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蕃情比似河源水

2013-04-29王卓英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边塞诗

摘要:曹麟开在谪戍乌鲁木齐期间,足迹踏遍天山南北。他的诗作除了描绘奇异秀丽的西域风光之外,也以纪事诗抒写南北统一,以竹枝词描绘民情风俗,题咏纪事之间充满了对西域的热爱和对统一伟业的赞颂之情。

关键词:曹麟开 西域诗 边塞诗

曹麟开,字黻我,号云澜,安徽贵池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三十八年,官湖北黄梅县知县。四十六年,因黄梅县监生石卓槐“嫁名鉴定诗集”,谪戍乌鲁木齐。所任官职虽不算高,却才志非凡,其足迹遍历天山南北。有《新疆题景诗》八首,《塞上竹枝词》三十首,《新疆纪事诗》十六首,存录于和瑛编纂的《三州辑略·艺文》。

《三州辑略》卷八“艺文门”下载曹麟开所作《塞上竹枝词叙》云:“水程山驿,每怀苞栩之吟,月店霜桥,拟答采薇之什。白千层雨雪,积缥缈天山,黄十丈以尘,飞苍茫瀚海。狼胥乌垒,为耳目所未经,雁碛、龙沙,豁胸襟而远到,顾贤劳莫非王室,而去留总属君意……偶焉流览,即无景处传神,久作栖迟,随有赏时托兴……含情在吞吐之间……触目成流连之致。”自叙贬放出关之后,大西北的自然景观开拓了他的胸宇,清朝大一统的伟业激发了他的诗情,在其西域诗作中,我们绝少感受到一般流放诗人的孤寂寥落,题咏纪事之间满是对西域这片土地的好奇、喜悦与热爱。

一、以《八景诗》描绘西域风光

清代的西域诗中,往往有“八景诗”“十景诗”甚至“二十景诗”,这类诗篇留恋风景,实际体现了诗人将新疆视同家乡的归属感。他们为当地拟设的景点大多是自然风光,人文内容较少,这也说明他们实际是将诗与景致作为进入当地生活的门径。

《八景诗》是曹麟开最具特色的佳制。他分别以轮台秋月、红山晓钟、虹桥烟柳、洆灇晚渡、温泉夜雨、祁连晴雪、瀚海流沙、葱岭晴云为题,用严整的七律形式,描绘了奇异秀丽的西域风光。因为曹麟开的流戍地是迪化,所咏八景中前六景都与巩宁、迪化二城(今乌鲁木齐市区)及其附近地区有关。如《红山晓钟》:

崖前伏虎依僧定,云外鲸铿警梦残。

下界正当群籁息,上方飞落一声寒。

唤回海鹤来仙峤,敲散天花满戒坛。

去国不知身绝域,关心犹作早朝看。

红山,是乌鲁木齐城的标志,又作上方山。“形似蟾蜍昂首,在满城东南二里,顶建高塔,如入云端。峭壁悬崖,仰首极目,从南坡陡直而上,山巅建玉皇庙一座,殿宇巍峨,赤土垩壁,碑亭别室,错置支峰。山腰路口建坊一道,有都统索(诺木策凌)题额日上方山。”(《乌鲁木齐事宜》卷一,序)每当晨晓,寺钟清鸣,仰望红山,殿宇辉煌,高塔耸立,青烟缭绕,芳气氤氲,恍如置身蓬莱仙境一般。又如《虹桥烟柳》:

蜿蜒长江跨碧浔,拂栏柳色染烟深。

阅人多矣攀条过,今我来思侧帽吟。

情尽故低迎送路,魂销漫绾别离心。

记从廿四桥头望,明月吹箫思不禁。

虹桥亦作红桥,架于乌鲁木齐红山嘴下汉满两城之间的乌鲁木齐河上,今已不存。这里水流湍急,一桥飞渡,两岸垂柳依依,枝条拂面,远望如云烟水雾。置身于此,恍如回到江南,徜徉于二十四桥畔,令人流连忘返,愉快尽情。明月当空,箫声如怨如慕,引人神思遐想。

