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化视角下的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2013-04-29吾木提汗·沙尔江李江宏史磊

中外企业家 2013年6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用地

吾木提汗·沙尔江 李江宏 史磊

引言

根据2009年9月22日,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宣布中国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源的15%”2009年11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公布了中国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为研究背景,探索低碳的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速率,并为面向低碳经济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布局提供参考。

一、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据低碳城市的内涵、特点,按照指标体系构建时遵循的系统性、实用性、简明性、独立性等各项原则,我们构建如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一)经济低碳化指标:①经济高效集约化水平:经济高效集约化水平主要选取单位GDP能耗、人均GDP能耗、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单位、GDP水资源消耗和单位GDP建设用地占地5个指标予以评价。②产业结构合理度:产业结构合理度选取非农产值比重、第三产业比重、高技术产业比重和产业结构高度化4个指标予以评价。

(二)基础设施低碳化指标:①交通低碳化水平:乌鲁木齐市首条低碳节能环保型BRT线——SRT客车采用CNG(压缩天然气)作为燃料,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使者。②建筑低碳化水平:选取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比重和节能建筑开发比重两个指标共同体现城市建筑低碳化水平。

(三)生活方式低碳化指标:①低碳消费观:低碳消费观层面选取低碳生活了解度、节约消费赞同度和低碳生活知识普及度3个指标予以评价。②低碳消费水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人均家庭生活用水、人均生活燃气用量和人均生活用电量4个指标反映居民在居住、用水、用气和用电四个方面的低碳低碳消费水平。③低碳消费习惯:低碳消费习惯将选取节能住宅购买率、绿色出行方式使用率、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节能家用电器普及率、一次性物品使用率和初级食品消费比重6个指标予以评价。④低碳消费结构:消费结构低碳度将选取教育支出比重和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重2个指标反映居民在精神消费和文化消费方面的支出比重,体现居民的生活质量高低。

二、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以及现状碳排放量

(一)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

乌鲁木齐地处东经86°37′33″~88°58′24″,北纬42°45′32″~44°08′00″之间,国土面积14875.5km2,是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气候类型为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气候干燥,冬季寒冷漫长。

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北部平原开阔地势起伏悬殊,山地面积广大。东北部高,中部、北部低。山地面积占总面积50%以上。北部冲积平原不及总面积的1/10,市区平均海拔800米。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378310.23公顷。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据土地资源变更调查,截至2009年,按土地利用一级类三大类划分,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图1)结构中农用地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重最大,占78.05%,建设用地最小,仅占7.76%。

(二)乌鲁木齐市现状排碳放量

根据碳排放系数计算乌鲁木齐1996年至2008年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如图2所示乌鲁木齐市COs排放总量逐年增加,排放总量在新疆15个地州市中居首位。万元GDP碳排放量逐年下降,但和全国水平(2008年万元GDP碳排放量为2.3t/104元1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和新疆其他地州相比,碳排放强度也处于较高水平,居新疆第四位,仅次于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和阿克苏地区。

乌鲁木齐属于典型的能源消费型城市。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已有研究表明,乌鲁木齐市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呈上升趋势。2007年,全市原煤消费量为1472×104t,油品消费量181.08×104t,城市天然气消费量3.96×108 m3(不含石化、新化工业用气),风电消费量为6×108 kwh,其它可再生能源消费2.24×104 tce。煤炭在乌鲁木齐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最大,且趋于增加。

如果按人均来计算,乌鲁木齐市人均CO2排放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96年的人均C02排放量为17.5t/人,2008年达到28.2t/人,比新疆平均水平高出13—20t/人,如图3所示。

三、分析减碳排与增碳汇以及土地利用模式

(一)减少碳源

1.生态型低碳土地利用模式:①在绿洲,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通过提高科技的贡献率和比较效益,逐步优化大农业内部用地结构和作物布局,种植适宜品种,发展特色高效低碳生态农业,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农业集约化水平。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同时又增加土壤肥力和碳库量,减少农业生态系统的碳排放。②在农业集约化运作方面,可以考虑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以土地规模经营为导向,引入市场运作模式,规范土地流转,在有条件地区发展规模经营,促使斑块的完整,降低景观破碎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③对严重退化的劣质草地采取围栏封育的改良措施。大力增加植被覆盖率。这些举措不仅可以使裸露的地表得到保护,同时也可以增加草地生物量和土壤碳储量,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充分发挥草地的碳汇功能。

