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夸父追日》的方位问题

2013-04-29郑书毅

郑书毅

摘 要:夸父是向北方跑去的,且长眠前的手杖是奋力向前抛的,手杖应该在长眠夸父的北边,夸父手杖变成的“桃林”就应在夸父变成的“大山”的北边,怎么会有“山的南边有一片桃林”呢?

关键词:语文教科书;夸父追日;方位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1-0044-0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八单元讲述了我国著名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使学生们体会到倾听讲述故事的快乐,感受到古人丰富的想象,积累了丰富而生动有趣的语言,增强了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热爱之情。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说:“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予提示一些课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他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平凡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第32课《夸父追日》课文安排的小伙伴栏说:“我想写一些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写出一些切实的体会、感悟,需要师生对课文有一个更深更细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为此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课文内容做一番细致地分析。于是,在研读《夸父追日》时,我们产生了一些问题和看法。

文章说夸父为喜欢光明,追赶太阳,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拿着手杖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追到虞渊,想抓住这团火球的时候,夸父实在是渴累难耐,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还没有止住口渴,又向北方跑去,喝大泽——“瀚海”,未到,“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第二天早晨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手杖变成的”。我们的问题是:夸父是向北方跑去的,且长眠前的手杖是奋力向前抛的,那么手杖被掷去的方位应该是倒下长眠的夸父的北边,对应文中讲述的“大山”是夸父变成的,“桃林”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推理来讲,“桃林”就应该在“大山”的北边。怎么会有文章讲述的那样,山的南边有一片桃林呢?即使是夸父颓然倒了下来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面向的是西方,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那“桃林”也应该在“大山”的西边才合乎事情的情理,也不会山的南边有一片桃林啊!

为此,我们又查阅《教师教学用书》。书中教学建议的材料上说,“夸父追日神话最早见于《山海经》”。其中的《海外北经》原文写到:“夸父与日逐走······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并没有“邓林”也就是“桃林”的方位说法,那么,还有其他可查依据吗?

我们认为,正如《教师教学用书》所说,课文的改写是出色的,原文简写的几处神奇的地方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具体化,使我们揣摩体会,进一步地感受到神话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但这个方位的问题却无从处置,不知如何去理解,做出解释。最终还是本着前面所述的“科学反映“的态度,不揣冒昧请教能够给予指教的大家,这毕竟是提供给全国学生阅读学习的标准实验教材。

附记: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曾多次犹豫此质疑是否必要,最终撰写此文是考虑到教师应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细心阅读的良好习惯和对事物的质疑、批判精神;再之,教师应关心教科书在教学内容等诸方面存在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也应成为教科书的批判者,才能提高使用教科书的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