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少年志”成为“当官控”

2013-04-29何传跃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3年6期
关键词:当官梁思成理想

何传跃

脚下的路有多远,要看心中的理想有多大。青春年少,正是志存高远之时,然而在当今这个经济利益至上的年代,无数不健康的思想麻木和毒害着青少年的心灵,功利主义人生观让青少年把追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放在人生最前沿,从而导致了当今“少年志”的扁平化和低矮化。志存高远方能一览众山小,壮志凌云才可鸟瞰人生路,那么青少年应当树立怎样的人生理想呢?

【聚 焦】

正能量:2013年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做客人民网,与网友共话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理想。马敏认为,大学生应该热衷学场而非官场。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因此要把更多精力放在追求知识上,以便为今后的成长打好基础。他说:“只有打好知识的基础,踏上社会以后,才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取得成功。所以我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就开始奋斗,从读好书开始,实现自己的理想。”马敏对青年人提出忠告:一定要务实,要通过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青年人不要随波逐流,迷失了方向,失去了理想。“有时候我们为了房、为了车,努力打拼,有时候很累,不知道该干什么了,甚至跟着很庸俗的东西走了,这会使我们失去理想,迷失方向。”

负能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接受《新快报》采访时说:“我们这辈人,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很多人从小立志当科学家,而现在的孩子都想当官、当公务员,向往当科学家的人少之又少。”在第13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一项关于“中小学生理想职业”的调查显示,在包括教师、公务员、科学家在内的9个可选择职业里,科学家被排在了第7位,而小学生最理想的工作竟然是“当公务员”“当大官”。“童言无忌”,孩子的理想再荒诞,也可以理解,其投射的现实,令人忧心:如果说孩子们的理想是“少年志”,“少年志”过于现实,结果会怎样?当孩子们过早地变得现实,将功利欲求摆上理想橱窗,这该是怎样的错乱?

【点 击】

“山高水流长,志大干劲足。”高尚、远大、美好的理想给人以奋进的力量;卑下、低微、丑恶的生活目的,令人消沉,让人变得庸俗。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人生目的是密切相关的,以前的孩子普遍想做科学家,现在的孩子却成为“当官控”,这种变化的确堪忧。“想当官”的志向背后,是理想的凋敝以及对现实的妥协。“想当官”本无可厚非,但年轻人在对现实的妥协和逃避中丢失自我、丢失梦想,才是可怕的。

【思 索】

1.“少年志”莫让人生价值错位。人生价值,简言之,就是活着的意义,它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生命的质量。只有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胸怀大志、坦荡大气,才能有高境界、高智慧,才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勇于奉献、顽强奋斗,才能以良好的进取之心创造最佳业绩,实现自己的幸福人生。

2.“少年志”莫被功利主义绑架。青少年读书是为了“赚大钱”“当大官”,这是功利主义思想作祟。对一个人来说,选择什么样的价值观尤为主要。少一些功利的实用主义,就会多一些高尚的道德理想;少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就会多一些可持续的发展;少一些膨胀的功利意识,就会使我们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少年志”应有看大局、看长远、看全体的眼光,不能做功利的俘虏。

3.“少年志”莫因随波逐流迷失。在开放的有活力的社会,孩子们的理想本应是多元的,而非格式化的,可以是科学家、公务员,也可以是慈善家、清洁工……这才合乎孩子的天性。每个人都有理想,确立“少年志”应当立足自我、立足社会,实现“少年志”需要坚持不懈、执著追求。有时候也许会感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耐得住寂寞,不随波逐流,不迷失方向,才能使“少年志”真正开花结果。

4.“少年志”莫为社会现象熏染。在当今社会,“官本位”思想仍是侵害社会的毒瘤,“官僚主义”仍然是遏制不了的歪风,以权寻租、以权谋私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不能不让青年人觉得当官是件“幸福”的事。另外,各种“拼爹”“拼X”现象,也会为青年人当官的想法助跑。以内心的单纯面对充斥权力气息和铜臭的社会,纯洁心灵难免被玷污。

