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抗型项目耐力素质训练研究

2013-04-29罗亮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耐力

罗亮

摘 要:对抗型项目比赛时运动员在整场比赛竞技过程中,是否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发挥出正常的技战术水平,则对比赛的结果起了关键性作用。而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水平是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基础,耐力素质的增强有利于运动员在训练中承担大负荷、高强度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提高肌体抗疲劳能力,保持兴奋状态,创造优异成绩。

关键词:对抗型项目; 耐力; 素质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56-001

对抗型项目的种类很多,如拳击、散打、摔跤、跆拳道、柔道等,它们的共性特征是大负荷、高强度、对抗激烈。在运动特征上以间歇性高强度的反复动作为基础,在身体机能上以无氧和混氧代谢为表现,这就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耐力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运动员在整场比赛中是否能保持良好的竞技水平。如何依据对抗型项目比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耐力训练,从而提高对抗型项目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水平。本文从对抗型项目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的特点出发,分析与研究对抗型项目耐力素质训练,为对抗型项目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对抗型项目耐力素质特点

1.耐力素质对对抗型项目运动员比赛中的影响

比赛时,在激烈的攻防转换中对于机体的各项综合指标有很高的要求。是否能在整场比赛中都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良好的耐力素质是不可获缺的因素。如在拳击比赛中,运动员一般在比赛的初始阶段,出拳的频率高、拳速快,脚下步法移动灵活,双方运动员很少出现消极搂抱的情况。同时技术、战术运用保持较高的水平,但是两局以后,进入到比赛的中后期,其出拳的频率与力量、速度明显的下降,步法移动缓慢,注意力、反应能力匀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上情况的出现其根源问题就是耐力素质没在达到比赛要求,所以对抗型项目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训练应根据对抗型项目的专项耐力特点,并结合不同对抗型项目的特点,针对某一技战术进行多次重复的训练,让身体适应运动强度,形成技术自动化,从而改善运动员在无氧代谢和混氧代谢情况下的运动能力,提高运动员机体的抗疲劳能力,增强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中始终保持充沛的体力和清晰思维的能力。

2.对抗型项目耐力素质能力的供能关系

2.1对抗型项目耐力素质与无氧供能的关系。对抗型项目中无氧耐力供能主要是乳酸系统提供。乳酸系统又称乳酸能系统,因糖酵解终产物是乳酸。糖酵解供能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运动员无氧耐力水平的高低。对于在比赛中需要运用最大用力量的对抗型项目,如摔跤、柔道等,运动员在接触的一瞬间都在运用最大力量进行的对抗相持,这一过程时间短、强度最大,机体的供能方式主要由无氧供能系统提供。

2.2对抗型项目耐力素质与有氧供能的關系。有氧供能系统是指人体在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是以糖、脂肪、蛋白质的有氧氧化成直接的供能物质。在对抗型项目的比赛中,也经常会出现有氧供能的方式,如在拳击、散打、跆拳道等项目中,运动员运用步法来控制与对方之间的安全距离,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员会通过有氧供能的方式,使机体摄入大量氧能,从而能快速恢复,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其次,有氧供能能力越强,氧债出现就晚,不容易出现由于无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乳酸对机体的影响,则运动员保持最佳运动状态的时间也就越久,有利于在比赛中发挥较高的竞技水平。

二、对抗型项目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在设定对抗型项目耐力素质训练方法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不同的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运用到对抗型项目专项耐力素质训练中去,符合对抗型项目运动的具体情况,有针性的设定专项耐力素质训练体系,则有利于教练员在训练实施上目标更明确。

1.有氧耐力训练

提高有氧耐力的主要方法是持续负荷法。通过长时间、无间歇的运动方式,加大负荷量。在运用持续负荷法进行训练时,根据项目要求来设定训练强度,可采用匀速负荷训练或变速负荷训练。运用匀速负荷训练时,每次训练的时间不能低于40分钟,否则机体无法达到有氧代谢的目的。可采用匀速跑、跳绳或循环力量训练法来实施。其间运动员的心率水平保持在80-110之间。变速负荷训练时,是通过对强度的要求,逐步提高运动频率,将训练的强度由低向高提升。这一阶段训练时心率水平一般保持在130-180之间波动。这种训练方法有利于进行大负荷训练,有利于提升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达到有效提高有氧耐力目的。

2.无氧耐力训练

无氧耐力的表现形式为在缺氧状态下,长时间对肌肉收缩供能的工作能力。对抗型项目的特点也是在运动中接触的时间短、接触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最大力量、休息调整时间少、同一技术动作运用频繁。这种运动方式对无氧耐力的要求非常高。在对抗型项目的无氧耐力训练中,可以运用缺氧训练法,即人为的制造缺氧的环境,短时间、大强度的进行训练。

三、对抗型项目耐力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训练中个体化差异的体现

在发展耐力素质训练过程中,由于各人的运动能力、运动水平、身体条件及项目差异的不同,发展耐力素质练习的方法与手段也应有所区别。而具体的训练强度、训练负荷、持继时间、调整方式则应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2.训练安排突出专项特点

耐力训练的实施要根据专项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在运动训练中不同强度的负荷,发展的代谢能力也有所不同。如摔跤运动员必须在无氧代谢的基础上,发展无氧代谢能力;跆拳道、拳击、散打运动员必须在混氧代谢的基础上,发展混氧代谢能力。以此来增强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素质水平。

3.发展耐力素质时要兼顾技术水平

高强度的耐力素质练习,会产生疲劳,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会由于疲劳、身体协调能力下降而出现动作不规范的情况。在训练中一定要强调运动员在确保技术动作规范的条下进行耐力素质训练,从而保持技、战术水平与耐力素质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鸿.浅论格斗项目供能特点与竞技能力的关系[J]体育科学,1998.4期

[2]刘国峰,银小芹.浅析武术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J]中华武术研究,2011.4期

[3]马世坤.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及训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期

猜你喜欢

耐力
倍耐力P Zero Elect原配超高性能极氪001FR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骨骼肌细胞自噬介导的耐力运动应激与适应
倍耐力推出专为亚太定制的科季胎新品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