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相声社闻笑轩:你的笑声,我能听见
2013-04-29招曦成王发财
招曦成 王发财
盲人也能说相声?在没有成立闻笑轩时,团长毛镝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否定的。
以往无论是媒体还是文学作品上,常把残疾人塑造成让人同情的形象,闻笑轩的成员们希望改变这种印象。
“在这儿,不需要同情,不需要眼泪,我需要听到你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笑。”闻笑轩成员穆怀鹏说。
他们的演出遍及天津的文化宫、学校、社区,以及北京的一些文化場所,共演出80多场次,所有演出均是免费的,路费、道具服装费也是自掏腰包。毛镝觉得,闻笑轩的演出专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在收费对不住观众。毛镝说,他们最不希望因为残疾人身份受到额外的待遇。
2013年4月19日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楼报告厅内,闻笑轩全国校园行巡回公益演出首场在一片欢笑声和掌声中拉开序幕。尽管那天受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气温骤降,但前来的观众依然很多,开场半小时后依然陆续有人进场,不得不临时加座。
闻笑轩一行8人给观众带来10多个节目。有的是翻演经典老剧目,如《武松打虎》《绕口令》,也有成员自己新编的《生财无道》《说车》等。毛镝介绍:“最初,盲人相声社本打算在北京成立,但最终还是在天津发展了。如今经过努力,又重新走进北京观众中,为他们带来欢乐,我特别高兴。接下来,我们还要在北京的其他高校开展巡回演出。”
盲人说相声,不可能的可能
“他们在笑,我心里知道。”
“闻笑轩的发展定位是音乐相声。量身定制的音乐包袱,可以给观众‘笑乐合一的享受,也能弥补盲人说相声的先天不足。”闻笑轩的创办人毛镝是中国青年竹笛演奏家,人称“当代阿炳”。在北京残奥会闭幕式上,他以一曲《收获》征服了亿万观众。如今,自称“闻笑轩主”的毛镝,又将精力投入到“音乐相声”的创作和排练中。
1983年,毛镝出生于素以“曲艺之乡”闻名的天津,1岁时因一场意外导致双目失明。9岁时,酷爱音乐的他拜天津音乐学院著名教授陆金山为师,开始学习笛子演奏。2000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成为该校正式录取的首个盲人大学生。2004年,毛镝顺利毕业,加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为一名笛子演奏员。
艺术团的收入足够维持生活,职务也很体面。而此时,毛镝却开始在心里打起小九九:找机会说相声。毛镝从小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听广播是他打发时间的唯一办法。天津相声很有名,打开收音机,无论哪个频道都能传出醒木和快板声。从小听惯了相声,时间长了开始迷恋相声,跟着学一些老段子。
尽管他能在大人面前字正腔圆地“复述”一些经典段子,家人仍不同意他学相声。相声,相貌之相,声音之声,集两者大成。与健全人相比,盲人在声音上比较占优势,但在形态动作和眼神上,绝对是劣势。
家人的阻挠也没有扑灭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他空闲时还是听相声,过过瘾。通过广播,他认识了一些在天津工作的热爱相声的盲人朋友。开盲人按摩院的穆怀鹏多次向毛镝吐露,自己酷爱相声,希望有机会上台演出。在盲人的世界里,很多人像穆怀鹏这样喜爱曲艺,却少有登台的机会。
毛镝工作后的几年,郭德纲的德云社火了,相声之风再次刮起。“我为啥不努力试试,给爱说相声的盲人朋友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开玩笑吧?盲人也能说相声?”这是毛镝听到的最多的话。曾和马三立搭档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张庆森失明后就告别舞台,何况别人?