5.“少年志”莫让家庭影响扭曲。当下流行的一些说法很能体现出人们对官和权的向往与追求,比如“我不是官二代,但我会让我的儿子成为官二代”等。当家长们大谈升官发财时,孩子们耳濡目染,难免心向往之。家长们受到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便会对子女当官抱有极大的期望,而这样的期望自然会给孩子灌输“当官光荣”“当官至上”的思想。家长过早地在孩子理想的“白纸”上涂抹异样色彩,孩子们的“少年志”怎能不走样。

【探 究】

电梯里的“理想之问”

窄窄的电梯内,六七位科技界全国政协委员在热议。两年前的政协大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中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王庭大在发言时介绍了自己的一个调查情况:他在北京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的1180名学生中,列举了9个“长大后最想从事的职业”进行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企业家,其次是歌星影星,科学家排第七,农民、工人列最后。两年后,这个调查依然让一群正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科学家感慨不已。“以前不是已经有‘钱学森之问了吗,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文化环境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感叹。潘建伟是中国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方面的年轻专家,他在量子态隐形传输领域颇有建树。他觉得,现在对于科学研究有兴趣的人越来越少了,浮躁的氛围的确对科学研究不利。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水运科学院副总工程师苏国萃深有同感:“我们小时候,当科学家是非常崇高的理想,现在的社会氛围让孩子们追求挣钱多的职业、曝光率高能常常上电视的职业,这是不正常的。”苏国萃认为,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除了社会影响,家庭影响居首位,“如果家长能率先垂范,能更多地爱科学、讲科学,而不是每天热议社会陋习、怎么挣钱等,孩子自然会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其次是教育,“要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孩子们动脑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

【点 击】

从孩子们的普遍理想,到如今成为少数人的愿望,科学家的光环在孩子们心中越来越暗淡。当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人越来越少,“少年志”扭曲为追求功利的“赚钱”“当官”时,民族的未来让人堪忧。社会利益的多元化造成了青少年人生价值和理想信念的多元化,孩子不想当科学家,不愿当科学家,这需要我们深刻反省和高度重视。为更多孩子点燃科学的梦想,让科学家成为孩子心中的偶像,这是时代所需,更是历史重任。

6岁小学生梦想做贪官

网上曾流传一段“广州一年级小学生的理想”的视频。视频是记者在采访一所小学开学日时拍下的,关于长大了想做什么,每个孩子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说当画家,有的说当老师,有的说当消防员。有个小女孩回答说想做官,记者问做什么样的官,小女孩说:“做……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

以史为鉴,历史上也有立志“做贪官”之人。相传李斯年轻时是个粮官,一天,他到厕所里方便,见里面的老鼠骨瘦如柴,见人便仓皇逃窜。而他到了粮仓,见里面的老鼠体肥光鲜,还不怕人。李斯顿生感慨,以为做人当做粮仓鼠。没人教导李斯“做人当做粮仓鼠”,是他自己悟出来的。才步入学堂的孩子,不可能拥有李斯这般经历,他的理想从何而来?这个小女孩第一天上学,不能怪学校,只能怪他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的一言一行乃至一生具有重大影响。可以想象,这个女孩的父母也许经常抱怨不得志,并把这样的情绪传染给孩子,甚至直接把当官的种种好处灌输给孩子。

【点 击】

六七岁的孩童,本应天真无邪、浪漫纯真,而这段视频足以让成年人脸红,让做父母的深思。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到底谁“塑造”了孩子的心灵?一个本来正直的人都有后天被腐化的可能性,从小就树立“做贪官”理想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可想而知。当然这个孩子将来也未必能做官,但进入学堂后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来很有可能误入歧途。在“救救孩子”的大声疾呼中,有些人更应该及时拯救自己。

