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博,挖掘战争背后的技术秘密(下)
2013-04-29邱登科
邱登科
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叙利亚化学武器事件在现代战争中很有代表性。以核武器和化学武器为代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让人类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战争的本质因此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使得战争无限制向平民蔓延。传统定义下的战争应该仅限于军队,而非伤及无辜的手无寸铁的平民。
为此,国际社会在联合国框架下先后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使得现代战争能够不至于毁灭人类自身。
毕竟,人类的理智让战争停留在传统意义上。二战以后的局部战争几乎没有涉及到大规模核武和化学武器的采用,原因就在于此。
回到本文的主题。实际上,通过博物馆形式展示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的例子也并不鲜见,只是始终不能成为主流,所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传统战争的展示上。这期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美国现代军事家的摇篮——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博物馆
美国是参与了二战以后几乎所有区域战争的国家,包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和波斯湾两伊战争等等。西点军校源源不断地为战争提供基层指挥官和高级军官。西点军校是美国为数不多的有校园概念的大学,并且是为数极少的不需要学费乃至生活费用的大学,加上其综合排名始终在TOP 30之列,所以很多美国人愿意让自己孩子选择这所让人情绪复杂的大学。
这所大学和其他学校一样,可以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免费参观,包括其著名的西点博物馆。
虽然西点博物馆作为美国最早的博物馆收藏了超过5万件藏品,其中大量的是从各个战场缴获来的战利品,但最具吸引力的是战争场景的重现。毕竟,西点是培养军事指挥员的摇篮,而非简单的教会学员如何使用武器。
其中防御工事模型逼真再现了南北战争时期的攻防战,而处于空旷地带的两军对垒则充分体现了军事指挥官的临阵智慧。
对中国游客而言,最珍贵的文物无疑是日军对盟军投降的协议,上面当时国民政府代表徐永昌的签名清晰可见,其他盟国如美苏英法荷等国代表的签名也依次排开,当然,也少不了日本投降代表的签名。旁边还摆放了一支当时签字用的钢笔。
芬兰Suomenlinna岛上的迷你军博
和慕名前往的大名鼎鼎的西点博物馆不同,能够有机会观摩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临近海域Suomenlinna小岛上的迷你军博,纯属偶然。也正是这座小小的军事博物馆,让笔者产生了诸多感慨——对战争的纪念是对和平最好的向往。
乘渡船前往Suomenlinna小岛不过20分钟时间,在岛上闲逛,有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眼前出现的建筑,乍一看以为是一座仓库,走近看到不起眼的门牌,才知道这是一座军事博物馆。
芬兰在历史上一直是邻国瑞典和俄罗斯的附属国,直到二战以后独立。在二战中,芬兰的地位非常特别,因为苏芬战争而被迫和德国结盟,但却并非轴心国成员,而且未参与对犹太人的迫害,所以战后得到大多数国家的原谅。
芬兰虽然是个小国,但军队却非常英勇善战,尤其是在北极苦寒地带的雪橇兵,曾让苏军闻风丧胆。在苏芬战争及二战后续战争中,苏军在芬兰没有占到太多便宜。
这些战争的历史,在这座小小的军事博物馆里有充分的展现。有别于其他军事博物馆的是,这里并未过于渲染武器装备,而是用较大的面积还原了很多战争的场景,其中几处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
其中有三个搭建的木结构防御工事,一个是高大的芬兰战士在为迫击炮装弹的同时在观察敌情,另一个是话务员在马灯下忙碌地收发电报,还有一个是木结构防御工事外景,一只长长的机关枪枪杆伸出掩体外。这些高度逼真的场景还原能把观众一下子拉回到战争现场,感受到当时硝烟弥漫的岁月。
另外两处是搭建的帐篷,一处是救护员望着身边的战友一脸焦急,似乎在等待着奇迹的出现;另一处是并排躺着休息的三名战士,表情各异,其中一名还因为负伤头部被严密包扎起来。
这座小小的博物馆还有一个环节是在其他军博很少看到的内容,那就是战争工业,这里用比较大的篇幅介绍了战争时期枪械、军火等生产开发情况,间接说明了战争对工业技术的推动。
尽管和伦敦帝国军博、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等超大型军事博物馆比起来,这座不起眼的博物馆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但平心而论,在这里,却能够触动对和平的珍惜,这才是一座博物馆所应该具备的终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