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政治教学的一点体会
2013-04-29金泽
金泽
摘 要:思想政治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从多角度、多类型来做好政治课教学,能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沟通书本与社会、理论与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政治; 学习兴趣; 民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28-001
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己明显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要不断的转变理念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創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学生兴趣的激发
1.精彩的开始
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应简洁有力,提纲挈领,直奔中心,并具有趣味性,引人入胜。因此,就政治课教学而言,如果一堂课老师能设计出诸如小品导入,故事导入,设疑导入,新闻导入,讨论导入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活思维,则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2.巧妙的提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都是问号”。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
3.丰富的融合
政治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等其他学科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譬如在讲《文化创新的途径》时,先播放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追逐》,然后讲述她们在很短时间所取得的成绩,并适时提问为什么女子十二乐坊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创造如此辉煌的奇迹?她们的发展过程体现她们是如何创新的?
二、政治课堂的多彩
1.个性差异,分层教学
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家庭情况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在设计问题和练习方面,教师要留意学生的差异,设计出有层次的问题和练习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共同发展。考虑学生的差异,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或练习。第一层次一般是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知识点。第二层次主要是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问题或练习。第三层次要重点体现思考性、开放性、创新性方面的要求,设计一些一问多答、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让优生进行思考、练习。
2.关注时政热点,讲求时代性
政治课的内容与时事、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要经常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带领学生了解生活,关注国内外事件,并能够运用所学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具体现象和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能够从现象本身抓住问题的本质,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传授之中,才会生动。与实际相联系,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地去思考,这样整堂课才会有气氛。
例如在讲“市场经济的缺陷”时可以播放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通过真实的、惨痛的教训,首先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造成惨重后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这样学生从时事热点的直观感知中明确问题的缘由,然后通过进一步的追问,探究出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措施。
3.增设新课型,培养思维实践能力
我们在政治课中增设了新的课型,每两周举办辩论会。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师则不如无师。”在政治课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辩论的方法,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首先在学生中征集辩题,然后由老师和学生代表最终确定辩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进行准备,辩论的整个过程从主持人到辩手到记时员到评委全部由学生担任,老师只负责组织、管理、确定评价标准和做最后的点评。我们的辩题有英雄失意是否应归罪于红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中国式过马路”缘由国民素质还是制度问题等,理不辩不明,经过辩论学生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协作精神得到了加强。学生自由辩论,各抒己见,辩论内容只要不违反原则,一律予以肯定。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扩散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有效的锻炼。辩论法的采用为学生的自由思维和充分想象创造了条件。在辩论课上,教师完全给予学生平等、信任、尊重,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大胆探索、畅所欲言,使学生思维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三、师生关系的和谐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由此可见,高尚纯洁的爱则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还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只有这样,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这科产生兴趣。这样,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观点的束缚,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的思维激发起来了,学生在课堂上“活”了起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学生的能力培养,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扩展了学习的空间,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加深了对生活的体验,更加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只有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敢于突破陈规、打破思维定式,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成为建构学生成长所需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才能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立科.构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J]教学与管理,2005(22)
[2]闫玉东.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N]文化时报,2007
[3]罗咏然.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成功教育,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