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
2013-04-29罗笑段洁
罗笑 段洁
摘 要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的模式,既是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本文着重就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转变 教育思想 探索 职业教育 模式
一、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动因
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将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提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同年,温家宝总理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教育合理分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也才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切说明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进行职业教育改革的紧迫性。
二、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是一个“动”学,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凸现出一种“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高职教育要改变传统教育那种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技能的培养模式,就必须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切实课程开发,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开设满足学生就业发展方向、突出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充分调研企业对本专业各个不同岗位综合能力和技能的相关要求,与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和业务骨干一起,进行工作分析,把实际工作需求作为设置课程和确定课程内容的根本依据,明确教学目标,设置相关科目,确定课程内容,建立能力本位的综合课程体系。要密切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分析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共同确定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学校应在企业的建议和指导下,在市场调查及预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
三、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搭建各类、各层次教育的“立交桥”,构建国民终身教育体系
德国的教育体系设置了不同类型教育的沟通渠道,为每位国民提供了终生教育的机会,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而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都是单线联系,互不相干,整个教育体系是一种松散结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以及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之间尚未形成相互沟通、有机衔接的教育网络,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因此,迫切需要搭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后学生根据个人志愿和兴趣特长在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间自主选择的教育体制,如建立中职与技工学校“学分互认”制度,建立以职业资格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技能等级为设置标准,从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到高级技师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完善职业教育的层次,设置本科、学位研究生层次的职业院校,形成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和成长机制。
(二)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职业教育主动对接产业
“双元制”是由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学校、行业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组织实施的三重负责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行业协会的作用至關重要,行业协会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监督调节机构,“双元制”教育企业的资格认定、教育合同的履行管理、考试考核的命题主持、资格证书的制定发放均由行业协会负责。当前,我国机构改革大大弱化了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行业协会又暂时不具备对职业教育主体进行监管督促的法定权利,由此导致经济与职业教育的紧密联系有被割裂的危险。因此,政府在宏观规范管理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应逐步用法律形式将行业协会组织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予以明确,在严格准入条件的基础上,遴选一批行业协会,使其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桥梁”和“纽带”,将培训职业的更新、新职业的论证、对企业的培训资质进行认定、组织结业考试等职能赋予相应行业组织,探索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
(三)着力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德国职业教师除具有学历和资历并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外,必须经过两年以上的工厂实践,才具备职校教师资格,若担任实训教师,还必须取得“师傅”资格,年龄在24岁以上,有一部分职业教师就是专业技术人员或者专家。为打造既有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教师,职业院校必须建立专业教师准入制度,将企业经历作为新聘教师的必要条件,同时,要建立教师定期脱离教学和科研岗位到企业等对口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制度。要开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继续学习和专业成长的通道,如同德国的“师傅”培养制度一样,使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经过学习和考核后成为职业教育教师,成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稳定来源。作为专职教师的补充和教师结构优化的需要,从社会和企业聘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参考文献:
[1]朱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0(14).
[2]田艳丽.试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J]. 科技致富向导,2011(30).
[3]王英杰.试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比较教育研究,2001(3).
[4]刘启艳,李奇.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启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