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教学 彰显语文魅力
2013-04-29华晓英
华晓英
摘十要:记得有位专家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增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知识的探索、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随着当前形势的发展,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面对当今极具现代意识的语文新课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对学生的赏识鼓励等方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展现语文课的魅力。
关键词:激活; 课堂; 彰显; 教学;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56-001
记得有位专家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增强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是啊,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知识的探索、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达到最佳状态。随着当前形势的发展,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面对当今极具现代意识的语文新课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要任务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展现语文课的魅力。可是,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地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更新观念,激活课堂
新课程指导我们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维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一的讲解发问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这样就能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宽松的氛围中任意驰骋。
二、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1.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创设
小学课文中,有许多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活课堂,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
2.通过学生模拟表演进行情境创设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将一些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进行分角色表演或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又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3.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情境创设
想象可以穿越时空,可以再现历史,甚至可以再造“历史”。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想象来弥补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的不足,来借助想象与古人谈心,与文豪对话,来领略曾经的惊心动魄,感悟伟人的至情至性。人人都有大脑,面对同一个问题,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的处理方法都不会完全一样。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成为知识进步的源泉。”小学生的思维是活泼的,他们富于想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生的差异性、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想象练说。
4.通过朗读来创设情境
朗读是很好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特别是一些感情色彩浓、有气势的文章,尤其适合用朗读来创设情境。朗读分为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个别读等方式,应根据具体的文章来选择。
三、语言感染,激活课堂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教学中是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语言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是反馈信息的中间媒介,是沟通感情的桥梁。苏霍母林斯基说过:“教师语言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精致的钥匙。”因此,课堂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语言可能会成为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的“兴奋剂”,也可能成为学生恹恹欲睡的“催眠曲”。有的老师讲课讲得有声有色,学生愿听也乐于听,且兴趣盎然。有的教师讲课整节课是枯燥无味的,只知道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写划划,用黑板语言代替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学生不愿意听,也不想听。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听起来有点想睡”。我曾听过不少的公开课,发现那些成功的课之所以深受学生的欢迎,就是因为教师注重了教学语言的运用,整堂课是轻松愉快、幽默风趣,文彩飞扬的。正如魏书生所讲“每堂課都要让学生有笑声”。这种笑就会自然而然地激活课堂,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学生在愉快中迅速掌握知识。
四、赏识教育,激活课堂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轻松快乐的课堂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情绪,能激活学生的大脑细胞,从而激发起学生想表达的欲望。即使是平时比较沉默的同学,也会受到集体情绪的感染,努力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会情不自禁地有了“老师,我来说的”冲动。这就需要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的赞扬是学生最大的收获。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让他们准确写出一个成语,背会一首诗,回答一个问题,做会一道题等;课堂回答问题时、作业批语、作文评语中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多说“你真不错”,“说得真好”之类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我能行”。即使学生出了错,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语言,和缓的语气,如“没关系”、“再想想怎样说更好”等句子加以鼓励、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在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同时得到进步。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最终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和熏陶感染,万不可伤及学生稚嫩的心灵。此外,一堂课结束时,教师可适当进行小结和评比,激励学生,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激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有许多,我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研究,努力探索,就一定能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让这股“源头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永远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