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肛管冲洗引流术在乙状结肠手术中、手术后的应用

2013-04-29刘明忠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6期
关键词:肠梗阻结肠

刘明忠等

摘 要 目的:统计探讨及诊治乙状结肠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适宜的外科治疗的方法及预后。方法:收治乙状结肠疾病患者9例,对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即一次性切除吻合+肛管冲洗引流)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一次性切除并持续肛管冲洗引流9例,男5例,女4例,年龄50~88岁,平均68.3岁。因肿瘤广范转移,故行故息性造瘘术2例(23%),腹腔及伤口感染1例(13%),手术死亡率0。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对乙状结肠疾病的早期诊断而言,均达不到早期普查及治疗,通常因急性肠梗阻入院就诊,常有肿瘤广范转移及肠坏死出现,传统乙壮结肠造瘘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及手术后并发症,结肠造瘘术是指手术中将乙壮结肠梗阻部切除,远端闭锁,近端造瘘于左腹壁,因结肠及乙壮结肠血运差、蠕动弱,手术后肠腔张力增强,手术成功率低,故行结肠造瘘术,这样来常需二次手术吻合,患者因排便口在腹壁,在生活上带来不便,二次手术医疗费用增加等因素,本组常采用一次性瘤体切除吻合+肛管持续冲洗引流均得到满意的效果,合理的手术治疗是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及预后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结肠 乙状结肠 肛管冲洗引流 肠梗阻

2009~2012年9月收治肠梗阻患者29例,其中手术中探查发现乙状结肠梗阻9例,乙状结肠扭转1例(31%),乙状结肠肿瘤8例(35%),现对乙状结肠疾病的特点,手术方式(肛管引流冲洗)即预后因素等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9例,男8例,女1例,年龄41~71岁,平均56岁,全部病历均有腹胀、腹疼,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恶心呕吐,住院前数月有腹胀及黏液便,住院后查、全腹胀、有压疼、无反跳疼、肠鸣音亢进、腹平片见有扩大肠管及大量的气液平,术前常规检查,确诊为低位机械性肠梗阻。

手术方法:本组9例病例中,乙状结肠肿瘤8例(82%),1例乙状结肠扭转并肠坏死,因行肠梗阻手术探查,故扩大伤口后探查、乙状结肠肿瘤併机械性肠梗阻,均采用一次性乙状结肠+瘤体切除,术中行全肠闭式排空减压,併对端吻合,浆肌层间断加强,併放置肛管引流(硅胶管2cm×60cm),近端在吻合口上10cm,遠端至肛门,併固定于肛门皮肤。

术后处理:全部病例均采用,禁食水,胃肠减压,预防感染,全肠外营养支持,维持血清白蛋白30g/L以上,併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肛管冲洗(温盐水50ml+庆大霉素8万U)4小时冲洗1次,併持续负压吸引,肛管的冲洗和引流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手术后10天拆线、进流质饮食并停止肛管冲洗引流,两周后普食、术后3个月随防无明显不适、3年后生存6例(75%),重视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B超,肠镜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肠镜检查简便易行无创伤,快速等优点、在结肠疾病的能尽早发现诊断和治疗。

结 果

本组手术一次性切除并持续肛管冲洗引流9例,男5例,女4例,年龄50~88岁,平均68.3岁。因肿瘤广范转移,故行故息性造瘘术2例(23%),腹腔及伤口感染1例(13%),手术死亡率0。

讨 论

在临床工作中,对乙状结肠疾病的早期诊断而言,均达不到早期普查及治疗,通常因急性肠梗阻入院就诊,常有肿瘤广范转移及肠坏死出现,传统乙壮结肠造瘘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及手术后并发症,结肠造瘘术是指手术中将乙壮结肠梗阻部切除,远端闭锁,近端造瘘于左腹壁,因结肠及乙状结肠血运差、蠕动弱,手术后肠腔张力增强,手术成功率低,故行结肠造瘘术,这样来常需二次手术吻合,患者因排便口在腹壁,在生活上带来不便,二次手术医疗费用增加等因素,本组常采用一次性瘤体切除吻合+肛管持续冲洗引流均得到满意的效果,合理的手术治疗是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及预后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孙衍庆.现代胸心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51.

2 中华普外科杂志,2006,21(2).

3 李林.结肠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1例[J].临床医学,2006,26(9):87.

猜你喜欢

肠梗阻结肠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一例泰迪犬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原发性肺腺癌结肠多发转移1 例报告
肠梗阻中医治疗综述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
结肠血管脂肪瘤并肠梗阻误诊为结肠肿瘤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