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质关注发展
2013-04-29徐水荣
徐水荣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确立思想政治课的"知識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它是整个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根本依据,大到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小到某个教学环节的落实,都要围绕三维目标来展开教学。
但是在现行的高考指挥棒下,许多教师更注重前两个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第三个目标的达成,这种情况在抓升学率这样的大环境下,老师这样做相当一部分也属无奈之举。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不能去改变现行的考试制度,评价制度,而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最大限度地回归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本质;发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072-01
1 找准定位,回归本原
政治课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又上到大学,各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虽是不一样的,每个学习段都有自己的侧重点,这与别的"主课"的课程设置是差不多的,但它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那就是思想政治课无论是从它的本体功能、教育内容,还是设课历史来看,它都属于德育课。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所以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也就是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以德育人是根本。当然,知识性也是思想政治课的属性之一,但它是一般属性,不能同德育性并举。在政治课教学中,传授一些知识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服务于德育这个根本目的。在政治课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就不能仅仅着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解题方法与技巧的运用等方面的训练,学校领导、家长、社会也不能简单地以考试成绩、高考升学率来评价学校、老师和学生,因为我们知道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不能简单地以分数来进行衡量的,所以要真正贯彻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就必须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以达到真正立足于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政治课的本性。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基本知识对政治课不重要,无所谓,恰恰相反,我们把德育摆在政治课的首位,并不是以否定知识的传承为代价,而是以发展知识为条件的,所以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总之,在思想政治课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辨证关系,努力做到三者的和谐统一。
2 以人为本,关注发展
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这次新课改的根本理念之一。课程改革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明确规定,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是具有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勇于进取的人,是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在现行的考试评价大环境下,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为对付各种大大小小考试的机器,成为流水线上毫无个性的产品。不少老师和家长对学生要求过严,期望过高,从而不顾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学习基础,一厢情愿地要求学生成为某种标准化的形象。这些做法促使学生疲于应付,无所适从,经常会感到悲观、厌烦、压抑,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这些都是违背学校教育的终极价值。学校教育价值的追求是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合格,人人都能成才,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要求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成为政治领导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育中的人,"他们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我们必须按新课标的要求行事,重过程而不是单一的看结果,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这样学生才能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受教育带来的幸福。
3 感悟与反思
由于重点高中的大规模扩招,普通中学间激烈的生源争夺战,近几年来进入我校高中部就读的学生学业成绩普遍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后劲不足,潜力挖掘有限,如果单从冲击高考而言,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是很难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作为一名老师,想带这样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确实很难,如果从这点看,教师的成就感、幸福感就荡然无存了。但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教书的目的就仅仅是为了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高考是衡量学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的广大一线老师,尤其是教"差学生"老师,我们应该放下面子,丢掉架子,静静地反思:我们天天埋怨当今社会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其实我们自己都在不自觉中亲手制造出许多不公平来。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他们可能在高考中失利,但是这样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最终的失败者,最后的出局者。恰恰相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们的学习意识并不比好生差,他们刻苦的精神并不亚于其他人,我想这些东西,比简单的书本知识更为重要,更为可贵。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知识的运用也可能是机械的,惟有情感的升华是能动的、持久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只要我们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遵循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认真学习和勇于实践,就一定能从容地笑对新课改。"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到那时我们"可怜"的学生定能真正享受到受教育带给他们的幸福感,"疲惫"的老师定能体会到从事教育事业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