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有意思的课堂
2013-04-29王加美
王加美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越来越深刻领悟到:课堂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阵地,它是学生每天能接触到的地方,有意思的课堂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关键词:课堂; 有意思;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71-001
作为教师,都追求课堂上教学方式的轻松、快乐。
一、小学美术课堂现状和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把握好课堂的效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然而现实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是笔者对现实课堂的现状做的了解。
1.只追求课堂新意。课堂上一味的追求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盲目追逐活动的多样性,从而冲淡了课堂教学的本质。
2.多媒体的不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不合理运用束缚了课堂教学,有些老师的课件从开头到结束一直播放,纵贯整个课堂。小学生只充当“看客”的角色。
3.问题流于形式。在新课改要求下课堂上要师生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有的老师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要求小组合作。很多美术教师对这种互动模式不能准确把握,对问题的提出流于形式。还有的课堂只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不厌其烦地问学生,而学生也是被动地回答。这种课堂气氛看起来很活跃,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但是有的问题却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一点实用价值。
二、对小学美术课堂的分析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积极进行有意思教学,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认真学习,这样的课堂学生既喜欢又有意思。
1.借助多媒体的运用进行美术教学。教师应积极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实施教学,而多媒体的运用则是简单快捷的首选。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来进行美术教学,多媒体能将相关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可以给学生大量的信息和学习资料。
2.互动的课堂。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小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老师要善于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美术情境,在这种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不但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不只是以前的一问一答或小组讨论汇报的教学模式。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意思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主见,一个个有思想的小学生。有意思的,课堂教学的价值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课堂上需要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过程。
3.教师精美的手工制作道具和创新的范画。追求精彩,但不刻意盡善尽美,并且拒绝做秀,但却力求精益求精。众所周知,维纳斯因为断臂才更突出她的美丽,同时课堂因为真实才更突出它的价值。有意思的课堂教学应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备学生,精心准备范画和手工制作的教学用具,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享受到学习画画的幸福和快乐。
美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老师的认真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在创作过程中得到美的体验,逐步掌握正确的审美能力,提升自己对绘画的理解和思考,并发挥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追求高课堂效率,使课堂丰富多彩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学生对课本上五颜六色和千奇百怪的图片,还有造型独特的手工制作都特别感兴趣,都会互相讨论一番,争执个不停,这样教室里全是他们的声音,老师如何让他们安静下来,又使课堂有意思呢?
1.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运用故事表演来代替棍棒,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做有趣的想象,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就会转向老师,这时老师在这种氛围内,精简故事,穿插新的学习内容,这样有意思的新授学生会很感兴趣。如二年级下册的《树上树下》,可以讲一些动物过家家的故事,如松鼠、小鸟、小蚂蚁等,他们又住在哪里呢?引导学生对大树进行联想,这样有意思的课堂学生想不听都很难。
2.设计故事“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善于利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上,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诱人的小故事,营造一定的“故事情境”,设计故事的“角色”,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掌握知识并完成任务。
3.让学生亲自充当故事中的“角色”。同学们不仅学习了知识和理解了重难点,还有设计故事“角色”扮演,让学生完全融入到“故事”中,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利于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视觉观察能力得到训练提高,随着角色的转变与参与,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温馨友好的氛围中培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使美术课堂变得有意思了。如二年级下册《装饰瓶》,在上新课的时候老师根据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这样的一个角色,利用废旧纸盒和废旧的瓶子,把一个小朋友打扮成瓶子一样的身体,然后上课的时候请这位小朋友出来,并把这位小朋友身上衣服怎么制作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都惊讶一片,哇好美啊!这样就把许多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抓住。学生想装饰自己废旧瓶子的愿望更迫切,这样的课堂学生很喜欢很有趣。
有意思的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有效提高,最终也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使课堂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美术教学中更应该注重这一点,老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创建高效有意思的美术课堂,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收获。让老师心系学生,眼里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有效调整教学,构建有意思的课堂吧!
参考文献:
[1]王冬红.追寻课堂教学的“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校园,2011(3)
[2]郑万余.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6)
[3]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朱名燕著.小学音乐美术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161
[5]张卫民著.儿童艺术教育创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