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克服“作文恐惧症”
2013-04-29詹华
詹华
摘 要:学生怕写作文,是不争的事实,这其实反映了教与学的矛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淡化分数,减轻心理负担;唤起学生的写作信心;注重意志培养,战胜“恐惧”心理。由此可见,练文的过程,也是锻炼人的意志的过程。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恐惧心理;学生作文信心
常见这样的情景:当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刚布置完题目,叫学生构思动笔之际,大部分学生或抓耳挠腮,目光游离;或唉声叹气,无可奈何;或伏于桌上,苦闷不已……可见,中学生对作文大都怀有恐惧心理。问其原因,或说:无话可写;或说:怕写不好。这一现象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与人才培养。所以,帮助学生克服“作文恐惧症”是刻不容缓的。
学生怕写作文,其实也反映了教与学的矛盾。
从“教”的方面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中,重概念和形式,轻渐进与积累;重方法技巧,轻情感熏陶。因此,要帮助学生克服“作文恐惧症”,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在教会学生运用语言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思考人生,完善自我;在注重对语言文字和写作技巧训练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情操的培养。
一、淡化分数,减轻心理负担
写作文是一种能力,是一门艺术。如果问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不少学生一定会说“为考试,为升学,为分数”,带着这么沉重的思想包袱来写作,能写好吗?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淡化分数,帮助学生摆脱分数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明确写作的目的,这样他们就会放大胆子,怎么想就怎么写。我给学生作文评分,一般只分优、良、中三档。如果遇到实在差的作文,暂时不打分。随后对他进行面批,指导修改,帮助他达到中等,让他自己体会到能写好作文。如果教师随意打了个“差”,会挫伤学生今后写作的勇气和积极性。当然,给作文打分也未尝不可,只是当教师的不要太吝惜自己的分数,要善于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唤起学生的写作信心
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能对学生的心理起着调控作用。有时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都能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反之会压抑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多给学生鼓励与表扬。
有一次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一个学生写的《今天我当家》,尽管前面有一大段流水账,而且错别字也很多,但结尾处竟使我眼睛豁然一亮:“我包好的饺子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就像小和尚在打坐,还冲着我笑呢!”在作文评讲课上,我表扬了他想象力丰富,还把这段话读出来让大家品味、点评。大家一致为他生动的描写叫好。有的说,这段话不但写出了饺子的形,还写出了饺子的神。也有人说,他最可贵的,是写出了“我”对亲手包的饺子的感情。这个学生没想到自己的作文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增强了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作文水平从此大有长进。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发扬光大,充分发挥学生作文的潜力,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特别要克服只以尖子的优秀作文为评讲的范例,拿后进生的作文当批评的靶子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不可否认,教师必须要指出学生作文中的毛病,才能使学生作文水平得以提高。但我极少用一针见血的办法,一般是运用委婉商量的口吻去启发或指明学生改进的方向。例如,对不合要求,需学生重写时,不写“重写”,而用信任与商量的口气写道:“你是能把这篇作文写好的。再写一次,好吗?”遇到内容空洞无物的地方,不用“不要空喊口号”这样的评语,而是激发他的写作兴趣:“这个观点对。要是你能补充一些事例,发挥一下,那就会更好,试试看吧。”用鼓励性、启发性且带有商量口气的批语来指导学生作文,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三、注重意志培养,战胜“恐惧”心理
写作文毕竟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既取决于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的优劣,又受到个人情感、兴趣、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制约。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如果遇到困难就望而却步,就无法提高作文水平。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对学生意志的培养,让学生对写作的艰巨性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下决心练好写作。把写好每一篇作文,看作是向远大目标迈进的重要一步;把克服作文中的每一个困难,看作是磨炼自己意志的考验。练文的过程,也是锻炼人的意志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能写文章算不得什么可以夸耀的事,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同哑巴差不多,对生活有相当大的影响。”学生只有克服了“作文恐惧症”,才能逐渐熟悉并掌握写作这项生活的必要技能。
(作者单位 四川省资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