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热并用法治疗结节性红斑1例体会

2013-04-29王金山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6期

王金山

关键词 瓜藤缠 散寒祛湿 温经通络法

目前大多认为结节性红斑(瓜藤缠)的发生与感染有关,其中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結核、肠道感染及真菌感染(牙生菌、球孢子菌及孢浆菌),均可引起本病。药物如颠剂、溴剂、磺胺类及口服避孕药也可能与本病有关;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白塞病、炎症性肠病、结节病等或肿瘤常伴有结节性红斑,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是对致病微生物药物等变应原的迟发超敏反应。通过散寒祛湿,温经通络法,治疗此病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女,55岁,因不明原因双下肢出现直径3~7cm结节,对称性散在分布,压之硬,皮温高,自觉疼痛、酸胀、时而好转,时而加重如此反复约7年,延及双足,双足弥漫性肿胀,双下肢沉重,不能行走。舌红、脉数。西医诊断:结节性红斑。中医诊断:瓜藤缠。证属湿热蕴结。治以清热,除湿,活血通络。处方:苍术10g,黄柏10g,薏米30g,牛膝30g,银花30g,玄参30g,鸡血藤30g,甘草30g,连翘30g。服上方16剂后,疼痛较前缓解,但双下肢弥漫肿胀。皮温转为正常,舌淡,苔白,脉沉细。辨证属阳虚寒凝。治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处方:熟地30g,桂枝10g,薏米30g,牛膝15g,鸡血藤30g,麻黄3g,白芥子5g,川芎30g,黄芪15g,鹿角胶10g,土鳖虫10g,炮姜6g,益母草10g,甘草10g。服药9剂,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双下肢略肿胀,行走仍感不适,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细。证属阳虚气弱。处方[4]:附子6g,桂枝10g,茯苓30g,泽泻15g,防己15g,黄芪30g,白芍10g,鸡血藤30g,薏米30g,白术10g,蒲公英10g,赤小豆10g,土鳖虫10g,木瓜30g,益母草10g,生姜6g,炙甘草6g。服药14剂,双下肢肿胀已消失,行走基本正常。皮损处皮肤颜色也转为正常。半年后随访无异常。

讨 论

瓜藤缠是一种发生于下肢的炎性皮肤病。因结节犹如瓜藤绕腿胫而得名。《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此证生于腿胫,流行不定,或发一二处,疮顶形似牛眼,根脚漫肿,……若绕胫而发,即名瓜藤缠”。相当于西医的结节性红斑。其特点是:散在性皮下结节,鲜红至紫红色,大小不等,疼痛或压痛,好发于小腿伸侧。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春秋季发病者为多[5]。

本病因注意休息,适当抬高患肢,以减轻局部肿痛。注意饮食宜忌,忌饮酒,勿食辛辣发物。避风寒,防潮湿,冬季注意保暖,以防复发。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1):42-45.

2 邢丽娟.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护理体会.西南国防医药,2010,20(7):794-795.

3 李永伟,韩咏梅,朱红,等.结节性红斑患者PPD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浙江预防医学,2004,16(10):65.

4 李曰庆.伤寒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5 熊曼琪.中医外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6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