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心灵成长的史诗
2013-04-29周岩
周岩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盖茨比的故事,展现了尼克从美国西部到东部的成长故事和心理活动。从懵懂追梦的西部少年到冷静的观察者,再到心理和道德的成熟者,尼克的成长经历再现了美国“爵士时代”一代人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 尼克 心灵成长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曾被认为是继詹姆斯之后美国小说中艺术手法最臻完美的作品。这部小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财富和成功掩盖下的未被满足的欲望、梦想的幻灭和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的巨大冲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菲茨杰拉德杰出的创作才华和写作技巧。在作品中,尼克是一个特殊的叙述者,他虽置身于故事之中,但又游离于故事之外,读者可以通过他的讲述和心理活动来了解整个故事。盖茨比美梦幻灭的过程,也是尼克心灵成长的过程。喧嚣社会里尼克的成长,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从这个意义上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迷茫一代者的心灵成长史。
一、菲茨杰拉德及其生活时代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美国人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放肆地追逐财富与享乐,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行为和心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的价值观念迅速解体,新的价值观尚未确立。这是一个奇迹和虚幻、梦想和寂寞并存的时代。菲茨杰拉德生于1896年,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于1925年问世。该书敏锐地抓住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主题,并以象征手法展现了“美国梦”传奇之下的嘲讽及悲怆。正因为如此,该书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其成为美国20世纪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他香车美人,应有尽有,辗转于欧美两地的豪门酒会,成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代言人和偶像。菲茨杰拉德成名后继续勤奋笔耕,但他的妻子讲究排场,后来又精神失常,挥霍无度,给他带来极大痛苦。这导致他精神濒于崩溃,终日酗酒,最终在1940年死于洛杉矶,年仅四十四岁。
自传体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呈现着菲茨杰拉德成长中奇妙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着近乎外科大夫般的冷静,深谙“美国梦”的虚伪冷漠和血腥;另一方面,他又激情澎湃地向并不存在的价值观顶礼膜拜,迷恋自己极为鄙视的那些华丽的幻象。他意识状态的这种两面性常常导致叙述上的自相冲突。在《了不起的盖茨比》故事中,他用尼克代表自己的道德观来审视盖茨比。菲茨杰拉德以冷静的观察和沉着的叙事能力,把尼克的成长放在“爵士时代”的环境里,书里没有大事件的描述,记载的都是个人化的生活和较窄的生活场景,但仍然能让读者明确地意识到这是一部“史诗”,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上流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二、尼克的成长经历
1.追梦的西部少年 尼克来自西部,出生名门,家境富足。“每当你想批评别人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这是尼克父亲对他说过的话。在父亲的教育下,他言行谨慎,不对别人妄加评论。年轻的他,有着跃跃欲试的梦想,他感觉“中西部已不再是世界温暖的中心,它似乎成了宇宙破败的边缘,因此,我决定到东部去学做债券生意”。1922年春天,尼克来到东部,他心想着将永远留在这个地方。初到东部,他眼中的世界是“阳光照耀大地,绿叶涌出树枝”。在梦想的光环下,一切看似都是美好的。
他看到了东部的奢华:黛西的丈夫汤姆搬家时候“把打马球时候要配备的一群马从森林湖运了过来”。尼克想的是“我这代人里居然有人阔绰到这种地步,实在是不可思议”。在长岛盖茨比的家里,他看到“男男女女像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和繁星间穿梭”。“每个星期五,都会有五箱橙子和柠檬从纽约的一家水果店送到这里,而到了周一,这些水果变成稀烂的垃圾,被丢在他家后门”。这一切对尼克来说,都是新鲜而刺激的,他“开始喜欢纽约了,喜欢夜晚那种奔放冒险的情调,喜欢川流不息的男男女女”。对乔丹,“虽然没有真正爱上她,可我对她怀有一种温柔的好奇”。尼克从西部来到东部,代表着年轻一代面对“美国梦”的巨大诱惑,面对物质,面对繁华,跃跃欲试,想要一展身手,实现理想。
2.冷静的观察者 尼克的道德观和心理的成熟是随着盖茨比的故事的展开而展开的。随着故事的展开,尼克看到了东部上流社会的丑陋、熙攘、轻率和虚伪。汤姆游走于妻子黛西和情人威尔逊太太之间,寻欢作乐,没有丝毫的羞耻感。通过尼克的叙述,菲茨杰拉德对虚伪矫情且没有廉耻的所谓上流社会极尽讽刺之能。威尔逊太太爱慕虚荣,粗俗而造作:她“坐在汤姆的腿上,给好几个人打电话”,到达和情人汤姆厮混的地方,“威尔逊太太一副女王回宫的架势,环视了一下四周,然后带着她的小狗和采购来的其他东西,趾高气扬地走了进去”。
