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打
2013-04-29李彦楠
李彦楠
摘 要: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唱念做打是戏曲演员必备的素质,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戏曲表演; 唱念做打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130-001
艺术来自于生活,生活的真实性要求艺术地表现出来,舞台戏曲艺术的表演形式,就是通过上下场的规律来表现真实生活的。在舞台戏曲艺术中,上下场以及舞台时空的转换本身是抽象的,它只有结合了唱、念、做、打才能完成具体的舞台形象,才能出现舞台空间、时间共同所组成的规定情景。
学习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还要分别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团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当演员掌握了这一切时,更重要的则是善于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与精神状态。《击鼓骂曹》中的“相府门前杀气高,密密层层排枪刀,画阁雕梁双凤绕,亚赛天子九龙朝”,舞台上曹操的相府,本身并没有这些排场,这就需要演员唱的情绪和表演的情绪相结合把它描绘出来,这就是“唱”。
戏曲演员从小练就腰、腿、手、臂、头、颈的各种基本功之后,还须悉心揣摩戏情戏理、人物特征,才能把戲演活。演员在创造角色时,手、眼、身、步各有多种程式,《秋江》的急水行舟,《杀惜》的登楼寻书,舞台上原本也没有这些布景和道具设置,可是由艄公、陈妙常和宋江的身段动作把它表现出来了,这就是“做”。
念,是戏曲演员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大多是结合唱和肢体动作同时出现的。《七雄聚义》中的“青峰密密插云霄,松柏林中鸟喧巢,霞光闪闪绕落日,举目观看路途遥”这副景象,由演员按照角色要求抑扬顿挫的韵白节奏和矫健的舞蹈形态把它形象的表现出来了,这就是“念”。
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一般分为“把子功”、“毯子功”两大类。凡用古代刀枪剑戟等兵器(习称“刀枪把子”)对打或独舞的,称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技艺,称毯子功。舞台上挑滑车,战千军万马,翻江倒海,则是靠武打的技巧和各种各样的“档子”(四股挡、八股档等)把它表现出来,这就是“打”。
这些唱念做打的舞台表演,必须要结合上下场的分场形式,如果上下场的形式不贴切、不科学,就会使人物形象无用武之地或者角色暗淡。分场形式也要结合角色具体的唱念做打,如果脱离了这些,也就只会留下空洞的舞台和失调的角色。演员在舞台上的唱念做打要严谨规格,尤其是一些虚拟动作和展现抽象场景时,演员的表演尺寸要准确,层次要分明,结构要严谨。要做到上楼不感到有楼,行船不感到有水,千军万马不感到杂乱。
唱念做打还要和音乐伴奏相吻合。例如,上场时,属于唱念范畴的有:点绛唇上、引子上、念诗念对上、数板上、内白上等;身段范围的有:起霸上、趟马上、走边上、站门上、二龙出水上、斜一字上等;音乐伴奏范围的有:小锣帽儿头上、夺头上、大锣回头上、长锤上、纽丝上、乱锤上等等。下场时,唱念方面也有:唱下、念下、数版下等;身段方面有:倒脱靴下、领着下、斜门下、扫头下、拉下、一窝蜂下等。
戏曲的唱念做打有着严格的程式。程式是戏曲表现形式的材料,是对自然生活的高度的技术概括。它有着很强的技术性,有完整的技术结构,可独立存在,又可以组合表现。中国戏曲舞台包容万象,演绎千年变化,就是靠严格的程式将它规定好的。戏曲的唱念做打必须要严格遵守程式,但又不能拘泥于程式化,要结合具体的剧目,具体的角色要求,不能单独的以技术单元出现,那就失去了剧目的完整性和具体性,使之丧失了中国戏曲的韵味。
中国戏曲的唱念做打不但是演员的基本功法,而且还是戏曲艺术中各个元素的具体表象形式,它是戏曲艺术韵味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