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浅议
2013-04-29王晓燕
王晓燕
摘要:中国历来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将德育教育列于首位。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传统教育、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
关键词:儒家文化; 道德教育; 中专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085-01
"建国军民,教育为先。"(《礼记·学记》)从古至今,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教育的顺序,首先是学做人,其次才谈得上学文化知识。德育第一,智育第二,这两者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中国历来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将德育教育列于首位。就目前中专学校的道德教育,想粗浅的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1 儒家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文化的奠基人,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十分重视德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孔子在德育中,首先狠抓根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这里的"本"就是做人的根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务本"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有仁爱之心,能"泛爱众"和"博世于民而济众",即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人。一个真正合乎道德的人必须具备完美的人格。人格是有标准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正是这种道德标准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匡正出了一个个忠臣良将,清官廉吏、文人学士、孝子烈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过程,就是人生人格完善的过程。上自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2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经济社会的影响,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淡化,忽视了对未成年人自身道德与人格的培养,使一部分人的身上产生出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思想和行为。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传统道德淡化。中国传统文化被淡化,使得青少年在道德与人格方面不明晰,缺少区分好坏、善恶的标准,容易产生偏见,这容易导致民族虚无主义的产生,甚至导致民族自信心的丧失。
2.2 个人主义严重。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为自己考虑,事事只顾自己,缺乏换位思考,缺乏大局意识,对集体漠不关心。在他们脑海里,国家、社会集体的观念淡薄,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个体意识和个人价值实现欲。有些青少年甚至很冷漠、很自私,除了自己切身的事情之外,其他大至国际形势、小至校园动态,一概不闻不问。
2.3 思想行为叛逆。"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未成年人的道德发展与其成长相一致,呈现出"认同-反叛-创造"的特点与规律。由于区分好坏、善恶的标准不明晰,在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下,缺乏理性思维。生活中稍有不如意,便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反抗,抽烟、酗酒、逃学、整天上网、讲哥们义气、谈恋爱,甚至离家出走,更有一部分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鉴别能力较差、又不愿意与家人沟通,与老师沟通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打架斗殴、偷扒抢劫,甚至暴力相残。
3 当前道德教育现状的具体表现
3.1 道德教育内容陈旧界限混淆。长期以来,学校存在用政治课代替道德课,只讲政治立场,不讲道德修养。
3.2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只重"教",不重"育"只重道德,不重情感。道德本身是有情感的。"道"是客观的,"德"是主观的。如果只重讲道理,不培养学生情感,那么"道德之花"如何能在他们心中生根开花结果?虽然在小学开设了《思想品德》,初中开设了《政治思想》,中专开设了《职业道德》课。但是多年来一直延用的教学模式就是"我讲你听"的单一道德灌输,为考试而学,只记一些考试条文,而思想上却无所触动。社会公利主义的高扬造成德行在生活中的失落。
3.3 在道德教育效果上,不求实效。我国的道德教育虽然强调很重要,但缺乏有效持久的具体措施,往往搞一次活动一阵风,过后就淡化了,流于形式,效果欠佳,特别是最基础的道德规范,如文明礼貌、待人接物、善心善念等方面令人担心,如果一个人在道德方面有缺失,不管你学识多高、财富多大,终究会被人民、社会所唾弃。
4 新时期德育教育的重点与对策
要重视弘扬我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几千年被誉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在伦理道德方面有许多值得追求的文化理念,具体可归纳为(1)注意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2)推崇仁爱原则,强调自强不息和人际和谐。(3)提倡人伦价值,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4)追求精神境界,培养理想人格。(5)重视修养,强调践履道德主体的作用。這些文化传统,我们应继承下来,并加以改造和利用。
5 道德的教育内容与时代的发展关系
道德的教育内容与时代的发展要相吻合,即要适合市场经济发展,又要超越市场经济发展。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教育的实质是育人的心,它不仅塑造人规范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在教育中把外在约束和内在修养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要在学校、家庭、社区形成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是复杂的、艰巨的,光靠学校抓难以奏效。必须调动家庭、社会的积极性,共同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事实表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一旦被社会上的消极因素先期侵入,那就会成为他们非道德的内驱力,甚至对学校、家庭的教育进行抵制,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的德育力量要一致,齐抓共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身教重于言教,道德教育的倡导者要以身示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道德教育基本而重要的要求,道德教育的倡导者如果言行不一,就会使道德教育徒有形式,走向反面。不仅不能使人信服,而且必然使虚伪之风流行,社会风气败坏,道德纲纪动摇。
《孟子·告子章句下》中言:"人皆可以为尧舜",就是说人是道德的主体,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成人"的道德理想,这也是我们道德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应努力做好这项塑造人的灵魂的崇高事业,让每个人都去做"尧舜",使社会和谐,让世界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