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双翼,带着学生一起飞翔
2013-04-29陈会军
陈会军
摘 要:在新课改时期,要以学生为本参与建构学生的创建全人格。谈了在日常管理中应注意的原则。
关键词:阳光心态;闪光点;错误中成长
新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使人全面发展,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什么是健全人格?简单地说,就是快乐、自信、独立、有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未来的社会中各尽其才、各展所能,应该是现代中国的“教育梦”。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创造的56号教室奇迹的做法虽然在中国现国情下难以模仿,但他的成就仍然让教师心生向往——他的成就,是一个普通教师的最高价值、最高成就的理想。作为一个班主任,在新课改时期,在日常管理中,应该以怎样的原则参与建构学生健全人格,为学生增长成功的潜力呢?
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本,以生存为本。笔者认为,应该在日常管理中注重以下原则:
一、以阳光的心态来面对学生
常年从事带班工作的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再加上现实生活的压力和异化,部分教师会在带班过程中心理黯淡,把个人对生活的不满带入管理工作中,或对学生过失简单斥责,或对班级出现的问题不闻不问,或对问题学生失去信心,或对班规实行简单强制执行,缺乏对自己工作的认同和投入,这样的状态带出来的班级会在带班教师的冷漠中整体缺乏和谐,缺乏生活的热情,缺乏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强化猜忌和矛盾,从而对生活学习不够积极和热情。所以,班主任对工作的热情和负责、微笑的面孔,对学生善意和积极的沟通很重要。
二、赞赏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雷夫·艾斯奎斯雷近25年的教育实践证明: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选择了把工作重心放到了绝大多数的中等生身上,他赞美一个学生哪怕是美妙的声音就对班集体产生的贡献,使得学生由衷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自信而且上进。
心理学家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能让孩子体验信任、理解和愉悦,从而让蕴藏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健康成长。赏识能让孩子在得到激励的同时提高自信心,在快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保持永恒的动力。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教育的本质就是“爱”。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以“爱”的伟大原则对待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赏识教育的实施过程就是“爱”的充分体现。
三、允许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情形:老师在学生犯错时情绪急躁粗暴,大声呵斥。许多老师忘记了学生是还在成长中的孩子,以为学生的大脑就像电脑一样,出现的错误不及时处理就会越积越多,所以当孩子一旦犯了错误,老师总是想让他们刻骨铭心,永不再犯,甚至在孩子出错之前加以提醒。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害怕犯错误,也失去了认识错误和纠正错误的成长机会。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样的话我们说了几千年,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一种惧怕错误的观念在我们心中生了根。西方有句俗语:“孩子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孩子需要一个多姿多彩的成长历程,我们不要以成人的要求去衡量孩子,我们要铭记,“错误”是孩子的特权,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孩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步,需要在进步中不断犯错、纠正,我们善待“错误”,“错误”也就变得有价值。
纲要中指出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品质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对待孩子的错,我们要宽容,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一双慧眼,理智地提取其中的积极因素。
教育被定义为培养人的活动,自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应担负起培育人、解放人、提升人,最终使人获得自由的历史重任。但通过历史的考察,它并未真正地实现历史使命,甚至,有些教育从根本上充当着压抑人、迫害人的工具,造成了“人的自我异化”。对此,人文(本)主义者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对人文教育的呼唤,倡导对人性的关怀、对人格的培养。新课程视角下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健全的人格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成功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新课程提出了当代学生健全人格建构的目标:主体性人格、创造性人格、爱心性人格、合作性人格和进取性人格,作为对学生人格成长影响比较大的班主任,要积极参与到人格建构的策略中,以爱心、耐心、宽容心来拓宽学生的心理空间,引导学生逐步自我完善。师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一个群体,班主任要把自己的心拓展宽了,才有能力引导着学生一起在人生的大道上飞翔。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