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午余硝》点亮唐闸夜

2013-04-29黄哲摄

三角洲 2013年6期
关键词:纱厂大生张謇

黄哲摄

当夜幕降临,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灯光熠熠,比白日里平添了一分妩媚与神秘。从五月开始,周末夜晚的园区将化为露天剧场,上演4D巨制演出《甲午余硝》。

这部由南通国有置业集团和同济新媒体艺术国际中心(TIMAC)打造的“大片”,因其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备受期待。它是国内首创的新媒体立体影像秀,通过将实景演出与虚拟场景、道具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讲述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艰辛历程。

老厂房变身天然屏幕

5月24日是《甲午余硝》在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首映的日子。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园区时,原本空旷的园区广场已基本被布置为舞台。工作人员们都在紧张忙碌着:布置银幕、摆放座椅、检查电路情况、调试机器设备……演出前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尽管演出时间是晚上7点半,但6点多就有观众进场等待,大家议论纷纷,兴奋不已。“广场上的那个屏幕可真大啊!”“听说会把墙面当做银幕,真是太神奇了!”“那么多块银幕都成像,那得看眼花了吧。”

《甲午余硝》的主屏幕位于广场中央,整个主屏面积约2000平方米,视觉效果清晰震撼。据工作人员介绍,园区的规划设计方清华美院担心固定主屏会影响园区的天际线,因而选用了可活动的龙门架式屏幕。演出时,广场两侧的老厂房墙面将成为天然的屏幕,建筑立体投影这一艺术形式得到炉火纯青的运用。

屏幕上时光齿轮快速转动,历史回溯到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四下里枪炮轰鸣,房屋倒塌,民生凋敝,多媒体立体影像投影创造的背景效果逼真,使人仿佛穿越到甲午海战现场。在如此沉痛的社会背景下,张謇在南通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

当张謇想到创办纱厂时,蓝印花布在各个屏幕飘转、穿梭,仿佛环绕观众身边;当《马关条约》的内容字字呈现,观众同剧中人同样倍感压抑与忿恨;纱厂创办成功,屏幕上一排排购置的机器似乎就在园区几座老厂房内轰隆运作……五面屏幕将观众环抱其中,观众身临其境,获得“沉浸式”体验。

虚实结合 国内首创

“这一影像秀是很了不起的尝试!目前,国内其他所有的投影作品时间都很短,没有情节、故事,没有深刻的思想。《甲午余硝》通过投影画面来演绎故事,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伟大历史,通过虚拟与实景结合重塑了历史的先驱者张謇先生。这种形式在国内是首创的,其投影效果是前所未有的。”总策划袁瑞良如此评价。

在创办大生纱厂的过程中,张謇处处碰壁,举步维艰。在表现当时张謇的内心困苦时,有一场戏较为抽象:银幕上土地崩裂,岩石陨落,张謇仍旧奋力前行,却最终跌坠深渊。这场戏中,张謇前行与跌坠通过特技演员利用威亚在高空奔跑与滑落呈现,真人表演与虚拟投影完美融合,效果出彩。

最终,张謇突破重重阻碍,建成大生纱厂。银幕上,纱厂挂上喜庆的开张花球,万里晴空下棉花遍植田野,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唐闸镇一派欣欣向荣。最终,腾云驾雾的游龙绕着银幕后方的烟囱直上云霄,无数只板鹞风筝从银幕底端升起,汇成风筝的海洋。美好祥和的场景定格,演出结束,现场掌声一片。

谈及《甲午余硝》的内容主旨,袁瑞良说,类似的演出全国有很多,《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等都很出名很成功,但它们只是一个个爱情故事,只关乎个人的命运与喜怒哀乐。《甲午余硝》呈现了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它关乎的是当时国家的生存状态,民族的求生之路。从这一点看,这场演出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超过其他,对历史、对当代、对今后都能够有所教益。

每周五、六、日晚七点半,《甲午余硝》都将在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上演(具体时间见官方豆瓣小站)。初夏的夜晚,在艺术与科技创造的视听奇观里,回顾当年张謇创业的艰辛历程,领悟历史的厚重深沉。

猜你喜欢

纱厂大生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论张謇的日本观
华商纱厂经营困境及对策——以大生纺织公司为例(1922—1925)
周大生2021 全新Shining girl 带你探索自己就向往的生活
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
周大生 | 品牌价值达572.26亿元
大生
五四时期劳动问题的双重面向——以厚生纱厂招工事件为例
周大生/《Special》
——与众不同的个性表达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