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剪辑组合法”考场制胜大招
2013-04-29李仰臣
李仰臣
【技法引入】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写作时如能运用“素材剪辑组合法”,就能使文章等级提升。所谓“素材剪辑组合法”,是指把本质上相近或相似或有一定关联的几则素材(人物素材或诗词、事物等其他素材),按照一定的话题或主旨,串联起来,组合在一起,从而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绵长而有层次感。
【达人妙用】
○妙用一:同向组合,连珠缀玉
论证某个观点时,倘若只用一个素材,会显得很单薄。不妨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把本质相同但类型不同的素材组合叠加在一起,求同去异,以形成集团效应。这样会显得材料充实,使论证更具广度和力度。需要注意的是:组合素材时要尽量搭配使用古今素材,如果都用时新素材,文章会缺少古典或经典文化的色彩;如果都用陈旧素材,就会乏味无趣。所以要尽可能联合使用新旧素材。例如学生习作《示弱带来的成功》,为了印证文章观点,就选取了多则不同领域的名人素材:“沈从文在自传里并没有隐瞒自己的逃学生涯,卢梭在《忏悔录》中无情地揭露自己的过错,列夫·托尔斯泰为自己列出了‘八条罪状,奥古斯丁向世人坦承自己做过的可耻事。懂得正视自己,懂得示弱,让他们有了本质上的飞跃。”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说服力很强。
【运用示例】
细节体现了一种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只有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好,才能获得成功。2011年11月2日,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举国欢腾。为了保证发射成功,广大科研人员日夜奋战,对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进行反复的测试、实验,在此次成功对接之前,对接装置已经在地面进行1101次试验。正是这些大量、严谨、科学的工作,才确保了每个细节的万无一失,为成功对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上是这样,艺术创作上也是如此。众所周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历经艰辛,耗尽心血。可见没有曹雪芹的反复思考、细心推敲,就没有这部伟大的作品。
(选自2012年安徽卷高考佳作《细节决定成败》)
【灵犀一点】
文段精心“剪辑”了中国航天事业与《红楼梦》的创作古今两则素材,新旧搭配,层层推进,充分论证了“细节决定成败”这一中心论点,显示出考生思维的周密和思想的深刻,令人信服。
○妙用二:异向组合,对比映衬
古人说:“无反,则正不显。”所以,可以把性质相反或相对的素材进行强化组合,并做纵向或横向的对照比较。在分析和阐明二者的差异之后,文章的观点就会赫然呈现,给读者极大的震撼力。不过,运用此法要注意:一要认真选材,不能强作对比,所选人物要有可比性,要确立对照点;二是恰当地选用反面人物素材入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考生佳作《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考生围绕“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这个中心论点,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层面选用张良的事例、吴斌的事例,还有动车事故、18个路人对小悦悦见死不救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证的力量,也深化了文章主题。
【运用示例】
因为爱,张平宜跨过海峡,跨过偏见,毅然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因为爱,陈光标的慈善之路越走越宽;因为爱,义侠阿里木在人们心中激起向善的涟漪。是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是爱,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走向未来。
相反,有人却把善良和爱锁进心底。小悦悦被车辗后,十几个路人见死不救,难道这不令人痛彻心扉吗?长江大学的学生为救人英勇牺牲后,有人竟索要天价捞尸费,难道这就是回报英雄的最好方式吗?
