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1+X”校际研训,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2013-04-29郭辉雄
郭辉雄
摘 要:学校发展的动力不仅源于学校内部更新,也与其他学校的互动、合作与交流相关。“1+X”校际研训,立足校本,注重发挥城区优质学校的示范效应,以校际研训组织为保障,构建校际研训学习共同体,探讨校际研训模式,共享校际优质资源,丰富校本、校际研训形式,拓展教师素质提升、学校发展途径。
关键词:城乡小学;“1+X”校际研训;统筹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2-0016-02
我校是一所地处县城腹地的重庆市“领雁工程”示范小学,也是原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近年来,在市、县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中,重庆市教委、开县县委、开县教委以文件的形式,让我校先后与三所农村小学结成帮扶、共建学校。去年,我校又作为县教委联片研训基地校、组长学校,与四所农村学校联片组成“开县小学第五片区”进行联片研训,并担任示范校的任务。其间,我们以推进城乡学校师资、管理、质量等软实力的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城区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认真进行城乡校际研训工作的实践性探索。我校牵头的校际“1+X”研训,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促进了我校和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成立“1+X”校际研训组织
校际研训,需要组织保障。经商议,组建了以我校校长为组长,农村小学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实施小组,由我校分管副校长为组长,农村学校分管副校长为成员。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研究活动工作计划,指导活动开展,总结活动经验,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参与学校组成的班子成员,虽然都很优秀,但如果不发挥优点、特长,不善于相互取长补短,能力势必变相倒退。我校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倡导班子成员积极、创造性地完成校际研训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开发、利用各校物力、人力资源,在帮助、提高各校教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每期,我校班子成员以支教、挂职、驻校、讲座、专题指导、走教、参与管理或研究、结对等形式,到参与校际研训的农村学校指导、实践、学习,帮助打造农村学校特色、办学理念、优势,促进了自身发展,使自身的优势、特色和本校优势、特色更加明显。
我们还成立了校际研训学科教研组、校际研训德育组、校际研训科研组,由各校中层干部、市县骨干教师为组长或成员,具体负责实施,开展经常性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交流、探讨。
二、形成“1+X”校际研训学习共同体
为使校际研训工作能更深入、更持久、更有效,研究、创设一种长期、稳定的校际交流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为此,我们建立了五种“1+X”校际研训学习共同体。共同体学校以行政、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不同层面在一定条件下开展面对面或网络的主题交流研讨活动,经验共享,思路互补,资源共用。
一是组建以特级教师、市骨干教师、县名师、县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我校聘请的市县专家为主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在这种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形成了教师与专家之间相互沟通协作、相互影响的关系。专家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对教师的观念和行动给予专业支持,同时也从教育实践中获取理论研究的素材和案例;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和研究。
二是组建以项目合作为主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在这种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利用区域课程开发,共同进行专题研究。例如,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教师职业心理与专业发展等。共同体学校共同参与,合作研究,求同存异,学他人之长,避自己之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改革。
三是组建校际教师研修学习共同体。它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学校专题研究,基于教师个人教育教学改进计划,基于校际协作,以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情境中的问题为课题进行教学研究活动,注重专业引领,坚持同伴互助和实践反思,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改进与教师学习融为一体,进行有效的教师群体学习。
四是组建以城区榜样示范学校带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载体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我校根据重庆市“领雁工程”示范校的要求,着力在各方面做出榜样。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注重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培训,帮助教师形成教学、研究与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促使教师立足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教师学习共同体,在教育理念、学校规划、课程教学、群体教研制度建设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教师专业发展特色,形成有效机制和运作模式。
五是组建网络平台教师学习共同体。充分利用网络,为教师的共同学习搭建平台,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保证机会平等,缩小地域差异,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更便利地支持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师个体进行持续的学习反馈和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这些“1+X”校际研训学习共同体打破了学校之间的界限,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优秀管理理念及经验的交流与共享。
三、构建“1+X”校际研训模式
校本研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村学校受设备、师资、时空等限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以城带乡“1+X”校际研训,可以弥补校本研训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拓展、丰富校本研训。
网络式研训。这种研训以网络为平台,发挥网络优势;以课改中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为研究活动的主题;以课题、课例为载体,以集体研讨为抓手,以专网、QQ群、博客为主要平台,实现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在交流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
主题式研训。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校际教研活动,例如,主题式“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情景设计”专题教研、“教学策略”专业引领等活动。通过备课、观课、评课等一系列教研活动,共同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课改理念的方略,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重组教材、开发教材的能力,优化教师课堂艺术。
引领式研训。定期组织举办专家或教研员学术专题报告会、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等研训活动。通过与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备课、听课、评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教师共同探讨课改中遇到的问题,让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促进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将课改理念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各校共同发展。
结对式研训。教师的发展基于课堂教学实践,以师徒结对的模式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能使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快速成长,使他们在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上得到提升,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我校坚持师徒结对、三个“面向”提高教师。一是面向本校教师。对新从教的教师,学校都安排师傅进行一对一、手把手地帮教;对优秀青年教师,学校都安排市、县骨干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二是面向结对帮扶的农村学校教师、联片内的农村学校教师。三是面向上级名师、专家。我校教师与市、县名师、专家拜师结对,为我校培养更多名优教师。
课题式研训。根据农村学校的需求,牵头、帮助和引导他们申报课题,并不断提升研究层次。由我校牵头申报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的小学校际课程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 利用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探究校际课程共同体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寻求构建校际课程共同体的有效途径,探讨课程共同体的实施策略,探寻校际课程共同体与校本研修的相互促进,促进了参与学校的共同提高。
开放式研训。每学期,我们都有几天对农村学校教师全天候开放。其间,既有精品课展示,也有常态课呈现,还有专题研讨、经验介绍。我们邀请这些“X”学校老师参与备课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小结。课堂开放式研训,培养、锻炼了众多教师。
四、共享“1+X”校际优质资源
针对校际资源差别,通过区域化、网络化、多向式的模式,通过教师师徒结对、学科交流、班主任工作、教育行政管理等研讨活动,建立共享平台,挖掘优质资源,促进各校师资的专业成长。我校充分依托本校信息技术优势资源,精心建构学校网络,帮助农村学校开发学校内部办公系统、网站建设和更新、建立电子化成绩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效能。我校还通过充实学科基地网站、教学资源库和教师个人博客,开展网上评课活动,将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向农村学校开放。通过网上视频案例、学科沙龙等方式,及时与各兄弟校教师展开研讨,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促进了教师认知和行为的深化与完善。学校还精心组织开展专题讲座论坛,结合理论和实践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兄弟学校教师搭建学习发展的平台,共享优质资源,增进城乡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让城乡学校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教育均衡发展的落脚点是学校均衡发展。缩小校际差距,仅依靠加大教育投人和改善硬件设施建设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学校软实力的提升。“1+X”校际研训,城乡校际联动,加大了示范学校的辐射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教育的均衡、优质、和谐发展作了有益探索,促进了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