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语文辞书对异体字、异体词的处理探究

2013-04-29渠斐斐

西江月·中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异体字

渠斐斐

【摘要】汉语的字形与音义之间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一词多形或一形多音义的现象导致了汉语中一些诸如异体字,异体词等特殊字形、词形的存在,在辞书中对这些字形、词形的处理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汉语语文辞书历来重视对这些特殊字形、词形的处理。

【关键词】汉语语文辞书;异体字;异体词

一、异体字的界说

明确概念是整理异体字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依据,关于异体字,目前学术界对其的界说还没有达到共识,一般认为,异体字是形体相同而读音和意义不同的字。

关于形体不同,因为判断标准的不确定性,学术界又有不同的界定。周祖谟、吕叔湘、刘又辛等认为形体不同就是“写法不同”,如裘锡圭(1988)说“异体字就是彼此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也是从外形上来界定异体字的。还有一些学者注重“结构”。如周秉钧(1981)说:“异体字指的是一个字有几种不同结构,所表示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可以互相代替。”

关于异体字之间必须“读音和意义相同”学术界也是存在分歧的。有的学者主张异体字的音义必须“完全相同”或“绝对相同”,王力、郭锡良、王元鹿、张玉惠等人都持这样的观点。有的学者则对此并无严格的界定,如裘锡圭(1988)就承认“广义”异体字。”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异体字形体不同、音义相同是汉字异体现象的表面特征,异体字的本质特征是功能相同,据此,章琼给异体字下了这么一个定义:异体字是记录语言中相同的语词、在使用功能中没有差别的一组字。

异体字在汉字系统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字都存在异体。大量的异体字也是字典词典字量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这一方面来说,异体字可以说是汉字中的赘余,记录功能上的“羡余”对异体字的整理和规范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二、汉语语文辞书对异体字的处理

我国历朝历代的汉语语文辞书都非常重视异体字的整理与规范工作。

周宣王的《史籀篇》是周代异体字整理的一个标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书同文”的政策,将小篆作为标准字体,从而使古文字异体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此举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大规模系统的整理异体的字典,他明确地将异体字作为字典收字的一个方面,《说文》中的重文大部分是异体字。魏晋六朝,战乱不断,佛教盛行,文字也处于隶变楷化的阶段,受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文字自身发展的影响,文字规范相对较弱,大量的异体、别字、俗字不断出现。这一时期对异体字进行整理的字典代表是顾野王的《玉篇》。隋唐时期,异体字的使用也非常普遍。异体字的纷繁,使经典文字失去了统一的规范,再加上这一时期教育及官吏选拔制度,便有了整理异体字的需要,因此便出现了专门辩证俗讹的“字样“式字典。这一时期字样式的字典以《干禄字书》为代表,它收录的字除一小部分字组是辨析形近易混字的音义外,大部分字组属于异体字。宋元时期两部官修的大型字典《集韵》和《类篇》也都非常重视异体字的整理,它们在韵例、凡例中都明确指出了异体字整理的原则。《集韵》收字53525个,异体字多达22000多个,占全书的五分之二左右。因其收字杂滥迭出而被称之为“按韵编排的异体字字典。”《类篇》在《集韵》基础上编纂而成,但其严格限制了异体字的范围,在异体字收列方面做到了收录广博而不杂滥。明朝的《字汇》处理异体字的创新之处在于卷首附录了“从古”“遵时”“古今通用”的具体例证,集中体现了作者处理异体字是的“通变”思想。清朝的《康熙字典》共收字47035个,是我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的异体字整理规范工作,主要体现在异体字字表的制定和字书编纂两个方面。其中以《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语大字典》所附录的《异体字表》影响最大,是建国以来异体字整理的最重要的成果。《异体字表》是目前仅有的一个有关异体字的规范性文件,由于时代的局限,《异体字表》存在着诸多遗憾,后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在异体字的处理方面本着科学求实的精神,匡谬正俗,拾遗补缺,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将《异体字表》与《现汉》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异体字表》与《现汉》的区别表现在:《异体字表》共淘汰异体字1055个,其中的275个字《现汉》没有收,158个字现汉不作为异体字处理,而立为正字字头,在《异体字表》之外,《现汉》增收595个异体字。《现汉》此举的价值在于通过对每个字的形音义的分析,梳理了正字与异体字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书中做出的不同于《异体字表》的处理给语言文字工作者和研究者,尤其是字词典编纂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三、异体词的界定与处理

异体词与异体字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吕叔湘先生说:“异体字实在是有百弊而无一利。”与异体字有亲缘关系的异体词同样是有百弊而无一利,因此有必要对异体词进行整理,确定规范的写法。

对异体词语的规范问题的正式讨论,一般认为始于殷焕先《谈词语书面形式的规范》一文。其后高更生正式使用了“异体词”这一术语。

关于异体词的界定,目前学术界也仍然有很多不同的说法,高更生对异体词作了如下的表述:“异体词是指社会上并存并用、同音、同义而异形的词语。异体词的这几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这个定义概括了异体词语的基本特征,界定标准也比较明确具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所谓异形,即指同一个词语在书面上有不同的书写形式。所谓社会上并存并用,就是说,我们需要规范的异体词语是一种共时的语言现象,只指现代汉语书面语中还在通用的那些异体词语,如“交代—交待,带孝—戴孝,莫名其妙—莫明其妙”等。所谓同音,要求声韵调完全相同,如“人才—人材,烦琐—繁琐”。所谓同义,严格地说,是指词的理性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都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中都可以互相替换。

以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为宗旨的《现代汉语词典》在编纂之初就对异体词语的规范给予了高度重视,1960年印出的“试印本”中,对“不同写法的多字条目”的处理,实际上就是对异形词进行规范和整理的一种实践,其成果具体地反映在每一条标注“也作”的多字条目中。《现汉》修订本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异体词进行了一些新的调整,使异体词的整理与规范工作更加往前推动了一步。《现汉》采用的对“不同写法的多字条目”在注解后加‘也作某的标注方式,起到了规范用字的导向性作用,即标注了‘也作某的词目一般被视为推荐使用的写法,‘也作某的‘某则是不被推荐使用的写法,应停止其在书面上的使用。由于《现汉》在汉语辞书界乃至整个汉语言文化圈所具有的权威性,这种用字规范的导向作用促使汉语使用者在遇到异形词时自觉选用词典推荐的正条,客观上取得了规范异形词的效果。同时,它对“不同写法的多字条目”以及更广意义上的异形词(如《现汉》中乙词标注‘同甲词而甲词未标注‘也作乙词的多字条目和用同音词作注解的多字条目)的处理结果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刘延玲.近五十年来异体字研究与整理状况综述[J].辞书研究,2001(6).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高更生.谈异体字整理[J].语文建设,1991(10).

[5]高更生.再谈异体词整理[J].语文建设,1993(6).

[6]侯敏.异体词的规范问题[J].语文建设,1992(3).

猜你喜欢

异体字
东巴文字典异体字的整理与编纂规范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未收的古文隶定字分析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特殊异体字研究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日本《金光明最胜王经音义》与异体字研究
常用隶书异体字表(二)
异体字研究综述
《音同》中的异体字与讹体字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所收籀文隶定字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