风景固然好看,但更令诗人动容的是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第四景《洆灇晚渡》云:

港灇渡口碧潆洄,漠漠流沙暝色催。

几处伏流穿塞合,一支健水划城开。

谷蠡遍浇氐羌种,疏勒重屯戊己来。

不识劳劳问津者,个中谁是济川才。

这支流水在暮色里从城中流过,是一道生动的风景,而这道生命之源又为西域的屯田开发带来了希望。

迪化城东的温泉,在诗人笔下堪与杨贵妃沐浴的天下第一温泉华清池相媲美,其《八景诗·温泉夜雨》云:

曾试华清第二泉,温汤复此弄漪涟。

沸珠洞底敲朱火,皎镜潭心喷紫烟。

黍谷气蒸飞作雨,渠黎波暖溉为田。

依稀共话巴山夜,剪烛西窗忆当年。

诗人偕友游猎归来,同浴温汤,憩于亭下,伴着清风雨声,回味当年西窗剪烛旧事,自然别有一番情趣。又联想到温泉余脉可以溉田,气腾黍谷,波及诸屯的种种嘉惠,诗意又升华至一新境界。

天山在汉代是指河西走廊的祁连山,在唐人边塞诗中就是西部的象征,更是新疆山川的代表。清代流放诗人在西域诗中对天山风景多有描摹。曹麟开也不例外,《八景诗·祁连晴雪》写天山云:

雪从太古积蒙溟,秀耸祁连若建瓴。

雄跨两关开月竁,势盘五郡控龙庭。

苍茫气界中边白,皎洁光摇天地青。

记得贰师征战处,摩崖冰壑尚留铭。

汉朝派张骞通月氏、乌孙,断匈奴右臂,名将李广利伐大宛,驱逐匈奴势力,共同开辟了西域归汉的新纪元。天山摩崖冰壑上至今留下的铭刻就是祖国领土主权的雄辩铁证。天山主峰博格达就像三根雪白的玉笋一样矗立在迪化、巩宁城附近,仰首可望,“皎洁光摇天地青”,蔚为新疆一大奇观。

除了高山大川,西域戈壁也是令诗人感到奇异振奋、终生难忘的风光,《八景诗·瀚海流沙》诗云:

龙荒漠漠望无涯,地阅沧桑几岁华。

弱水回波趋瀚海,合黎余浪入流沙。

预知风色驼鸣碛,远带秋声雁落霞。

不识蓬莱何处是,几人曾此泛仙槎。

描写作为新疆地貌特征的戈壁沙漠及其特有的海市蜃楼幻境,渲染了西域苍茫雄浑的气魄,令内地诗人叹为观止。

二、以纪事诗抒写南北统一

曹麟开西戍新疆期间,其足迹踏遍天山南北,东至巴里坤,西至伊犁,南至和阗,皆人其题咏范围。所赋《新疆纪事诗十六首》,仿褚廷璋以地名为题,构成了一组歌颂清军平定天山南北、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壮丽史诗。这十三首包括《伊犁》《托和鼐》《阿克苏》《乌什》《叶尔羌》《博罗齐》《霍斯库鲁克》《阿尔楚尔》《拔克达山》《库车》《和阗》《喀什噶尔》《喀喇沙尔》(今焉耆)等诗,都是咏赞清朝平定北疆准噶尔和南疆大小和卓之乱的壮丽史诗,其中有些还描写了清朝平叛战争结束后为新疆各族人民带来新的和平、安乐生活,写得较为鲜活生动。如《叶尔羌》:

