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方法的探讨
2013-04-29姜翠荣等
姜翠荣等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对新生儿采取血标本,用于疾病筛查,并分别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采血时间短,重复穿刺率低,血样合格率高,假阳性率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观察组采血方法所采取血样合格率高。
关键词 采血方法 新生儿疾病筛查 探討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一些代谢性、内分泌性疾病,在新生儿期症状未出现前,通过实验筛查出来,并得到及时治疗,以防止不可逆的机体的组织器官的损伤,从而减少残疾人,降低小儿的病死率,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此项工作结果之准确性与新生儿采血方法非常重要。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要求采取出生后72小时能正常哺乳6次以上新生儿足跟两侧的3个直径8~10mm既透又均匀且不能重复的滴血。如何在短时间内1次成功地采集到合格的血标本,是产科护理工作人员极为关心的一个新课题。为此,2011年3月~2012年12月比较两种不同采血方法采取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血样,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出生后72小时能正常哺乳6次以上的新生儿283例为检测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63例和对照组120例。
方法:首先向家属解释疾病筛查的重要意义和方法,并给予有关的宣传资料,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观察组先采取疾病筛查所需血标本后再给婴儿沐浴,采血前将婴儿要穿刺的下肢下垂30秒,采血时再将婴儿(双下肢向操作者的远侧端,头部抬高近操作者),轻轻拍打足跟并将小腿及足底远侧端的血液轻推向足跟,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用512~6号的针头在内外水平连线的足跟两侧进针,进针约0.8~1.5cm以手感突破真皮到达皮下组织时再进针少许觉疏松时将针头来回旋转1~2周,从内外踝两侧向足跟中心挤压3个直径8mm血样,血样约2~4小时干燥后头尾交叉放置,装入塑料袋内置4℃冰箱冷藏保存,待送检。对照组先给婴儿沐浴后即采取疾病筛查所需血标本,采血时婴儿头部向操作者的远侧端,双下肢近操作者,轻轻拍打足跟并将小腿及足底远侧端的血液轻推向足跟,以利于血液集中在足跟两侧。任意选一只脚的足跟两侧随意部位,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用412号针头随意穿刺1次,采集3个直径8mm的血样,血样干燥后装入塑料袋内置冰箱冷藏保存,待送检。
结 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采血时间短,重复穿刺率低,血样合格率高,假阳性率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讨 论
在实践中体会到:①采血时间一般选择在8:00~10:00新生儿沐浴前,此时婴儿处于基础状态,利于检验结果的准确观察;且婴儿处于保暖状态,血管扩张,血管内血流量增加,利于采集血样。在沐浴后采集,因沐浴给了婴儿刺激原,婴儿全身便发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使婴儿体内的激素重新分布和调整且周围血管收缩,不利于检验结果的准确和采集血样;另外,沐浴后婴儿的皮肤吸收了水份,脚底死皮容易脱落既给操作者带来了不适感又延长了采血时间。②采血前将下肢下垂30秒和垫高头部,是利用重力将动脉血快速流向足跟而阻碍静脉回流将血液聚集于足跟,另外垫高头部还可防止婴儿呕吐引起的窒息。③头部近操作者,脚向远侧端,便于操作者采血时将血者推向足跟。④用512~6号的针头穿刺和将针头来回旋转1~2周,针眼的直径合适和减少阻力,有利于血流通畅和压迫止血。用412号针头穿刺,针眼直径小,阻力大,血流缓慢,血液容易凝固,堵塞针眼,导致采血时间延长和穿刺失败。用612号及以上的针头穿刺,针眼直径大,阻力小,血流太快,容易浪费血液和难以止血。⑤在内外踝水平连线的足跟两侧进针,是因足跟内侧的足底内侧静脉及足跟外侧的小隐静脉的分支处在此水平线附近。⑥进针0.8~1.5cm以手感突破真皮到达皮下组织觉疏松感为准,根据解剖特点: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及脂肪小叶构成,所以,穿破真皮到达皮下组织时有突破感;真皮分布的是小静脉,皮下组织分布的是较大的静脉,如足底内侧静脉和小隐静脉及其较大的分支就位于皮下组织。所以,进针深度一定要到达皮下组织,太浅位于表皮和真皮浅层,血管小,血流缓慢,血液容易凝固,堵塞针眼,导致采血时间延长和穿刺失败;太深容易损伤腱膜和骨膜。
综上所述,在两组新生儿一般情况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观察比较,本文先采血筛查后沐浴、婴儿双下肢先下垂后倒放、选用512~6号的针头在内外踝水平连线的足跟两侧进针穿刺至皮下组织再将针头来回旋转1~2周采血方法最佳,值得在临床产科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