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膜外血肿行钻孔置管注入尿激酶引流的治疗

2013-04-29刘伟林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6期
关键词:尿激酶开颅神经外科

刘伟林等

硬膜外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对血肿量大的硬膜外血肿采用开颅手术清除血肿,而血肿量小的,多采用保守治疗。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1999年10月~2010年12月经钻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硬膜外血肿患者6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資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9例,男48例,女21例,年龄4~78岁,平均41岁。交通伤41例,跌伤19例,打击伤6例,坠落伤3例。

意识状态:神志清楚51例,嗜睡10例,浅昏迷8例。GCS评分12~15分60例,9~12分9例。

CT扫描:颞部45例,顶部10例,额部14例。伴颅骨骨折46例,颅底骨折16例,脑挫伤13例。血肿量大小由多田公式计算近似值:血肿量20~30ml 50例,30~40ml 13例,40~50ml 6例。

手术方法:①根据CT扫描:选择血肿最厚的部位(位于额部的应尽量选择发际内)为钻孔点,局麻后切开皮肤3~4cm,牵开器牵开,用直径1cm的骨钻钻孔达硬膜外血肿腔,用吸引器吸出部分血肿后,置入直径4mm硅胶引流管固定。②术后将50000U尿激酶用生理盐水溶解后,自引流管内注入血肿腔,夹闭引流管4~6小时开放,并记住引流量。1~2次/日,一般2~4天即可引流完,复查CT后拔管。③手术时机:以伤后2~5天为宜。

结 果

本组患者69例,术后引流2~5天,平均2.7天,复查CT,血肿全部消失,术后无1例转开颅手术或再次置管及感染的。

讨 论

硬膜外血肿临床常见,其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30%。对出血速度快,血肿量大且明显占位效应的硬膜外血肿,原则上是开颅清除血肿,脑疝形成者去骨瓣减压,对于出血量少的血肿,血肿量<40ml,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的幕上硬膜外血肿,以往都是保守治疗,血肿能自行吸收。但硬脑膜是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吸收能力差,约4~6周才能完全吸收。由于血肿的占位效应,引起颅内高压症状,需用较长时间的脱水药物控制症状。另外,血肿长期压迫,局部容易引起脑水肿,缺血甚至坏死的不可逆损害,个别病例出现外伤性癫痫发作等后遗症。

近年来,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及尿激酶在神经外科的广泛应用,尿激酶是一种外源性非特异性纤溶酶原直接激活剂,它亦能清除抑制因子对纤溶酶的抑制作用,因此能溶解血肿,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表明,尿激酶无抗原性,对组织无导致炎症和出血作用,依据尿激酶的作用原理,采用钻孔吸除部分硬膜外血肿后,置入引流管,自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至血肿腔,加速血肿液化,液化的血肿自引流管流出。本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清除血肿,明显降低颅内压改善临床症状。特别是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伤者,降低颅内压作用更明显能减少并发症,有利于脑挫裂伤的恢复。

该方法在局麻下进行,操作简便,创伤小,同时钻孔在血肿最厚处较为安全,清除血肿在直视下进行,不会引起在出血,由于CT的广泛应用,对血肿的大小,部位和脑损伤的掌握,可动态的观察血肿的变化,对于术后的监测起到保驾护航作用。本组69例术后无1例感染和血肿增大。作者认为,钻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小量硬膜外血肿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特别是年龄大,出血量多,但由于脑萎缩至代偿空间大,症状轻,患者钻孔置管引流的效果要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尿激酶开颅神经外科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