战苦曾闻黑水隅,浮梁径渡险逾泸。

孤军深入重闻合,三月相持力不渝。

末弩固难穿鲁缟,奇兵倏见拔螯弧。

旌头已落无多杀,半筑鲸鲵半献俘。

叶尔羌即今新疆莎车。此诗记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中的重要战役——黑水营之战。乾隆二十三年(1758)秋,清朝将领兆惠领兵四千进攻叶尔羌,在城东喀喇乌苏(译为“黑水”)河边扎营,称为“黑水营”。遭到和卓叛军蜂拥围攻,清军于此浴血苦战,坚守三个月之久。后清军援军到达,内外夹击,击溃叛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辉煌胜利。又如《乌什》:

戍士无劳夜枕戈,永宁城外散鸣驼。

东回姑墨千峰雪,南下于阗九折河。

五翎侯仍招旧部,二昆弥已靖沙陀。

吹鞭争唱天鹅曲,不数摩诃兜勒歌。

乌什指今阿克苏一带,地势险要,当四冲之地。自入清以来,兵戈入库,烽火永息,一派太平、安谧气象。诗中以奏凯的军乐声之盛,借以表现清军的平叛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拥护。

曹麟开在《库车》一诗中回顾历史上的龟兹古国(以今库车县为中心,包括轮台、沙雅、新和、拜城、阿克苏、乌什等地)。其早在汉代就与内地汉族有着农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

种徙筠仲地势恢,天戈万里剪蒿莱。

名藩自昔龟兹着,雄镇何年孝杰开。

杂处氐羌邻布露,远宣声教近无雷。

蕃情比似河源水,长逐东流滚滚来。

历史不断证明,只有新疆社会的稳定才能带来经济的发展,新疆各民族在共同开发建设西域的过程中建立了和谐的民族关系。清政府在平定叛乱之后,还带领各族人民发展农业生产,天山南北一片升平。《喀什噶尔》诗云:

西望浑河似带萦,徕宁城郭已新更。

亲和疏勒唐天宝,王缚兜题汉永平。

职贡牟尼遗械在,折冲都尉赐绯荣。

文身岐指沾天泽,遍白山南尽耨耕。

喀什噶尔是南疆重镇,历史上一直同中原王朝保持密切的联系。清朝继承前代的政治主权,接管这一地区以后,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很快出现了“遍白山南尽耨耕”的欣欣向荣景象。

三、以竹枝词记录民情风俗

竹枝词,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诗体,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格调,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清人西域竹枝词的作者虽都不是本地人,但他们对西域的风情民俗充满了好奇,就所见所闻联成绝句,使清代西域竹枝词对西域文化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清代西域竹枝词主要有乾隆年间曹麟开的《塞上竹枝词》三十首,嘉庆年间祁韵士《西陲竹枝词》一百首,福庆的《异域竹枝词》一百首及道光年间林则徐的《回疆竹枝词》三十首。

曹麟开的《塞上竹枝词》三十首,效法唐朝诗人刘禹锡,继承并发展了纪晓岚开创的以竹枝词考察新疆自然、人文景观的传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域民俗、风情的连环画。其中有直接反映边疆风俗民情的,如写维吾尔族民间歌舞盛会:“羌女妖娆细马驮,鼙婆逻逊曼声歌。一年一度芦笙会,别唱三春摩鸟歌。”一幅乡民云集,男女老幼欢歌起舞的景象跃然纸上。“百尺竿头步可登,分棚云际緪长绳。捷儿逞技凌空舞,不数寻橦度索能。”描写的是维吾尔族高空走绳达瓦孜艺人的高超技艺。

在天山北麓广袤的草原上生活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和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割鲜啖肉,燎毛以燔。赛马是他们最喜好的体育活动,且看:“绿眼番儿逞捷趫,骣骑生马箭横腰。冲寒惯喜春游猎,阿耨山头去射雕。”声色俱出地摹写西域健儿驰骋草原的骁勇身态。

西域富饶珍贵的物产也在曹麟开简短的竹枝词中有如短饤一样琳琅满目,如“截肪美玉采于阗,职贡蒲梢走右贤”,说的是新疆自古以来出产的美玉;“瑶草琪花眼未经,玉芝垂实菌生钉。山翁日把金鸦嘴,冰雪松根剧茯苓。”诗中包括了天山雪莲花、巴里坤松树塘一带的菌芝钉头蘑菇、可以入药的千百年老松树皮,还有斗大的茯苓,都是中原难以窥见的珍贵物产。

