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催族悲催?
2013-04-29王晓霞
王晓霞
“被催族”是指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龄,却没有“成家立业”,因而受到父母或亲人的催促,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满足父母的要求。据某网络对3500多名未婚男女的调查显示,76%的人遭遇过催婚,其中被催婚者的年龄在25-27岁的占83.7%,96%以上的人在30岁以前遭遇过催婚。那么,被催族在遭遇各种压力后,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催婚,真的能催出幸福吗?
宁缺毋滥型
坐在电脑前,QQ上突然弹出一个对话框。“五一回来吗?领个回来。”是舅舅家的姐夫。孟洁已经习惯了姐夫们的调侃。可是一提到恋爱结婚这样的敏感话题,便多少有些懊恼。她本想反唇相讥,舒了一口气,想想罢了。便在对话框中回复:“争取吧。”“最好找个会喝酒的,我们攒个局。”看着姐夫聊得饶有兴致,孟洁心里五味杂陈。她本来是个思想独立、我行我素的人,对别人的看法并无太多在意,什么時候也开始加入了“被催族”的行列。汗!
前段时间,正在读大学的小妹电话里带给她一个好消息:“姐,我交男朋友了。是考驾照的时候认识的。他虽然长得不帅,但是人很好。家是江苏的,毕业后我们打算一起去北京发展。”同时,也带给她一个坏消息:“姐,你什么时候给我找个姐夫啊?家里人都替你着急呢!” “家里人?”“是啊,你春节走后,全家开大会研究你的个人问题。尤其是大舅妈,特为你着急。后来他们一致觉得是你眼光太高了。姐,找个好人就嫁了吧!”孟洁从没想到,自己的事情已经让全家人寝食难安,更没想到,他们会在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妄下定论。“居然召开了家庭会议?一年只见上一两面,他们了解我吗?他们知道我想要的生活吗?随随便便找个人嫁了,决——不!” 孟洁心里暗想。
孟洁的父母很开明,当身边的朋友一个个被家长催着相亲时,她尽情地享受着单身的自由和快乐。有一日,父亲通过母亲委婉地转达了对孟洁个人问题的关切。孟洁猛然意识到,接下来的日子不再太平了。不久后,大哥托人给孟洁介绍了个对象,大她四岁,在国企上班,在北京买了两套房。按说条件不错。可是孟洁对相亲这种方式心怀芥蒂,见了面没什么感觉,便草草应付过去了。
春节回家,孟洁见父亲和母亲在一旁小声嘀咕,询问什么事?母亲支支吾吾地说:“你大伯给你介绍了个男朋友,说是男方40岁……”“OMG,我不是嫁不出去好不好?”孟洁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孟洁开始接受来自家人们的压力。她不知道自己的终身大事,为什么别人比她还着急?难道有人比她更想找个男朋友吗?被催?悲催!孟洁为此很苦恼。后来,同学给她出了个主意:“家里人再说你的时候,你就笑而不语,自己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办法,孟洁屡试不爽。果然,气氛不那么紧张了。孟洁始终记得李光耀的那句话:在目前的社会架构下,一位女性现在可以选择保持单身,只有当一位男性能给她的生活增加价值,或者当她想要孩子的时候才去结婚。孟洁相信,她的坚持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闪婚闪离型
小愚在电台上班,朝九晚五,生活也算平静安稳。可是年近三十,她的心里总是发慌。周围的朋友陆续结婚了,自己再这样单下去,嫁不出去怎么办?本来就不踏实,家里三天两头一个电话,催着她早点交个男朋友。她也不是不想找,可是茫茫人海中,上哪儿就能遇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为此,她还去雍和宫求了姻缘。果然灵验,没过多久,阿姨介绍了一个军官给她认识。
这个军官为人踏实忠厚,个子不高。见了面后,彼此印象还不错,便每天电话联系。小愚是个现实派。她没有北京户口,将来要是有了孩子,上学是个问题。好在军官有户口,要是结了婚,过几年自己的户口也就顺理成章迁到北京了。军官也是个现实派,媒人介绍时,就告诉他小愚家在部队有背景,他将来提干没准能帮上忙。两个人年龄都不小了,家里催得又紧,三个月后,便领了证。
婚礼是在军官的四川老家举办的,一个偏僻的农村。小愚知道军官家的条件不好,但没想过有那么穷。是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土坯房,灶台上油腻腻的一层污垢。七大姑八大姨问长问短,还领着孩子过来要喜钱。吃饭的时候连手都不洗,晚上一大家子挤在一铺土炕上。小愚家里虽然不是大富大贵,父母也是工薪阶层,家教颇好,从未见过这阵势。好不容易挨过了几天,临行前,军官给每个亲戚都甩了些钱。军官说:“从小乡里乡亲对我不薄,我不能忘本。”
婚后的日子让小愚更是不堪忍受。军官常驻部队,一周只能回来一两次。两个人交流本来就不多,再加上观念上的分歧,常常争吵。军官的家里人三天两头就来借钱,不是家里盖房子,就是孩子上学交学费。有一日,小愚在一本笔记本里发现了一个女孩的照片,长得眉清目秀。询问起来,才知道是军官的初恋。小愚心里本就不是滋味,再加上这档子事,两个人争吵了好久。后来,军官干脆不回家了。小愚工作上也不顺利,打算辞职换份工作,军官说是她的心态出现了问题。后来争吵愈演愈烈,不到一年的光景,两个人便办理了离婚手续。小愚懊悔,如果当时家人催着结婚时,不那么着急,结果会不会不同呢?
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被催族”的故事,他们的选择是不同的,但压力却是相同的。“今天,你被催了吗?”已经成为朋友间相互调侃的问候语,悲催的“80后”无奈成为被催一族。
虽然很无奈,但在很多“被催族”心里,其实也理解父母的心情,但工作和婚姻是自己的,幸福是自己的,总不能为了孝顺父母放弃了自己在人生大事上的选择权。而在父母看来,虽然越催越被子女抱怨太传统,但这些都是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经验之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种人生大事怎么能马虎!”
原本结婚生子是好事,为何父母和子女就有这么大的分歧?那么面对这样的分歧应该怎样解决呢?心理专家表示,这类现象出现主要源于传统和现代思想的交锋碰撞,老人们奉行传宗接代的思想,希望子女早日成家立业,享受天伦之乐。而年轻人忙于事业工作,压力大,对成家生子并不着急,双方就产生了矛盾。
如果把时间往前推移十几年,要是女子二十五六岁还没有结婚生小孩,可能就会被人家说是老姑娘。而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二十五六岁结婚生子,反而会让人觉得好早。建议父母要舍得放手,给孩子空间,让他们自己做主这些人生大事,催得太急效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而作为子女,也要听取父母的意见,同时把自己的想法和父母多沟通,一起为将来订一个相对明确的工作、婚姻及育儿计划,这样父母心里有数,便能放宽心。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