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激情遭遇冷落

2013-04-29徐娟

新课程学习·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圆明园激情新课程

徐娟

当我从城区一所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小学调到另一所教育局新接管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后,目睹学校师资薄弱、生源特殊的现状,分管教学工作的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进课堂,用自己的教学带动学校教师的教学,期望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因此而有所变化。于是,我根据自己到各班听课的情况,再结合我所看到的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准备到五年级借班上课。在备课的时候,考虑到学校没有多媒体,我未做任何课件。我认真翻看了好多篇名家名师上的《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揣摩他们的教法,想把一些教学精髓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中。和老师、同学们分享。最后,我用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来贯穿全文。明线是圆明园毁灭时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致远征中国的巴特莱德将军的信。从外国人的角度来证实圆明园是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是世界的奇迹。但它却被外国强盗活生生地毁灭了。暗线是以“情”字穿梭文本的字里行间,用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再引发学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的共鸣。使阅读教学深入学生的精神领域,最终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升华成价值观念。而且,为了让这堂课的设计更趋于完美,我连每个段落、环节之间的过渡语都做了字斟句酌的处理。对于自己设计的这堂课,我信心满怀、迫不及待地想让老师们知道:一堂阅读课到底该怎么上?让学生感悟:一堂阅读课到底该如何学?

终于到了借班上课的时间,未做任何铺垫。我走进五(3)班的课堂。在激情满怀中,我读起雨果先生的信,引出圆明园。赞誉它的完美无缺、光明普照,泣诉它的黯然毁灭。我多么希望学生能在我满腔激情的引领下,对圆明园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对它的毁灭充满遗憾、可惜、愤怒乃至对侵略者的仇恨。并通过他们有感情的朗读再现这样的情感。然而,我始终感觉学生的反应很冷漠,没有预设中的呼应,没有预设中的回答。有一部分孩子甚至用一双茫然的眼睛瞪着我,似乎他们都是局外人,只是在观看我唱着一曲单调乏味的独角戏。我再偷偷观察老师们的反应。也不是我期待中的惊讶与向往,只是一如既往的平静与淡然,我对自己的这堂课开始有些动摇。我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硬着头皮领着孩子们往前走。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高年级学生要掌握的学习方法都尽量运用在课堂上。如:快速浏览、勾画、写批注、想象画面、读文章等等。学生对这些方法明显感到陌生、感到吃力。但还是被我拽着完成了课堂的教学内容。

课上完了,满腔的激情被几大盆冷水泼得降至冰点。我很失落,心里有了更多沉甸甸的思考。我静静地坐下来,认真剖析起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我走了一条教学的急功近利之路。新课程倡导教学要“以生为本”。尽管平时我知道学校每个班级学生的基础都特别薄弱。但薄在哪里?弱在哪里?在备课的时候,我忽略了用心备学生这一重要环节。这所学校87%的孩子都是农民工子女,且绝大多数来自周边办学不规范而被教育局勒令取缔的私立学校。他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教学时采用新理念、新方法去引导自主学习的认识相对我原来所处学校里的学生要少得多,再加上自身家庭环境的影响;阅读面、知识面的局限,对老师课堂上所讲的一些课外知识,一些语句的串联听起来有如坠落云山雾海的感觉。而我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过于追求教案的新颖,语言文字的优美。重心偏向自己在老师、学生面前进行一种文学素养,语言功底的张扬,潜意识地淡化了学生的心理感受与认知水平,欣赏习惯及年龄特征等。因此,我原有的优势在此刻自然而然演地变为拉大文本、我和学生距离的轴承。“学生如何能和老师的情感产生共鸣?课堂如何能超越我想突破的境界?我的教学如何能具有实效性?”我一遍遍拷问自己,幡然醒悟。华而不实的教学设计实在是我这堂课的一大误区。

痛定思痛,我把这课堂当作我课堂教学的一次滑铁卢。评课的时候,我向全体老师坦承了自己的感受、想法。老师们都很认同。我们不约而同地把这次评课延续为一次彻底的校本教研大探讨活动,大家反响强烈,各抒己见,再一次针对学校的师资现状,学生实际进行了深入分析,积极探寻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适合我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大家一致认为,应以学习为主导,以常规为辅助。从小处着手,从实际抓起,一步一步带领老师、学生向新课程推进中的教育教学理念迈进。让老师们快速提升专业素养,让学生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在量的积累中完成质变。我想:《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让我的激情遭遇了无情的冷落。而这一次校本教研大探讨的深入和接踵而来的课堂教学大练兵实践,一定会让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迎来真正的激情!迎来热烈的欢呼和拥抱!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市龙门小学)

猜你喜欢

圆明园激情新课程
梦回圆明园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圆明园里过大年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