(选自2012年宁夏卷高考佳作《让爱点亮希望》)
【灵犀一点】
考生围绕中心论点“让爱点亮希望”,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了鲜活新颖的人物素材,正面事例有张平宜、陈光标、阿里木等;反面事例有见死不救的路人、索要天价捞尸费的船主。运用“异向组合”法,将这两种典型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于是,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鲜明突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表现力。
○妙用三:延伸组合,更上层楼
选取具有递进关系的素材加以组合,将文章中要阐述的情与理,一步步地引向深入,层层铺垫。也就是说,运用这些素材时,可以由小到大进行安排,使语意逐步加深,层与层之间形成递进关系,使论述对象的内涵不断丰富。如:2012年甘肃一考生写的《放下包袱,收获成功》,围绕“人生只有放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收获成功”这一中心,运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战胜自己”“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实现梦想”“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收获幸福”三个分论点,构成三个逻辑清晰的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充分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运用示例】
人无信不立。缺失诚信的人在社会上是无法立足的,而讲诚信的人必将赢得他人的尊重。比如北京某体育彩票站老板,代业主购买彩票中奖后,在第一时间把彩票交给了业主。彩票站老板的守信行为赢得了大家的肯定和好评,因此获得了“最诚信业主”称号。
市无信不兴。商人做买卖最讲究的就是诚信,丧失了诚信,只能坑了自己。譬如三鹿奶粉,当初是名满天下的企业,却因为丧失了诚信而失去了市场,最终破产……(注:此处系笔者省略,下同)
国无信则衰。诚信,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诚如古人所说:“朝廷应取信于天下,作为一国之君不应该出尔反尔。”在这方面,晋公子重耳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拥有这样的君王,国家怎么会衰败呢?
(选自2011年甘肃卷高考佳作《诚信,立之本》)
【灵犀一点】
这是一篇考场标杆作文,其特色之一是紧扣“诚信,立之本”这个中心论点,从“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和“国无信则衰”等三个方面,由小到大,逐层深入,纵向展开递进式的议论。在论证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了丰富的素材,如北京某体育彩票站的业主坚守诚信、三鹿等名企因丧失诚信而破产,以及海尔集团注重诚信成为国际名牌、晋公子重耳信守诺言,等等,很好地支撑和论证了中心论点,令人信服。
○妙用四:并列组合,整齐匀称
就是在文章主体部分,列举几个不同的素材来论证同一主题。其特点是:文章主体部分各个段落的首句,在同一层面上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而后的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横向的并列关系,而非交叉或从属关系。这种方式不仅能集中地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使文章具有层次感和厚重感,还可以构成结构上的整齐美。
【运用示例】
适可而止是一种人生智慧。范蠡帮助勾践复国成功,但是,范蠡没有被眼前的名利冲昏头脑,他急流勇退,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后来还成为儒商之鼻祖,为世人所称道……
适可而止是一种交往的艺术。在与别国交往的过程中,我国既与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又不搞政治联盟,适可而止,这样就能维持和平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实乃政治交往的艺术。
适可而止是一种理性的姿态。……很多青少年深陷游戏世界太深,以致无法自拔,学业荒废,身体受损,产生一些心理疾病、精神问题,这样就不可取了……
(选自学生习作《适可而止》)
【灵犀一点】
文章主体部分以“适可而止是一种人生智慧”“适可而止是一种交往的艺术”和“适可而止是一种理性的姿态”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的论述,并选取古今诸多典型事例作事实论据,内容较为充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妙用五:理例组合,相得益彰
所谓“理例组合”,是指在作文中将所拥有的时事人物素材与引用原理或名言相结合,使具体的人物素材和科学原理、名人名言相得益彰,发挥更好的效用。
如2012年山东卷高考佳作《担国家之责,当民族之任》中的精彩语段:“是你写下‘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留洋学习,最终是为了心中的民族责任。你的作为,让我们不惧列强,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钱学森,是你!”考生先引用钱学森的名言阐释了他敢于担当国家重任的精神,接着概述钱学森的经历,然后分析论证了要“担国家之责,当民族之任”的观点。这样,概述事例是议论的基础,引用言论是画龙点睛,二者相互契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运用示例】
执著代表的是坚持不懈,坚信“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王章程的目标只可以用“遥望”来形容。一个普普通通的无名小卒,竟然向世界级的数学难题发起挑战,那可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然而,王章程一头扎进加州私人研究室,一干就是十年。十年中,他始终坚持,不曾退缩。他用执著的汗水一点一点地铺路搭桥,一步一步地接近终点。执著的力量不可估量,王章程的执著换来了他在世界数学界的王者地位。
(选自学生习作《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灵犀一点】
这个片段将传世名言与王章程的经历相结合,表明只有心无二用、苦心孤诣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事理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