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验性的价值王国:马克思以人本学为主导的价值批判视域及其当代求索

2013-04-29吴昊宇

考试·综合 2013年6期
关键词:手稿共产主义异化

吴昊宇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自始至终以一个人本主义者的身份来解构资本主义,尽管其中偶尔存在隐性的历史批判痕迹,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深刻的道德批判,体现了其人本学的批判视域。

关键词:马克思;人本学

中图分类号:B08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018-01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这同样体现在社会制度上,社会秩序中有维护和支持它的力量,同时也暗藏着批判、否定和反对的力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继承并发展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并从人本学的角度审视着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借用法国马克思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术语,即马克思的《手稿》建立在费尔巴哈人本学"总问题"的基础上,"总问题"即提出问题的方式和话语的逻辑结构。

从1843年秋开始,马克思在巴黎对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写下了十个对经济学的系统研究笔记,学界称之为《巴黎笔记》,并把其中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哲学批判的三个主要笔记本称之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开始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进行解析。马克思把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这使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资本家对立的经济现实,看到了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由此,马克思从经济实情出发分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劳动现象。

异化概念主要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发挥,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中异化都是核心概念,它主要揭示了人与其活动和创造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创造了一个客体,客体却成为一种独立的力量控制和占有主体。青年马克思的异化概念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不同的是马克思将其用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非人道的一面,呈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中产业工人被奴役的生存状态。具体而言,异化劳动包括四个规定,首先指工人同自己劳动产品的对立,马克思指出这种对立主要表现为随着资本主义产品数量的增加带来的却是工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日益贫乏。因为"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1]为什么会出现工人与产品之间这种对立呢?马克思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也是异化的,从而推出了异化劳动的第二个规定性。这主要表现为劳动成为了一种"强制劳动",劳动只是工人满足其它需要的一种手段;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2]按照马克思此时对人的界定,人的本质应该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而由于工人同劳动产品和劳动过程的异化,所以导致了人与其"类本质"的异化,从而推出了异化劳动的第三个规定性。最后,由于人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以及"类本质"的异化,因此也导致了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

异化劳动理论展现了青年马克思对产业工人的人文关怀,然而对其理论前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马克思在此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先验的价值预设,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应该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3]资本主义现实却导致了人的本质的扭曲,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潜能被抑制,因此可以说资本主义社会是不道德的。这种对人的本质的先验预设正是传统人本主义哲学的特质。"这是传统人学中'应该'与'是'之间的矛盾之延续,其逻辑批判的内在动因是先验的'应有'与'现有'的伦理性对立。"[4]這种具有启蒙意味的原子式的个人主义价值理念正是当时马克思进行批判的主要支撑点。另外,超验性的价值王国也体现在马克思对怎样超越异化现象的论述过程中。在青年马克思看来超越异化则要扬弃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因为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而随着私有财产的发展又进一步加剧了人的异化。在《手稿》"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这一节中,对比历史唯物主义时期的共产主义理论,可以发现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是一种"哲学共产主义",主要是从哲学意义上描述共产主义的图景,借助的基本公式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哲学共产主义较之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民主或专制的共产主义虽然对私有财产的认识有所进步,但仍是建立在具有唯心史观性质的人本主义哲学基础之上,因此缺乏历史的根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人本学视域,在当代中国仍然有很广泛的实用价值。坚持人本学的价值维度,要充分考虑民生,以实现人的解放、自由与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水平为最近目标。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依然有其生命力,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我们看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内含着超越性的价值;同时更要看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有其现实条件和基础,它建立在生产力和物质条件的高度的发达基础之上。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握好理想性与现实性双重维度之间的关系。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5]

参考文献

[1] [2][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3-54、54、57页.

[4]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页.

[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猜你喜欢

手稿共产主义异化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丢失的手稿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