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乐学,师生相长
2013-04-29水巧明
水巧明
摘 要: 本文从高效课堂实施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办法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较为细致地阐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在分组方法、监督机制和导学案的编制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对高效课堂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小组学习 监督机制 导学案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都是以既有的惯性在掘进。付出的多,收获的却并不多。成绩的取得,是以师生过量时间的投入、超负荷劳作和身心健康的受损为代价的。老师和学生都觉得累,都觉得苦。教师期望和设法让学生更服从自己的规定和训诫,学生却对此感到倦怠和厌恶,把老师的规训当做自己要反抗的“统治阶级反动制度”。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期盼改变这样的状况,只是苦于找不到改变的方法。可喜的是,杜郎口中学和其他一些课改名校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的教育教学,不再是一个只存在于幻想中的目标。
学习名校的经验,我们认识到分组教学和编制导学案是各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也是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区别所在。下面我从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实行分组教学
小组,其实就是“小小班”,比班级更小的团体。为什么要把一个“正常”的班级分成若干个更小的班级?是为了方便每个学生的表达和交流,从而方便教师对学生及学习情况的全方位了解,也是为了方便学生交流,一对一地对话。
小组评价是小组健康发展的有力指挥棒。评价得当,小组就会蒸蒸日上。课堂上老师要根据组员的自学情况、互动参与情况、发言情况、互帮互助情况及学习结果进行观察、比较,要偏重于对组内学习行为的肯定和褒扬,在每节课中都要适时地进行评价,也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自评、小组评。这种持续性的评价作为一种长效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小组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学生小组合作有了动力,组长和组员从幕后到了台前,让学生都相应承担了不同的责任,这样既分工又合作,为课堂的高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选择分组组长不仅要根据性格、性别、成绩,更要有足够的热情感染组内学生,将乐于奉献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可达到组内和谐互助互利的目的。对组长的培训很关键,对个人素质处于中等水平,却极具热情和责任心的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发挥特长——用热情和奉献精神打动组员。
小组建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让学生在这种体制中学会学习是我们的目的。教师需要努力,教师的责任就是组织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导学案的编制是关键。
二、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的功能重在“导”,核心在“学”,而“案”是指教师课前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课堂教学互动方案。导学案一般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与传统教案不同,导学案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导学案要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将知识、经验和社会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三、教师根据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展示及反馈
在预习课上,教师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上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做预习笔记,让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适合自己能力的题目。这样设定之后,学生就能围绕主题进行展示。但是要让学生的展示更精彩,更有创意,更能激活学生思维,我们就要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展示形式。
开始,由老师设计指导展示的方式,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可自己选择和设计展示的方式了。对每小组展示后的点评也很重要,要多表扬少批评。善于发现每个小组展示的优点,要将这个优点放大,予以大力表扬,这样就使得小组之间形成既可相互竞争又相互学习优点的氛围,让他们的展示更加精彩,可对学生的展示规定方向,促使他们在预习和对学组学中全力以赴。
为什么有时候课堂热热闹闹,但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呢?主要原因就是没落实好达标测评这一环节。如果说,学生的展示点评是一个动学的过程,那么达标测评就是静学。教师设计的检测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教学重难点为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既能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能力,又能检测学生对一些特殊问题的迁移运用能力。达标测评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谈收获,通过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为其他同学解疑解惑等,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设计几个题目或问题进行单独抽测以及时反馈课堂效果。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自己学,学生的心灵绝不是不毛之地,而是肥沃田地,教育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植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只有当教师目中有人,把学生当做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对待,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验、感悟生命和社会时,我们的教育才是富有人性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教育。我们坚信,知识的学习是手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生硬霸道、毫无生机的灌输只会扼杀学生的美好天性。
参考文献:
[1]赵徽,荆秀红著.解密高效课堂.教育科学出版社.
[2]李炳亭著.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山东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