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照进现实
2013-04-29
贾樟柯的《天注定》在戛纳电影节放映之后引起很多讨论。无论我们怎么看这部电影,这都会成为一部话题式的影片。而西方媒体则这么评论这部影片:本片取材自大量中国实际发生的社会事件,相信中国观众会更熟悉其中的情节。
那么,让我们略微回顾一下片中的部分情节:一个桑拿房的女前台因客人骚扰愤而杀人;一个抑郁的打工者选择跳楼自杀;一个周游各地的杀手;一个受不公平待遇最终反击的老实人。稍做联想,我们就能从中发现一些现实的蛛丝马迹,想起曾经那些报纸媒体或街头巷议的热门事件……
中国电影这几年发展得很好,一部又一部的电影大卖,一个又一个的记录被破掉。但是,电影中的世界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富二代的爱情、古装的大片、摸不着头脑的恐怖,你很难从中找到丝毫生活的影子。电影里的世界很精彩,但是,这与我们无关。相比之下,我们的邻居韩国就做得很好。韩国电影这几年非常成功,各种类型、题材的电影都频出佳作。而在各类型韩国电影中,我最喜欢的始终是现实题材的警匪片。
我们的电影总喜欢在片头加上“本片故事纯属虚构”,而韩国的电影则喜欢加上“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不同的提示代表不同的态度,也代表着不同的电影力量。韩国人喜欢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喜欢到甚至有些偏执。韩国这些年无数知名案件都曾被改编、被搬上银幕。其中最知名的,则是很多人称为韩国三大未解悬案的三个案件,也一一被拍成了电影。
这其中,《杀人回忆》是最经典的一部,它是很多人心中的韩国最佳电影。电影取材自80年代韩国知名的华城连环杀人案,1986年至1991年间,韩国京畿道华城市太安镇一带有10名女性依次被害,杀人犯却始终逍遥法外,最终本案成为未解决的杀人事件。那些案件曾在韩国引起大恐慌,为了调查这个案件,警方先后投入了205万名警察,嫌疑犯和证人达到21280人,并有40116人接受了指纹鉴定。另有570人和180人分别接受了DNA鉴定和毛发鉴定。但最终该案仍没有头绪,并因错过上诉时效而宣告终结。2003年,韩国导演奉俊昊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再现了那场韩国民众心中的噩梦。电影拍得非常精彩,主演宋康吴的出色表演更是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这部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影片并不真正关注真相(本来也没有真相),它真正的用意在于,试图告诉我们真相是如何被整没的。
《那家伙的声音》则根据另一大悬案改编,9岁的小男孩李亨浩在1991年被绑架,歹徒勒索恐吓小男孩父母44天,在得到2亿韩元的赎金之后,小男孩的尸体最终被发现,后经调查发现他早在被绑架第二天就被杀害。影片在案件发生15年之后,同样被搬上银幕,并在结尾播放了犯人真正的录音资料,希望观众帮助警方一起缉凶。电影《孩子们》则改编自1991年韩国大邱的真实案件,讲述了5名小学生外出抓青蛙时失踪,11年后才被发现尸体,这个案件也被称为青蛙少年失踪案件。三部悬而未决的案件都被搬上银幕,创作者希望由此警醒观众,并希望能帮助警方缉拿真凶,虽然很多时候都像无用功,但是他们起码努力过。
相比之下,前两年韩国大热的电影《熔炉》更有力量,本片根据光州一所聋哑障碍入学校中的性暴力事件改编,上映之后引起极大反响,并促成通过《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又名“熔炉法”),这也成为电影改编世界的一段佳话。还有《梨泰院杀人事件》,这个发生在首尔梨泰院一家汉堡店卫生间的杀人案件,审理多年却始终让真凶逍遥法外,韩国导演洪基菩将其改编搬上银幕,而这部电影的影响则是,影片引起国内观众对该案件的重视,并呼吁重审此案,最终,韩国法务部于2009年对美国提出了对潜逃出境的帕特森的犯人引渡申请。这也成为电影改变生活的有一宗真实案例。
我们总拿电影当娱乐工具,认为它是笑一笑乐一乐的东西。其实电影有很多种,而且同样可释放他们的能量。它不但可以照进现实,还能改变现实。这才是电影的力量。只可惜,在我们这里,能照进现实的电影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