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京西之田庄散记
2013-04-29阵雨
阵雨
当我孤自一人来到田庄村时,迎面带给我的首先是久违了的乡情和感动。
去田庄,本来还有我的一位同事,那天他因错上了黑车而掉了队,因此京西田庄之行,我又成了孤家寡人。为了不至于形单影只,我决定在村口七八位晒太阳的老人身边耐心等候。
“小伙子,是来咱村参观的吧?”一位耄耋老人上前问我。
“对呀!老人家,您晒太阳呢?”我笑着回答并送上问候。
我和老人的对话是那样的顺理成章,相互的问话全部是人情事理。但让我诧异并随之感动的是,那位耄耋老人(事实已经85岁)和另一位整整80岁的老人,竞相主动要为我当导游。
我心里疑惑,暗想,生活在山区里的老人真不易,这么大年岁了还要当导游挣钱。想到此,一种怜悯之心倏起于心。我立刻爽快地回答:“行!”但当我问起需要多少导游费时,两位老人生气了:“我们不要,只想把村子里的故事讲给人听,你提费用,没人给你讲!”
听了老人的话,我感到非常惭愧。惭愧的是我在用金钱度量着山区百姓善良的心情,惭愧的是我在用金钱对待着山区淳朴的民风。
然而,我终于还是没有让老人为我当导游。山村都是上下坡路,我怎忍心让老人爬着山路为我义务服务呢?为了不辜負老人们的好意,我轻轻蹲在他们的身边,认真听着他们为我讲山村的历史和曾经发生的故事。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的那位同事依然没有到,打他的手机,得不到应答。我不打算再等,山村的景色吸引着我,老人们为我讲的山村抗日故事和那些英雄们的壮举,打动着我。
我站起身,虽然同事没在身边,但我的脚步并不感到孤独。看到村边儿一口古井旁的大柳树下,八九位村民谈笑风生打着扑克,心里顿时风光了很多。也仿佛看到这个古村落的角角落落,一定定格着很多的快乐与幸福。
在暖阳下,我满脸欢笑地从青石铺就的一条小巷走到另一条小巷,林立的石砌老宅以及一棵棵古树,彰显着村落的古老与沧桑。门楼下、矮墙上、古碾边那些晒太阳的大爷大妈笑谈着家长里短,村子里到处洋溢着快乐与安详。我独自一人静静走在恬静和古朴的小巷里,仿佛历史的余音绕耳,静下心来品味,其中的韵味绵长。我惊诧明朝时形成的田庄村,虽经日寇的强盗火和十年“文革”的无情破坏,竟还保存着昔日的古风遗韵。
我更惊异,这个坐落在灵山深处的小小山村,竟然还出了很多位英雄人物。
记得那两位耄耋老人告诉我,在那些英雄人物当中,最著名的当数崔显芳以及他的英雄家庭了。
崔显芳,字世勋,号少卿,读过私塾。1922年-1924年到上海读书,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1924年夏从上海回到家乡,在家乡一带以办学、行医为掩护宣传马列主义,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他在田庄村办起小学,并发展进步教员入党。1927年又在青白口村办起小学,培养进步青年为革命准备力量,后被破坏停办。1932年春,他再次到青白口村办起完全小学,并从下清水村高小请来地下党员贾汇川任教。同年夏,青白口村高小迁到田庄村,一直坚持到1933年。此期间,他发展赵铭鉴、张又新、高奉明、师永林等一批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夏,他又在田庄村高小内建立青年团组织,魏国元、魏国生等人加入了团组织,并于1933年转党。此时中共北平市委派马健民、刘云志、李育民等先后到田庄村任教并开展革命活动。1932年9月,崔显芳、马健民等筹建了门头沟区第一个山区党支部——田庄村高小党支部。经努力,这年秋,崔显芳又牵头组建起中共宛平县临时委员会。1933年春,中共宛平县委会正式成立。
由于办学屡遭破坏,崔显芳和魏国元等在青白口村办“一元春”药铺,以行医为名开展革命活动。与此同时,他秘密在沿河城村东间阳口后山大悲岩秘密建立了京西游击队。
崔显芳积极宣传革命道理,创建、发展党组织,并发动群众先后进行反捐税、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
1934年夏,中共宛平县委遭破坏,崔显芳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最后被折磨得奄奄一息。1935年2月,在党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营救下,伤势严重的崔显芳被保外就医,12天后便与世长辞。临终时,病床上的他已经不能说话,只能在大儿子手上用手比划着“跟党走”的遗嘱。
受崔显芳的影响,他的后人崔兆春、邱兰亭、崔万春、崔阳春、崔一春、崔荣春、崔锦春、崔乐春、崔克勤和崔克俭等,继承他的遗志,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为了追求革命真理,活跃在抗日和解放京西的大地上,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其中三代四位成了革命烈士。
那天,我顺着老人指引的方向,来到了崔显芳故居和京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前。虽然见大门紧闭,但站在门外的我,心中充满了对这门红色家庭的无限敬意和深深缅怀。我感慨,正是有了崔显芳这些仁人志士的流血牺牲,才有今天中国百姓的幸福生活啊!
