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定位颅内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报告
2013-04-29李少华
李少华
关键词 CT定位 锥颅抽血术 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的一大类型,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临床上若血肿>30ml一般采用外科开颅血肿清楚术,这种方法不但大量损伤正常脑组织,而且患者还需要全身麻醉和付出大量的经济负担,预后效果较差,很大部分患者术后处于植物状态。2010~2012年开展脑CT定位定向对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诊断要点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头颅CT检查结果,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8岁,平均60.3岁。
临床表现:头痛36例,恶心、呕吐27例,偏瘫34例。意识状况,清醒4例,嗜睡17例,模糊9例,浅昏迷8例,深昏迷10例。有高血压病史34例。
头颅CT检查:基底节区出血20例,丘脑出血8例,顶叶出血3例,壳核出血破入脑室5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4例,出血量按多田式公式计算,<30ml 16例,30~60ml 31例,>60ml 3例。
抽吸术距发病时间,<1天7例,1~3天29例,>3天4例。
操作方法:根据CT显示血肿位置,以最大血肿层面为准,以OM线高度测量定位,以血肿中心距颅板的最近距离为靶点,用CT片中的标准尺测量前额正中线到穿刺点距离的厘米数,即定位头皮上的投影点,在以血肿中心与投影点的距离确定穿刺的深度。先给予安定10~20mg静脉注射+局麻,用颅锥钻孔后,再用脑穿针缓慢进针至血肿中心,见有陈旧性血液溢出后反复抽吸,将血肿大部分抽出,使用少量无菌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然后退出脑穿针,用探针引导引流管达血肿腔内,并缝合固定在头皮上,可向残余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2000U闭管3小时后再行抽吸,1~2次/日,引流时间3~7天。根据引流液颜色变浅,复查CT显示血肿基本消失即可拔管。
结 果
本组患者40例,治愈和好转35例,无效2例,死亡3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内科保守治疗措施常不能让人满意,外科手术清除血肿也因创伤较大,后遗症较多而难被患者家属所接受[1]。采用CT定位,钻孔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脑出血能有效的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缓解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促进脑功能恢复,从而缩短病程,改善预后,与传统的单纯药物疗法相比有显著疗效,与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比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适应证宽,疗效好,并发症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疗法。
脑出血患者在3~7天内处于脑水肿的发展高潮期,加之血肿占位效应,致使中线移位脑干受压,形成脑疝而死亡,患者经抽吸术治疗后,在急性期可有效的清除血肿,故临床症状可获得好转,本组治疗40例,治愈好转35例,效果满意。
血肿量30~60ml者最适宜做钻颅抽吸术治疗,<30ml者血肿占位效应相对较轻,机体能自行吸收,不必采用有创伤性的治疗,对于大量出血者,因钻颅抽吸不彻底,不易采取本疗法。
何时钻颅抽吸效果最好,文献报导不一,有人认为病后24小时进行,即超早期穿刺[2]。有人认为发病3~5天后穿刺容易抽吸,再出血机会少,效果好[3]。我们认为,24~72小时為最佳治疗时间,因为发病48小时后开始出现肺部感染,胞水肿加重。如合并脑疝病情危重才,应及早进行钻颅抽吸治疗。
加强护理,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从而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阎少琴,孔凡元,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定位抽吸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16(11):651.
2 刘兴波,张春,等.超早期钻孔溶解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9(2):103.
3 赫邓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内注射尿激酶的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精神杂志,2009,2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