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课堂 网罗万象
2013-04-29卫丽英
卫丽英
摘 要:在网络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今天,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让它成为地理教学的得力助手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地理学科的三个特点:综合性、区域性和动态性,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关键词:学科特点;网络资源;实际应用;学习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这就是说,要研究地理就必须走出去,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去感受、去调查、去研究,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家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比如徐霞客,他一生志在四方,出生入死,徒步跋涉游遍中国,最后终于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部传世著作。
对于中学生而言,走进自然去做实地研究很重要,可是这毕竟是不现实和难以实现的。虽然无法效仿前人去亲自游历,但是他们积累的很多丰富资料和经验,确是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的。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了解那些千里之遥和千年之间的事物和事件,网络让地理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共享,网络对课本进行了必要而完善的补充,也让地理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和有趣。下面结合地理学科的几个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网络在地理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特点之一:综合性
古代人们经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今天天文也属于广义的地理范畴,可见地理学科之博大和庞杂。如,自然地理的要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地理要素包括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城市、人口等,这些要素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序的综合体。因此,地理所研究的对象或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即整体性。一种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整个事物的变化,而任何一种要素和部分在发展变化的同时,也要受到整体的制约。地理学研究范围之广阔,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之密切,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其所能地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关联的地理要素和资料,网络就是教师最得力和最尽心的助教。
结合之一:日本的教学
日本的教学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我在网络上找到一段简介日本的视频作为导入,让学生对日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深入了解日本的兴趣。在学习日本地形,掌握其多火山地震的特征时,我借助网络,找来了日本几次大地震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现象的同时,深思现象产生的原因,再通过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很快就理解并掌握了这个原本看不到的非常缓慢的变化,同时也感受灾难给日本人民带来的损失和伤痛。可能是平时对日宣传的负面影响比较多,学生对日本有很大的抵触情绪,看到日本资源短缺,有些孩子当堂就表示出不屑,可是当我出示日本这个经济强国的资料和图片时,学生的情绪从蔑视变成了震惊,同时也表示努力学习,将来超过日本。接下来我适时地抛出问题:日本为什么是资源小国、经济大国?引起大家的探究讨论。最后的文化和饮食也是借助网络上精美的图片来完成的,借机我也灌输了一些中日之间一衣带水、友好往来的邻邦关系,引导学生客观地去看待一个国家。
特点之二:区域性
地球上的万物千差万别,地理就是要学习研究各个具体的区域。任何区域都有自己的特征,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及经济结构的地域差异,表现出无可替代的区域特征。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就是研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我们在学习地区和国家时,要从区域性出发,突出自然地理和经济人文特点,通过相互之间的比较而显示其特性。
结合之二:澳大利亚的教学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它的区域性特征表现非常显著。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点呢?我的方法还是借助网络资源。我从网上下载了一段澳大利亚的宣传短片作为导入,短片中蔚蓝的大海、美丽的珊瑚、可爱的袋鼠都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不时发出赞叹声,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将来要去澳大利亚留学定居。学习澳大利亚古老而特有的动物时,我利用了网络上央视八台的一段关于澳洲动物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些独特而稀有的澳洲动物,并乘机提出问题:为什么澳大利亚有这么多古老而独特的动物?引起了大家的认真思考和主动探究。视频上那不计其数的羊群和剪羊毛工人熟练的动作更是让学生毫不费力就记住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个称号。
特点之三:动态性
存在着的地理事物小如蝼蚁大到宇宙,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存在。现在我们看到的地理事物是过去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存在的地理现象十分宏大,学习地理就要求我们穿越时间和空间来思考,把地理事物同它变化着的时空位置及周围事物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地理学习的一个思维特点。
结合之三:三峡大坝的教学
作为长江上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我在教学中把三峡大坝设计成一个动态专题。从耳熟能详的《早发白帝城》开始,在抑扬顿挫的《三峡》旁白声中,我带着大家欣赏了三峡秀丽的风光,接着画面上出现了孙中山、毛泽东等伟人关注三峡大坝的资料和图片,学生感受着他们对“高峡出平湖”的憧憬与设想。继而“数字里的三峡大坝”让大家对这项跨世纪的浩大工程叹为观止。之后,我让学生拿出自己提前在网络上搜集的有关三峡大坝的资料,在组里交流探讨修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学生都很兴奋踊跃,仿佛他们自己就是准备修建大坝的专家组。虽然三峡离我们很远,对大家来说很陌生,但是通过网络这座桥梁,学生不仅了解了动态中变化着的三峡,也树立了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意识,地理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玉清.地理学科的特点与教学[N].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2).
[2]姚卫新.关于地理学科网络教学的思考[N].地理教学,2008(2).
[3]李明通.利用身边资源进行地理教学[N].现代教育教研,2011(5).
(作者单位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