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如何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
2013-04-29徐维晨
徐维晨
摘 要: 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初期常见的现象,怎样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已成为家长、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作者结合自己小班带班的实际经验介绍消除服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
关键词: 分离焦虑 小班幼儿 新入园
分离焦虑(Dissociative anxiety)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由于幼儿对周围某事和物感到紧张或不安所做出的反应,即婴幼儿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情绪,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于学龄前期。
一、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
分离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与主要抚养者的分离,二是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惧怕,而小班幼儿新入园完全符合以上两点。
小班幼儿是第一次长时间地离开家、离开父母,幼儿园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而不安全的。幼儿园陌生的环境、作息时间的改变及幼儿园的规则都会使幼儿产生不适应的情绪,都是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幼儿初入园时都会产生恐惧和不安的情绪,但家庭教养方式的错误,过于溺爱,包办代替,使得幼儿分离焦虑愈发严重。
二、分离焦虑的不同表现
研究表明,不同幼儿的分离焦虑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这主要反映在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焦虑情绪的表达上。
有的幼儿只是在与家人分离的很短时间内情绪会变很坏,过一会儿就会恢复过来;有的幼儿则在与家人分离很长一段时间后仍然想念,一整天的情绪都很低沉,很容易哭闹;也有的幼儿则是不声不响,一个人呆呆地坐着,不和其他幼儿一起玩,也不哭闹,不管你和他说什么,都愣愣地没什么反应。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幼儿气质类型的不同,分别是:暴躁型、波动型和依恋型。不同气质类型的表现主要是以下几种。
1.暴躁型:早上送入园时拼命挣扎、大哭大闹,扒在父母身上不肯下来。
2.波动型:开始时觉得很新奇,有积木可玩觉得很开心。等新奇劲儿过去了,想找爸爸妈妈了,却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于是开始哭闹。
3.依恋型:呆呆地站着,你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但不会主动地做,也不和小朋友一起玩。你问他什么,他都只是看着你,不回答,一直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近的人。
三、消除分离焦虑的手段
对于消除不同气质类型幼儿的分离焦虑的方法,我进行了分类。
1.暴躁型
对于暴躁型的幼儿我采取适当宣泄的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帕蒂·惠·芙乐的著作《倾听孩子》中说道“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哭泣是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这一观点对我的冲击影响很大,我一直觉得孩子哭了是因为伤心难过,需要大人哄,直到他不哭。从来没有想过哭也是孩子的需要。因习惯了在家与父母相处,第一次分开难免会觉得不适应,在家都是独子,事情不如意时就发脾气、哭闹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这类型的幼儿发过脾气就好了,让他哭一哭、闹一闹自然就好了。
2.波动型
对于波动型的幼儿我采取的是情感转移和游戏转移相结合的方式。波动型的幼儿情绪起伏比较大。玩的时候会忘记家人不在的不安感,因此,想要缓解此类幼儿的分离焦虑,主要就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在幼儿情绪低落的时候叫他们的小名,抚摸、拥抱他们,让其感受你的善意和亲切。在这基础上,开展游戏让幼儿将自己的精力投入有趣的游戏中,只要幼儿有一点进步,老师就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这样可以减少幼儿想起家人的机会,能较为有效地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
3.依恋型
对于依恋型的幼儿我采取了语言转移和家园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这一类型幼儿的症状是比较难以缓解的,这也是影响比较大的一类,大多数的幼儿经过最初的哭闹之后,经过老师的安抚之后都会安静下来,能够进行基本的游戏活动,可是一有人哭,就会带动多数幼儿的负面情绪。这类幼儿可能一整天的思绪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怎么还不来接我,甚至经常会不自觉地哭出声。反反复复念叨着几句话:我要爸爸(奶奶),爸爸(奶奶)什么时候来接我等。基本上无论你和他说什么,他回你的就是以上几句话而已,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发挥最大的耐心,耐下性子安抚。这些措施都只是暂时的,安抚此类幼儿,最有效途径是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在幼儿园中,教师以极大的热情让幼儿感到安全,让幼儿逐渐熟悉环境,不再陌生害怕;更重要的是在家中,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的行动,让幼儿尽可能地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物。尽量让幼儿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在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保持一致,这样时间同步会让幼儿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从而分离焦虑的症状自然就减轻了。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天早晚接送时或短信电话的沟通交流,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从而进行更全面的指导,在幼儿出现哭闹情况时才能更好地解决。
总之,消除幼儿分离焦虑的方式要具有针对性,这样有助于控制幼儿不良情绪的产生。消除分离焦虑是幼儿的又一次成长,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付出多一点耐心,才会看到幼儿快乐的笑脸,使之适应幼儿园生活,在幼儿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