告别崔显芳故居和京西第一党支部旧址,脚步径直朝山上的青茶山娘娘庙走去。
青茶山娘娘庙,始建于明末清初,面南坐落在村北的高山坡之上。高大的松树,昂然左右,其中一棵已岁千年,观其形,树围三四米,树冠遮天蔽日,风起之时,松涛滚滚。庙下古戏台,已数百年历史,而今正在修缮,从戏台的建筑品质和规格上看,在京西绝对数一数二的棒。在戏台前遛弯儿的一位村民对我讲:“每年阴历四月初一,这里可热闹了。”我问何故?他说:“旧时习俗,四月初一是娘娘诞辰日,那天祭娘娘以祈求育子,人们会络绎不绝到寺庙烧香、拜娘娘。同时看戏、逛集市,是田庄村一次盛大的民间庙会。”
站在古戏台前,他绘声绘色地向我介绍:“庙会共4天,这期间,田庄和邻村的村民会自带供品和祭香,到娘娘庙进香,祈求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同时古戏台还要举行规模盛大的文艺汇演,现场鼓钹齐鸣,热闹非凡。”
“文艺汇演有什么精彩剧目吗”?我问。
“嘿!多啦!有梆子戏、锅子鼓、秧歌等等。那锅子鼓,气势恢宏,秧歌会多姿多彩,梆子戏清脆动听,嘿!那才叫一个热闹”。
我听得有点儿晕。锅子鼓俺不懂,梆子戏俺不懂,俺只知道秧歌會,扭动的是吉祥,是喜庆。俺也幻想着那春日里的庙会,流动的画面一定是绚丽多姿,异彩纷呈。
站在娘娘庙前,俯望古朴祥和的田庄村和满眼黛青色的山脉,耳际如沐清风,心田如灌甘泉。想当年,就在娘娘庙前,日本鬼子高架火炮机枪,对待中国人是那样残暴和凶蛮。现而今,田庄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早已过上了和谐美满的生活。忆往追昔,心中备感幸福。
下山的路,脚步感觉很快。想着京西第一党支部,心中流淌着敬仰;想着英雄崔显芳以及他的红色家庭,心中续生着缅怀。
“小伙子,去娘娘庙了吧?”在村边的马路上,我又见到了那位85岁的老人。
“对!这不是刚下山嘛!”我回答。
“第一党支部和崔显芳故居去了吗?”
“很遗憾,都锁着门呢”。
“这样,大爷带你去村委会取钥匙去!”
和老人来到村委会已经是11∶30。接待我的是一名女大学生村官。她的名字叫王群,毕业于北京中华女子学院。她到田庄村工作,刚一年多的时间。听说我要参观崔显芳故居和第一党支部旧址,她立刻热情答应陪我去。
说实在的,我真的不好意思在要吃午饭的时间麻烦人,可我来田庄村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追寻这个红村里的精神和灵魂,而精神和灵魂的重要所在,就在崔显芳的故居和京西第一党支部的旧址里。因此对王群的热情,我只有感动复感动。
随着王群的脚步,我便很快来到了崔显芳故居。
故居坐北朝南,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模式。正房前有“崔显芳故居”金字匾额。屋内是崔显芳的居室。一进门,一尊崔显芳烈士的铜像立于桌案。里屋是他出生和去世的地方。左墙上挂有崔显芳烈士画像和其夫人邱玉梅的照片。正墙一幅碳素画,描绘了崔显芳烈士临终时的情景。东配房是书房,房中有笔墨和火盆等,桌案上陈示着鲁迅的小说《彷徨》和《狂人日记》,这是他生前反复阅读的书籍。西配房是其长子、抗日英雄崔兆春的居室。南房是崔显芳的客房,现为田庄村烈士生平展室。该展室记录了崔显芳红色家族为党和国家牺牲奉献的光辉历程。
从崔显芳故居的建筑规模上看,在当时京西的大山之中,崔显芳一家应该是殷实富庶的家庭,但他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大义,作出了重大牺牲。他不但因此失去了生命,家庭还牺牲了三位亲人。
我站在他的铜像前,心中不光是缅怀,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永远敬意!
京西第一党支部,亦称田庄高校党支部,1932年9月由崔显芳、马健民等建立。党支部建立后,崔显芳等一方面教学,一方面开展党组织活动。不但沟通了宛平西部山区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还先后组织成立了青白口、黄土贵、沿河城等党支部,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革命活动和武装斗争,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和思想基础。
告别王群,已是12时25分,正当我为可爱的女孩儿忍饥挨饿陪我参观而感到内疚时,偏偏在村口又遇到了那位80岁的老人。老人招呼我到他家吃饭,我笑着婉拒了。我持手惶惶,给钱老人又不要,一个堂堂汉子,怎忍心吃老人家的免费午餐呢?
田庄村,一个古朴祥和的村落,一个书写英雄故事的村落,一个世风日下而这里却窖藏着真善的村落。明年四月初一,我一定会再来,就在青茶山“娘娘”庙会,做一次酣畅淋漓的喜庆洗礼!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