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修补新术式300例治疗体会
2013-04-29董传成等
董传成等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新术式的治疗优势。方法:对300例各型腹股沟疝患者行新术式手术。结果:300例腹股沟疝患者均采用新术式修补,手术顺利,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恢复快,出院早。结论:腹股沟疝修补新术式用于各型腹股沟疝是一种具有特殊优势的方法。
关键词 疝修补新术式 下腹正中切口复发疝 老年疝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较常见的外科式,其术式有10多种。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均采用经腹股沟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显露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后注意保护,切开提睾肌,在精索前内侧寻及疝囊并钝性剥离疝囊外粘连组织,高位结扎疝囊及悬吊后,将联合肌腱、腹横肌腱膜(弓)缝至腹股沟韧带(斜疝)或耻骨梳韧带(股、直疝),以修补薄弱的腹股沟管前、后壁。2004年11月~2012年8月采用“经下腹正中切口、医用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新术式”行腹股沟疝修补300例,方法简单疗效可靠,与传统术式有关的并发症大多能避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00例,男268例,女32例。年龄54~78岁,平均68岁。双侧腹股沟疝106例,单侧腹股沟疝194例。斜疝213例,直疝87例。复发疝64例,原发疝236例。
麻醉:均采用硬膜外麻醉,L3~4间进针向下方置管3~5cm。均达到腹肌松弛的效果。
手术方法:①切口:耻骨上,下腹正中线,长6~8cm。②疝囊结扎: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直达腹膜层,沿腹膜前间隙向患侧潜行分离:上至切口上缘水平,外至侧腹壁,下至髂耻束,显露耻骨梳韧带、陷窝韧带。在向腹股沟区做潜行分离过程中,注意寻找精索,找到后用纱布条牵引并适当剥离。经腹膜前显露内环,在内环处寻及疝囊并切开,证实为斜疝或直疝后钝、锐性剥离疝囊外粘连组织至疝囊颈处,切断并结扎疝囊。③补片修补:取大小合适的医用补片,在其适当位置剪开6cm并绕过精索,将补片平铺于腹膜前。用“三角针4号线”缝闭已剪开的补片,穿精索处约留1小指尖大小。将展开补片的下边缘固定于髂耻束、陷窝韧带3针;将补片的内、外、上边缘分别固定于腹内斜肌深面及腹白线处。整个修补过程结束后,医用补片绷紧于腹股沟区的腹膜前。
手术特点:①新术式对于复发性腹股沟疝有明显的优点:由于腹股沟区曾做过一次手术,腹壁各层组织粘连重,如果进行第2次手术,将会遇到解剖关系复杂、层次不清等难题,采用新术式可完全避开上述困扰。②新术式对于同时有双侧腹股沟疝的患者,可以说是用“1个切口解决2个问题”给患者减轻了50%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欢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③新术式最大的优点是手术中不用打开腹股沟管,不必担心损伤髂腹股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精索也不必像传统术式中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时移位于皮下层(或其他位置)。因此,新术式更符合患者的生理解剖关系,不是那种“强拉硬拽”式的修补,属于无张力疝修补方式之一。④新术式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有更好的疗效。本术式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对那些年老体弱又不宜卧床者有极大的优势,即避免了长时间卧床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又对患者一些原发疾病的康复不造成影响。我院多年前就有1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传统术式(Ferguson)疝修补术卧床7天后,拆线出院行走不足200米即摔倒经抢救无效死亡。分析其原因就是术后长时间卧床而又不注意按摩、活动双下肢,形成了下肢静脉血栓,下床行走时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引起呼吸心跳停止。因此,造成的惨痛教训是深刻的,新术式即是我们吸取教训及各位医学前辈经验后对传统术式做的一点点改进。
结 果
300例腹股沟疝患者均采用新术式修补,手术顺利,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恢复快,出院早。切口愈合率100%,治愈率100%。
讨 论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腹股沟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卵圆孔)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皮下环),可进入阴囊中,占腹股沟疝的95%。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老年性腹股沟疝患者腹壁多较薄弱,特别是腹股沟管后壁多有缺损。传统术式术后复发率较高,这已经是公认事实,国内外医学工作者都在研究解决该问题最佳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新术式及医用补片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使整个腹股沟区均增加了一个层次,后壁加强效果较传统手术更加可靠。
本术式医用补片下缘直接与髂耻束缝合,回避了腹股沟韧带易致撕裂的缺点。减少了术后复发的因素。
本术式采用下腹正中线路径,在腹膜前间隙进行操作,保证了原腹股沟管的完整性,避免了损伤腹股沟管的神经和血管,保证了腹股沟管前壁的强度,也是减少复发因素之一。
下腹正中线切口能同时处理左、右两侧的腹股沟疝。本组病例中有106例双侧腹股沟疝,同1个切口用2块医用补片分别修补左、右侧疝,这是传统术式达不到的优点。
医用补片下缘直接与髂耻束缝合,因髂耻束位置较深,且其后方有重要的股血管和神经,缝合难度较大。这对术者的解剖知识及手术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朱维继、吴汝舟主编的《实用外科手术学》中记载:腹股沟疝修复手术显露内环的途径有3种:①经腹股沟部;②经腹腔;③经腹膜前。本新术式选择第3种显露途径,有理论依据并经过手术检验证实切实可行,值得向广大普外科医务工作者推荐。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8-395.
2 朱维继,吴汝舟,主编.实用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9-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