饲料企业有竞拍权,一般本土饲料企业很难得到这个机会。三是用工成本上升,2012年企业用工成本与2000年比上升了40%。四是中小型饲料企业受规模所限,很难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规模效益。这些问题导致湖北省大多数饲料企业的生存境况堪忧。
2.3 质量安全任务重
经过宣传普及和严格执法,非法使用违禁添加物、制造假冒伪劣饲料等现象虽然有所遏制,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杜绝。为规避监管牟取利益,少数不法企业使用花样翻新的新型非法添加物。受饲料资源紧缺、市场销售形势看好的影响,一些非粮原料未经严格评审、批准就在饲料生产中大量被使用。另外,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饲料原料被污染等导致的饲料质量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管理部门亟需提高监管能力,同时督促企业加强自我约束。
2.4 政策扶持乏力
饲料企业的“非工”、“非农”现状,导致了国家的政策性补贴被“边缘化”,饲料企业只能在长期的“自生自灭”中艰难发展。饲料企业的技术改造不能像工业企业那样得到政府的扶持,用地指标、财政资金和信贷支持方面也不能享受农业优惠政策支持。饲料企业的社会贡献度与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极不相称。
3 加快湖北省饲料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饲料工业的基础地位
饲料工业是“上连种植业,下连养殖业”的中轴产业,是涉农的产业中工业化、市场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基础产业,其发展要切实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纳入现代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工厂化的饲料生产是养殖规模化的重要支撑,是养殖方式变革和实现养殖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从湖北省养殖业的发展情况看,无论是小规模的农户分散养殖还是规模化的集中养殖,所用饲料都源于工业化生产。根据湖北省畜牧、水产的发展,饲料年需求量可达2 000万t,而现在年产量仅600万t,饲料工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为使饲料工业与湖北省的养殖业发展相适应,要尽快研究制定饲料产业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鼓励饲料企业与养殖业建立共赢发展联合体,鼓励饲料企业走有特色的专、精发展道路。
3.2 优化饲料工业的产业结构
一是合理布点,优化区域布局。根据饲料产销“大进大出”的特点,企业最佳辐射半径不宜超过100 km。根据养殖区域分布要求,引导投资建设一批起点高、标准高、现代化程度高的规模饲料企业。二是明确定位,帮助企业向专、精方向发展。通过鼓励兼并重组,提档升级,建立一批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规模的饲料企业。力争通过5年努力,培育100家10万t以上饲料企业,打造5家50万t饲料企业,形成大中小饲料企业配套的企业群落,实现饲料生产总量突破千万吨的目标,为养殖业强省建设提供优质足够的饲料保障。三是根据不同养殖种类群落生产出合理的饲料供给产品。目前,湖北省畜禽和水生养殖生物种类很多,每种养殖生物类别都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配套饲料产品,为了帮助饲料企业按需生产,政府主管部门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饲料企业提高专业化水平,帮助饲料企业与养殖企业之间建立直销联合体和与下游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3.3 拓展饲料企业的产业发展空间
面对湖北省饲料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原料价格高、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多数饲料生产加工企业都处在微利甚至保本运行状态,利润空间小,市场竞争能力明显不足,致使一些企业的生存问题相当突出。解决湖北省饲料产业健康成长问题,要拓展饲料企业的产业发展空间。一是要按照市场和企业的内在要求,鼓励和支持企业间的兼并整合。通过提升层次,实现标准化和多品种化生产,在创造规模效益中形成企业的多种竞争优势。二是鼓励和支持饲料企业向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延伸。具有一定规模的饲料生产企业需要注重向两头延伸,特别是向产业链的下游环节延伸更是当前的新方向。饲料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发展养殖业。用比较效益较高的养殖收入填补饲料生产环节的效益缺失,以形成饲料生产企业内部的良性循环;也可以发展养殖产品的深加工,通过延伸产业链环节的加工增值来填补饲料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空间。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武汉天龙饲料有限公司、武汉德之邦牧业有限公司、武汉朝晖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和武汉高龙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需要主管部门认真总结并加以推广。三是鼓励和支持规模饲料生产企业向高科技领域延伸,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在饲料生产基础上,提出“新战略、新发展、新跨跃”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产品研发为龙头,以核心产品规模化为基础,以营销网络和品牌建设为保障,在做大做强饲料酶制剂的同时,创新增长方式,积极拓展工业酶事业新领域,将酶制剂扩大到农业、工业及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做法,为有条件的饲料企业进行产业拓展和成功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四是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进入饲料生产行业。武汉合缘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依托高新技术开发生物肥料产业已经成为高新技术规模企业,有着强劲的发展实力,目前正向饲料工业生产领域延伸。
3.4 加强饲料生产的安全防范措施
饲料是养殖产品达到安全标准的重要关口,饲料生产的原料、加工和销售等环节要有安全防范的强制性执行措施。饲料生产企业除了建立专门的检测化验机构和配备技术人员外,还要建立饲料安全的逐级上报制度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检查制度及监测措施,将质量安全标准执行情况纳入各级目标责任管理。
3.5 加大饲料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养殖业发展需要,对种植业的结构进行调整,要特别重视提高饲料作物的种植比重,使饲料作物产量能逐步适应当地养殖业的发展需要。降低外采的比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远距离运输的成本问题;二是政府的粮食拍卖应向民营饲料企业倾斜。政府所拍卖的粮食有约70%流向了国有企业,30%流向大型民营企业,而具有竞拍资格的本土饲料企业极其有限。对此,可以考虑由湖北省饲料协会牵头,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饲料企业向粮食主管部门申请,争取企业的竞拍资格,或抱团竞拍采购;三是饲料生产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在用工、用地、资金和信贷支持等方面享受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政策支撑。饲料是农产品加工的重要内容,同样应考虑将其纳入农产品加工的“四个一批”工程给予支持;四是各级政府可以设立饲料产业专项资金管理账户,用于饲料生产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饲料企业淘汰落后设备。只有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给与足够的政策支持,同时饲料企业狠抓生产管理、技术和产品革新,同时高度自律,严格生产质量合格的优质饲料供应市场,积极应对市场竞争,才能抓住良机,迎来企业的良性发展,共同促进我国饲料工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