可毛镝觉得,机会是平等的,不论是对健全人还是残疾人。闻笑轩于2010年11月28日成立,在天津市一所中学的礼堂里,成员有“四个半”:毛镝、北京嘻哈包袱铺创始人高晓攀、穆怀鹏和妻子刘淑旭都算在内,他们当时4岁的女儿穆德佳算半个。
我需要你的笑声,而不是同情
35岁的穆怀鹏最近出演了导演娄烨的新电影《推拿》,但他的本职是按摩师。他9岁跟一位“很专业”的邻居学习快板,后来师傅改行卖油条了,但他还是痴迷快板、评书和相声。从盲校毕业后,为了生计,他做了按摩师。
“四人半”的相声社成立后的一年,根本没有演出的机会。为了寻找合适的演出场地,毛镝利用业余时间,在京城转悠许久,直到2011年10月,位于地安门内大街一家茶社老板同意为其提供免费场地演出。
尽管场地费全免,但闻笑轩的演出也是不收费的。天津、河北的成员为了演出,每周都要往返北京。这么一来,毛镝为了不增加演出人员的负担,决定自掏腰包,为到北京演出的成员提供车费和餐费。
遗憾的是,2个月后,茶社老板改行了。闻笑轩也没能找到下一个演出场地。2012年7月,毛镝将演出场所搬到天津,他的执着劲儿感动了和平区文化宫的领导。
与寻找演出场地相比,如何让观众不受自己“盲人身份”的干扰,而专心于听相声,后者更有挑战。若干年来的思维定势,盲人等残障人士,都被打上“同情”“弱势群体”“需要被帮扶”的烙印。
他们在节目形式上也遇到过挑战。毛镝试过“暗场相声”——将舞台上的面光灯关掉,使观众看不到演员的表情。他以为这样就会使观众舒服一些。
“后来才发现,那纯粹是自欺欺人。”有观众告诉他们,看到盲人说相声,都“笑不出来”。“你们盲人站在那儿我就想哭。”
“在这儿,我不需要同情的哭泣,我需要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笑声。”他们要证明,盲人不只能“被帮扶”,还可以“送欢乐”。
他们默记舞台的方位,尽量不让别人领着登台,为的是“不传递跟节目相反的信息”。他们恨不得“开场板一过就得有掌声,三句话就有笑点”。但如果自己被人领上台,观众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盲人身份之上,光顾着同情,精心准备的开门“包袱”就没用了。
他们渴求真诚的喝彩,而非同情的掌声。毛镝说,相声跟别的艺术形式不一样,掌声可以骗人,但台下的笑声骗不了人。
2012年7月14日,闻笑轩成员在天津和平区文化宫进行了首场演出,2个多小时的演出,共7个节目。毛镝以一首笛奏《小开门》开场,现场除了演出《武松打虎》《绕口令》《报菜名》等传统剧目外,还有穆怀鹏原创的单口相声《司马懋断御》。
当天的演出,毛镝计划对外售票。在同一座楼里,已有几家相声社团卖票演出。
但高晓攀建议他们暂时不要卖票,场地是免费的,而且以闻笑轩当时的水平,卖票等于骗钱。坦率的批评让他们高兴。他们最不希望因为残疾人身份受到“另眼相看”。
35岁的穆怀鹏和妻子刘淑旭都是盲人,两个人在盲校相识,毕业后一起求职、创业。结婚后,他们经营着一家按摩院,日子虽非大富大贵,倒也过得幸福和谐。
夫妻俩有一个可爱健康的女儿,女儿很有艺术天赋,所以他们就教她学说相声。
穆怀鹏一家现在都是全国首个盲人相声社团闻笑轩的成员,一家三口经常同台为观众表演相声、快板等节目,被觀众亲切地称为“吉祥三宝”。在2013年天津卫视蛇年春晚现场,穆怀鹏携妻女凭借相声《新编绕口令》,笑翻全场。“吉祥三宝”的目标是,明年争取上央视春晚。
穆怀鹏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段子。其中一位“海归”是一家猎头公司天津地区的主管,她定期帮穆怀鹏收集各种流行段子。他与按摩店的客人聊天了解世相,听到可笑之事就用盲文记在小本上,或用手机录音。有一回,他在公交车上听一个小伙子抱怨找不到女朋友,“介尼玛倒了霉了,连范喜良都有孟姜女,他不就是个包工头嘛……”这话很快被他带到了舞台上。
穆怀鹏有自己的互动方式。比如当他听到台下手机铃声大作,就会顺嘴来一句:“呵,您这铃声好——您这是诺基亚的iPhone几呀?”哈哈大笑中,机主得到提醒,而其他观众的注意力就又回到他身上。
闻笑轩的演出也有禁区。他们小心翼翼避免“下三路”的包袱,也尽量不涉及生理缺陷。但这些盲人毫不避讳“我眼睁睁地看着你”这样的词句,尽管总有观众指出,“你们看不见,但你们说‘看哪儿‘看哪儿,是不是很假啊?”而毛镝觉得,观众应该忘记台上的是盲人,才会感受到快乐。
闻笑轩经历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成员目前已有15人,积累了80多个段子。其演绎的“音乐相声”既有东北相声的粗犷火暴,也有天津相声的轻松随意,还结合了北京相声的清新雅致,颇受观众喜爱。闻笑轩成立初衷就是搭建一座联系盲人和健全人的精神桥梁,毛镝做到了。
毛镝说,自从组建了闻笑轩,他比之前更忙了,周末的时间基本用来忙活演出。这个舞台来之不易,大家都无比珍惜。所以不管跑多远的路、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来到这里。他自己每周都不辞劳苦地往返于京津两地。
等到闻笑轩水平到了可以卖票的程度,毛镝希望接受一些商业演出,补贴演员。但在区文化宫以及校园、社区,他们仍将无偿演出。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