令中原人不可思议的还有西域的独特气候:

郎披狐貉妾披缣,隔岭相看两不嫌。

一样地形天气异,庭州多雪火州炎。

诗中“庭州”指吉木萨尔,地处天山北麓,“火州”即吐鲁番,在天山南麓,仅有一山之隔,温差却十分悬殊——山北天寒,人披狐裘;山南则气候炎热,人尚衣缣。也只有在西域,才能看到梦幻般的海市蜃楼景象:

迷离蜃市罩山峦,晓起呼郎拭眼看。

天上琼楼如可到,君骑白凤妾骑鸾。

此诗描写的是巴里坤海子的海市蜃楼奇景。诗人自注:“巴里坤海子即古蒲类海,每于春秋晴爽之时,杲日初升,海中云起,忽作山而成市,变幻莫可名状。”

曹麟开诗宗尚明人李东阳,风格古朴,善化典故。在他的竹枝词中除了表现风俗民情之外,也常常怀古咏今,不忘歌颂祖国统一大业。如《塞上竹枝词》之二:

永和贞观碣重重,博望残碑碧藓封。

何似御铭平准绩,风云长护格登峰。

“永和”下作者自注:“汉永和裴岑碑、唐贞观侯君集碑。”“博望”句下作者自注:“张骞碑在伊犁之南山,文字剥蚀,尚余二十字,进鸿钧于七五,远华西以八千,南接火藏,北抵大宛。”裴岑碑记载了汉顺帝永和二年(137)敦煌太守裴岑率本郡三千兵马出击北匈奴,在蒲类海(今巴里坤湖)附近斩杀呼衍王。碑原在巴里坤石人子乡,雍正年问迁置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府邸,又移至汉城北门外关帝庙中,现藏新疆博物馆内。“博望侯”为张骞的封号,他于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和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两次奉命出使西域,考察并开辟了著名的东西方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唐贞观侯君集碑记载的是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下诏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大军讨伐与唐对抗的西域高昌国。唐军先驻扎哈密,随军的将作大匠姜行本与能工巧匠在天山松树塘用松木制造出一批攻城器械,一举攻灭高昌。而“御铭平准”则是指清乾隆帝在评定准噶尔叛乱之后,勒石纪功于格登峰的《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碑在今伊犁昭苏县西境格登山上)。此诗在四句之内记写了汉唐清三代石碑,是新疆自汉至清统一于祖国的一个缩影,表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另有《塞上竹枝词》之八:

东侯尉接西侯尉,大月氏连小月氏。

穆素尔山中隔断,往来长是踏冰梯。

前两句写的是汉代从敦煌祁连问迁移至西域的古老部族的遗种于当时分布在天山南北。后两句自注:“阿克苏北山路通伊犁,有穆素尔达巴罕,蒙古语冰岭,四时皆雪,设回户(维吾尔人)随时凿冰为梯,以利行旅。”此诗既写出了西域地理的奇险,也再一次证明了西域与中原本是一家。一道冰梯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同时也架起了中原人与西域各民族之间友谊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杨镰诗词中的新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2]星汉,清代西域诗辑注[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3]薛宗正,边塞诗风西域魂[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3.

[4]薛宗正,诗人曹麟开的西戍杂咏[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2(1).

[5]宋彩凤,庄肇奎与曹麟开“竹枝词”创作特色比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9(4).

作者:王卓英,文学硕士,武汉大学信息管理科学园出版科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新疆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边塞诗
边塞诗人王昌龄
“新边塞诗派”的崛起
北宋边塞诗的概念界定、取材标准与研究回顾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
河西走廊断想
边塞诗界定问题检讨与辨正
岑参边塞诗研究综述
论中唐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里的情长思远
边塞诗概念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