2.集约节约型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充分考虑建设用地潜力资源,整治利用生产力低的土地和废弃土地,提高废弃土地再利用比例,尽量避免占用碳汇土地,加强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这两个碳排放强度较大的地类的调整与优化。①1)工矿用地上,注重发展生态型产业结构和循环经济,节约水土资源,提高系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产业和项目的生态准入门槛,限制高排放、低效率、低效益的“高碳”项目,引导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低碳产业和低碳项目的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生态循环机制,回收可再利用资源,提高系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时机成熟时引入碳交易机制,控制碳排放总量。②在交通用地上,应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鼓励和发展多模式交通体系和绿色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推动新能源和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降低交通系统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从而有效控制该类用地的碳排放。③在城市景观设计和利用上,充分考虑土地的生态价值,高度重视对地面的非硬化铺设,尽量减少硬化材料的使用,保护地面的生态系统和通气透水的自然功能。因为减少地面硬化是保持土地碳汇功能,减低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必要选择。

(二)增加碳汇

1.生态保育型固碳土地利用模式:①构建自然生态保护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遏制地类的不合理转化。保护区域水生环境与水质,重点保护水源涵养区和地下水补给区,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地的土地用途,确保水资源的供应以及水质的安全,维持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②在保护生态资源和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可以对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挖掘其景观价值,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发展低碳旅游,借助旅游资源的开发来带动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尝试以旅游养生态,从而实现真正的经济生态双重发展。③对于矿产资源开发地区,要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注重开发区域的水土保持,防止其对土地资源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加强对矿山资源开发中土地复垦的监管,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强化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

2.高效碳汇型固碳土地利用模式:加强林地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其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适应气候变化的功能。①对于自然林区建设,通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等手段推进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资源总量,鼓励适当发展经济林特别是木本粮油包括生物质能源林,增加森林碳汇储量和经济效益。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适时进行封山育林,加强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提高林地管理执法力度。保护和控制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减少林地征占用,减少碳排放。②对于农田防护林,应积极构建农田防护林网,发挥其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作用,积极发展农林复合经营,形成保障绿洲农业生态安全的点、线、面镶嵌的生态一经济林业体系骨架,确保景观生态廊道的连通性,提高碳积蓄。③在城乡林地建设方面,通过江河绿色廊道、城乡主次干道及铁路林带、绿色隔离带、完善绿楔等城乡森林绿地系统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点线面结合的周边大环境绿地体系,发挥林地在低碳城乡建设中强大的碳汇功能,提升全疆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四、乌鲁木齐生态环境以及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一)生态环境脆弱,碳汇能力差

乌鲁木齐市天然森林、草地资源退化严重,城市绿地覆盖率低,生态用水不足,碳汇能力差。全市森林和草地碳汇能力仅仅可以抵消掉2008年能源消5期雷军等:中国干旱区特大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一以乌鲁木齐市为例823费产生的碳排放量的0.46%,碳汇能力严重不足。

(二)低碳理念认识不足,低碳实践未成系统

城市决策者、企业、金融机构及普通市民对“碳减排”背后的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的相关背景缺乏了解,对低碳城市的内涵、建设路径、意义等认识不足,仅停留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层面。低碳实践具有零散性和尝试性,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同时还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不完善,评价机制不全面,评价依据比较模糊等问题,有效管理和科学考核难度较大。

(三)土地资源浪费较严重,利用率低。

2009年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率为85.82%,未利用用地面积195496.45公顷。由于对土地问题认识不足和缺乏长期用地规划,疏于管理,土地多占少用利用率低。近郊4个乡,有些耕地由于建房修路切断了灌水渠道等原因而撂荒,成了未利用地。

(四)建设用地所占比例较少,用地结构不平衡。

当前城市用地结构仍不合理,工业用地偏高,公共设施和绿化的比例偏低。

五、结论

注重乌鲁木齐市的未来发展,减少土地碳排用地,促进碳汇量增加,创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加强对存量土地的投入成本,增加对土地的物质与劳动投入,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实现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树立“保护耕地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观念,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强化城乡结合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保护,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实现土地平整化、林地网格化、灌排设施化,从而减少未利用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责任编辑:刘娇娇)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近5年乌鲁木齐市PM2.5变化分析
乌鲁木齐市土地征收与融资问题探讨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乌鲁木齐市将建立报废汽车管理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