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自己一周
2013-04-29沈奇岚
沈奇岚
亲爱的你,大学生活还是让你不满意么。课程枯燥,老师敷衍。有人创业,有人恋爱。你也心志不低,想要一份光辉未来。你想要一份人人羡慕的职业,也想要一份自由自在的生活。你对经济、文化、艺术、旅行都有兴趣。你说大一过得浑浑噩噩,大二也在稀里糊涂中即将过去。每天醒来都告诉自己要努力奋斗,可是每一天过去的时候都好像一事无成。你不知道如何下手。你说你看励志书,里面说目标明确意志坚强就可以达到目标。你总是做不到。
亲爱的你,我先要告诉你一个真相:如果你真的想在经济上面有所作为,那么你看错书了。任何励志书和励志文章(包括我写的这篇),都没法帮助你分析经济的此消彼长。即使你不想做宏观经济学家,想做做创意和设计,你首先应该看的是专业书。我今天想和你聊的是了解世界的方法论。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觉:这是个信息爆炸的世界,又是一个信息极度不对称的世界。一旦身处网络,有无穷的链接吸引着自己去点击。这个明星有新的男朋友了,那个政客说了些什么,地球的那一端有什么奇观。新的恶搞视频让你哈哈大笑,新的电影下载让你度过一个个孤独的夜晚,新的音乐让你马上载入mp3,新的电子产品让你忍不住一遍一遍搜索。
你了解那么多新鲜有趣的事物,你和朋友们有那么多丰富热辣的谈资。可是亲爱的你,这些并不能帮助你更了解这个世界。因为你始终在不亦乐乎地消化这些无限涌出的新资讯,而没有想过用自己的标准来筛选一下信息。你会说,你只看对你而言有趣的信息。亲爱的,你的需求是被制造的,你的趣味也是被引导的,你的追求是被煽动的。如果没有那么多广告说睫毛越长越好看,你可会追求那些睫毛膏?
我绝对赞成女孩子要打扮得漂漂亮亮,让自己赏心悦目。但是对女孩子更重要的是,她一定懂得善待她的心灵,懂得喂养她的大脑。你的时间精力都分散在了这些被煽动起来的追求上,你自然没有时间去实现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标。亲爱的,你是如何喂养你的大脑的呢?有个理论叫做“You are what you read.”(你的阅读造就了你。)如果整天徘徊在明星的博客上,那么更适合你的职业是娱乐记者,论坛版主。你说你对经济有兴趣,你的书单应该是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罗马俱乐部的报告也该是你熟悉的读物。关于经济,要看的是学者们的著作,任何一段财富人物的访谈或许可以让你心潮澎湃一下,却不能让你的思想更锐利。
关于文化,亲爱的,你要明白自己是想玩票还是真心热爱文化。如果只是觉得文化是个很好的消遣,文化是为你服务的,那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消遣方式。看看欧洲文艺电影,听听后摇滚,翻几本装帧设计精良的小说大概就够了。如果你是真心想投身于文化,你要做的功课就多了。鉴赏力和判断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环境的过程。无论是维基百科还是谷歌还是百度,都远远不够。你要去的地方是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你要看的是最新的世界性的艺术杂志,你要阅读20世纪以来各种流派的理论,你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圈子和你一起交流与创作。如果,现在的你每天起来,心不在焉地上了几节课,又心不在焉地在论坛里灌水,拿起单词书又放下,你就知道你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你根本不喂养你的大脑,那么它自然也不能实现你的期望。你的雄心壮志需要一个实际的计划,单单依靠每天醒来时候的铿锵誓言是于事無补的。
我不知道和网络时代一起成长的你是否比多年之前的我们更了解世界。我始终觉得世界和从前一样,信息严重地不对称。你是否知道你将来要进入的那个世界,你将来所期望的生活里面,有什么等待着你?
你不仅要知道你和你想实现的那个目标之间,需要怎样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什么是与你有关的,还有什么是与你无关的。世界诱惑太多,我们定力太少,被花花世界吸引实在正常。可是,如果你没有尝试过有益的阅读和有益的生活,如果你不能每天为你的梦想做一些什么事情的话,过五年或者十年,你依然是那个抱怨着“为什么日子这样稀里糊涂过去”的你。
你对自己的塑造,就在于你如何使用每一分钟上。你和时间的关系,就形成了你自己。和朋友的愉快聚会自然怡养心灵,偶尔参加的派对也让人放松神经,在八卦论坛上拍拍板砖也很释放情绪。但是那不能成为你全部的生活。
还在大学里的你,实在得天独厚。现在的你,需要给自己一份合理的书单和一个健康的有建设性的生活的节奏。你可会运用图书馆里的数据库?你看过多少你这个专业的外文文献?你知道你这个系的图书馆按照什么方法做索引?中国的大学里你找到了多少和你一样对一个课题有兴趣的同学?
曾经看到杨绛说她的读书经历。有人问她,如果三天没有读书,感觉怎样。她说,感觉不好受。如果一周不读书呢?她说:“那么我一周都白活了”。
我白活过很多时间,如今有些后悔。希望你不要重蹈我的覆辙。每天看一点,你会发现有收获的。
愿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行星轨道。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天外陨石来冲击你的轨道的,坚持自己的定力哦!
王世全荐自《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