“笨孩子”用理想攻破猜想

2011年10月,大学生刘路因为破解了“西塔潘猜想”一举成名,被誉为世界数学天才。刘路出生于大连市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他性格内向,似乎没有一点儿出类拔萃的地方,但对数学情有独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本大学初等数论课本,便一下子爱上了它。刘路开始偷偷自学,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数学王国里遨游,而那些似懂非懂或者根本就不懂的问题,就像磁铁深深地吸引着他。刘路沉浸在自己的“秘密”里,学习成绩不断下降。母亲找到班主任,想找出他学习退步的原因。他们把早恋、贪玩、上网等原因一一排除了,最后,班主任给出了结论,这个孩子笨。面对母亲的叹息,刘路决心放弃自己的“秘密”探索之路,把心放到学习上。初中毕业,他勉强考上高中。高中毕业,他又勉强考上了中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刘路开始了大学生涯,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在数学王国里遨游了。一次,他在学校图书馆里发现了“西塔潘猜想”。“西塔潘猜想”是世界数学顶尖难题,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20余年里,世界上许多著名数学家对“西塔潘猜想”进行过研究,试图找出答案,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刘路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过3个多月的反复探索,他终于破解了这道困扰世界数学家20余年的难题。

【点 击】

短短一年间,刘路被冠之以“当代陈景润”“少年天才”“数学怪才”之名,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摘取了凤凰卫视授予的“影响世界华人”奖杯。探究其成功的原因,刘路感言:“我坚持了自己的兴趣,一直把兴趣放在首位,把它延续了下来,没有动摇。”这是一个绝佳的励志故事,它告诉我们:如果你是金子,纵然被深埋在地下,只要有理想,并不断努力,总有发光的一天。这个故事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分数至上将来考个好大学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多少少年基于兴趣确立的人生理想,如果不是刘路的坚持,老师由其成绩差而定性其笨的评价,可能会给其毁灭性打击,而刘路后来“把心放到学习上”也可能使其对数学的兴趣消磨殆尽。由此可见扁平的“少年志”与扁平的教育不无关系。

不为名利而执著理想的梁思成

梁思成1915年进入清华学堂,之后便和林徽因双双到美国留学,两人一个以主修一个以辅修的方式,同时选择了宾大建筑专业。在那个年代,中国几乎没有这个职业,也没有这样的专业,他走上这条路,同他的爱好和特长有关,这也是林徽因的建议。从宾大毕业后,梁思成曾在哈佛读了一段时间,他在美国的大学和博物馆中痛心地看到了中国流失的珍贵文物,同时注意到了外国人(特别是日本人)对中国古建筑的浓厚兴趣和所做的研究。他想,中国建筑应当由中国人研究,这成为他的最高理想,也是他一生的信念。1928年,梁思成回国开始投身于中国的建筑教育事业,在沈阳的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1931年,他开始了长达15年的中国古建筑实物考察和建筑史研究工作。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中国大量的古建筑都在偏远的农村,交通极不便利,他什么车都坐,驴车、骡车、马车等。没有车子,就靠双脚。考察中,他对所有的建筑都做了详细的测绘,并整理出了中国古建筑大量的第一手详细资料。对于这项工作,许多人并不看好,因为在当时没有多大的名利。梁思成是个很单纯的人,他不图名利,有赤子之心,认定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需要有人来做这份工作。抗战时期,为使古建筑不在战争中受到损害,梁思成置生命于不顾,为保护中国古建筑做出了巨大贡献。

【点 击】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第一代建筑师,他将建筑学引入中国,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系统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史,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梁先生毕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和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在那个许多人追名逐利的年代,他尊重自己的爱好与特长,选择并执著于古建筑研究,这种献身精神令人感动。梁先生没有随波逐流,为了自己的理想不计名利,不辞劳苦,耐得住寂寞,执著追求,所以成为“国宝级”人物,赢得了后人的敬重。

【名言链接】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支撑,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

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

——高尔基

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托尔斯泰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每个人的坚持,总要有一个“借口”,这个“借口”就是被称之为理想的东西。

——卿光亚

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居里夫人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猜你喜欢

当官梁思成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敬 佛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席子好厉害的
——吃饭、当官都和席子有关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等文中引用
跟着梁思成游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