尼克的远房表妹黛西,外貌迷人,风情万种,是当地有名的交际花。在盖茨比心里,黛西是纯洁美丽和温柔的象征,但在尼克细致的观察和敏感的心理活动中,读者知道了黛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婚后五年第一次和盖茨比见面,她的声音“嘹亮而做作”。尼克多次用“做作”(artificial)来描述黛西的声音。自私、无情和浅薄是黛西的本性。在和尼克聊天聊到她女儿的时候,黛西说:“我很高兴是个女孩。而且我希望她将来是个傻瓜——这就是女孩子在这种世界上最好的出路,当一个美丽的小傻瓜。”冷漠、浮华和自私,这是黛西美丽外表下掩盖的真正东西。对于若即若离的恋人乔丹,尼克也有冷静的思考。尽管和黛西相比,她有一些时代新女性的特征,但是她为人不真诚,行为不小心,处处只想占上风。尼克知道乔丹不诚实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所以,他对乔丹的情感一直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
尼克初次接触盖茨比,看到盖茨比虚假介绍自己的家世,说话总是用牛津人喜欢说的“old sport”,力图证明自己的高贵出身,尼克“努力克制着,没有因为怀疑而笑出来”。这个时候,尼克对盖茨比的态度还是很矛盾的。他对盖茨比有同情,有轻蔑,也有些许的敬佩。他看到盖茨比像飞蛾扑火一样地追求和黛西的虚幻爱情,他充满了同情,他心里清醒地知道,都是因为盖茨比的幻想,“他的幻想生命力过于旺盛,这种幻想已经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他以创造的激情投入到这场梦幻中,不断给它增添色彩”。所以他小心谨慎地对盖茨比说“往昔不能重现了”。尼克细致入微的观察,给读者展现了那个年代美国上流社会种种的弊端和丑陋。这个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也是尼克内心各种价值观交织斗争的过程。
3.道德和精神上的成熟者 盖茨比之死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因为盖茨比的死震撼了尼克的内心,让他彻底认清了东部上流社会的冷漠、自私和精神上的荒芜。
盖茨比生前家里夜夜笙歌,客人衣香鬓影,觥筹交错。而在他的葬礼上,阴冷的寒风中,参加盖茨比葬礼的只有尼克和盖茨比的年老父亲。盖茨比是为黛西而死的,是在黛西丈夫的阴谋下被人杀死的。盖茨比的葬礼还未举行,黛西和她丈夫却早已若无其事地在欧洲旅行的路上了。在盖茨比死去的时候,尼克的情感达到了一个高潮。他从一开头就表白从不轻易褒贬人物,却在和盖茨比诀别之前理直气壮地喊道:“他们是一帮混蛋,他们那一大帮子加起来比不上你。”这是尼克当面给盖茨比的唯一的赞美,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虚伪、冷漠、背叛之外人性的美好。对黛西和汤姆以及他们代表的上流社会,尼克给予了深深的谴责:“两个满不在乎的人,汤姆和黛西——他们搞砸了事情,毁灭了人,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钱堆中去,退回到麻木不仁或者任何能使他们留在一起的东西之中,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
盖茨比之死对尼克有巨大的震撼。在讲到威尔逊杀死盖茨比的时候,尼克说:“为一个梦想空守了太久,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他一定透过可怕的树叶仰望到一片陌生的天空;他一定感到毛骨悚然,当他发现玫瑰是多么丑恶,而阳光照在刚刚露头的小草上又是多么残忍。”盖茨比死后,东部在尼克心中“就这样如鬼魅一般,它面目全非,超出了视力可以矫正的范围”。尼克黯然告别了东部的一切,包括与乔丹若即若离的感情,决定回到依旧温暖的、有着传统价值观的中西部,回到温馨的家乡。这意味着尼克对中西部所代表的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回归。
总之,通过尼克的成长和回归,菲茨杰拉德也表达了自己对传统价值观的赞同和新的喧嚣世界的批判。回归西部之时,尼克刚刚度过三十岁生日。三十岁生日和回归西部家乡的决定,都在向读者彰显,尼克,在盖茨比的故事之后,已经是一个道德和精神的成熟者。
“我们奋力向前,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退回到过去。”这是小说的最后一句话,至此,读者和尼克以及菲茨杰拉德都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成长旅程:与社会基本的道德价值体系取得了共识。菲茨杰拉德以他出色的想象力、冷静的气质和浪漫的情怀,为我们生动描绘出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上流社会的众生相和这个环境下年轻一代的心灵成长。他对芸芸众生惊人的深刻洞察,在今天看来依旧意味深长。
参考文献:
[1] [美]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邓若虚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2.
[2] Ronald Berman. The Great Gatsby and Mondern Times[M].Urbana and 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1994.
[3] 李希.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色彩描写在刻画人物中的作用[J].外国文学研究,2002(3):79-83.
[4] 隋亚男.浮华阅尽别见天——《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的成长解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5):112-115.
[5] 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作 者:周 岩,硕士,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