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轮转换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高阳

课外语文·下 2013年3期
关键词:语言教学

高阳

【摘要】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多体现在日常口语交际中。高校课堂语言教学也需要大量的师生互动,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话轮转换原理以使学生能够有较多机会进行目的语的课堂操练。本文主要从话轮转换原理出发,分析高校语言课堂中教师是如何分配话轮以及如何处理话轮衔接中断的情况。

【关键词】话轮转换;语言教学;话轮关联位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话轮转换也被称为“话轮交接”。在某些场合,话轮是由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分配,由他们指定下面的说话者,除了别人外,其他人禁止讲话(如正式会议时)。但是在绝大多数场合,不像这么正式,一般由正在说话的人控制发言权,并具有选择下一个说话者的权利。他可以有多种选择的主动权:可以保持话轮,自己继续说下去(虽然最终要放弃,不能一直讲下去);可以主动放弃话轮,并指定下一个说话者;也可以不指定下一个说话者,让听话者自选取得话轮。

在课堂上,教师通常具有支配话轮的权利。尤其在学习语言的课上,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就需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操练机会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用目的语来索取话轮和放弃话轮。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当具有一定的话轮转换技巧,以在适当的时机暗示自己话轮的结束并提示学生接续话轮,并能够及时调整话轮以保证学生获得均等的话轮持有机会和话轮持有时长。

在具体分析语言课堂上,话轮转换现象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话轮交接规则。

Sacks、Schegloff和 Jefferson.(1974) 提出,会话之所以能够有序进行,一次只有一个人讲话,很少出现重叠和沉默,是因为在会话中存在一种控制话轮交接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一套有序的选择规则系统,即一套控制说话权或分配说话权的规则系统。因为它是对会话中任何阶段的话轮交接起作用,所以也称为局部控制系统。这套话轮交接规则如下:

用于任何话轮的第一个话轮结构单位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

(a)如果在这个话轮中,现在的说话者选择了下一个说话者,那么被选的说话者有权而且必须接下去说话。其他人无权说话或者不必说话。话轮交接发生在选完说话者时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

(b)如果现在的说话者未选择下一个说话者,那么别的会话参与者可以自选成为下一个说话者(但不是必须),最先说话者获得下一个话轮,话轮交接发生在那个转换关联位置。

(c)如果现在的说话者未选择下一个说话者,那么现在的说话者可以继续(但不是必须)说话,除非别的会话参与者自选索取话轮。

如果在第一个话轮结构单位的第一个转换关联位置,规则1(a)和规则1(b)都没有运用,而是运用了规则1(c),现在的说话者继续说话,那么在下一个转换关联位置可再次运用规则1(a)--(c),并且可以在下面的每一个转换关联位置循环运用,直到话轮交接发生为止。

这套规则是有序的系统,选择只能依次从头进行。

Sacks等提出的这套规则能够解释日常会话中的许多特点,所以引起广泛重视,一直被后来的话语分析学家所引用。

笔者在用这套理论分析高校课堂话轮时,发现还有需要完善之处。在此,我们通过分析真实课堂会话录音,来挖掘其他话轮交接情况。

我们选取了大学英语A班精读课和初级汉语口语课作为分析对象,从话轮交接规则的使用、选择下一说话人的方式和听话者的自选方式三个角度对话语材料进行描写和分析。

Teacher:Now, lets welcome group A.Group A.

(2.0) T1

(The students of Group A are coming up to the stage)

Others help GroupA:. T2

(3.4)

Students of Group A: Oh, my god.This week, he…… T3

我们看到这个对话由三个话轮组成,分别是T1、T2和T3。教师在第一个话轮结束处使用同义结构重复的形式(Group A.Group A)并指定了话轮接续人为Group A,以及此后的长达2秒中的沉默就暗示此处是一个话轮放弃信号,同时也是一个话轮转换关联位置。在教师发出传递话轮信号,A组学生在走上讲台之前,其他同学不应主动索取话轮。在这期间,产生了在长达2秒的空隙,即没有任何人接续话轮,所以教师为了打破话轮之间的信息空白以维持话轮的链性传递,又重新持有了话轮。

从这一段课堂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Sacks等的话轮交接规则并不完全符合汉语会话的实际情况。即规则(1)a所说的:被选的说话人有权而且必须接下去说话。在日常口语交际中,这一原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选择不接续话轮,原因有二:一、学生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不同时长的思考时间,这样就很有可能被认为是放弃话轮占有权;二、在目的语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的语言学习班中,学生没有足够的语法和语用知识来判断教师是否准备放弃话轮,并无法判断合适的话轮关联位置。

T:Who can finish the first sentences? The first sentences. T1

(5.7)

Anybody? T2

(2.6)

S: He didnt(……) T3

T: Yes, please. T4

(0.8)

S:He didn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T5

这组课堂对话是由5个话轮组成的,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话轮转换规则是如何运用的。第一个话轮中说话人没有指定下一个话轮的获得者,在等了5秒后,说话人再一次发出话轮放弃信号,希望听话者通过自选的方式接续话轮。在2.6秒的停顿之后,有学生在这个第二个转换关联位置上自主选取了话轮。此时,教师采用非合作型方式故意打断学生的话轮,并通过眼神和手势示意学生重新表述,并暗示其他学生注意听下一个话轮的内容。在课堂上常常出现的故意打断话轮行为通常是由教师引起的,其作用在于提示持有话轮的学生并集中全班同学的注意力。

T:what did she do when she was in China? T1

S: She teach Eng T2

T:She Tea-- T3

S: She teaches English when, when she was in China. T4

该段课堂问答中,教师在第二个话轮进行时,采用了不合作打断的方式,以提醒学生使用正确的谓语动词形式。在现代教学手段中,已不提倡用打断话轮的方式来纠正学生,因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教师在上语言技能课时,常需要避免以下几个话轮转换不当的情况:一、长达10秒以上的沉默。这主要是问题设置过难,问题要求不清楚以及课程练习设置不合理造成的。教师发出话轮结束的信号,学生没有接续话轮的意愿,或想要索取话轮但不能把握合适的话轮转接时机,这些都是高校语言课堂上会出现的一些不良状况。二、在学生持有话轮并未完成话轮时,不建议教师打断其表述。一方面,这样会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破坏了这个对话情境的流畅性,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过程被迫性中断,对教学不利。

注释:

1转换关联位置(transition-relevance place, 简称 TRP),可以被识别的话轮单位终止位置,即话轮单位的可完成点。

本文所使用的转写符号有:

[: 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同时说话时的重叠起始点。

(0.0) :表示以秒为单位的计时停顿或沉默。

::表示符号前的语音的延长,每增加一个冒号,就表示多延长一拍。

T1、T2:表示话轮(turn),话轮1、话轮2

T:表示teacher,老师。

S:表示student,发言学生。

参考文献

[1]Sacks, H.,Schegloff, E.A.&Jefferson, G.1974.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s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Language 50 (4) 696-735

[2]Gillian Brown, 2000,Discourse Analysi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陈平.话语分析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3).

(责任编辑:龙大为)

猜你喜欢

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浅谈西班牙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听说能力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探究
迁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浅析教师评价语言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语言教学中的策略
幼儿阅读教学的有效组织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