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
2013-04-29钟立顺
钟立顺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就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呢?作者就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课堂练习 有效练习
目前,一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状况令人担忧,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状态,就像学习的旁观者,课堂上看不到他们的积极参与。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就谈不上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呢?我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引起学生的疑问,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求知欲强,凡事爱问“为什么”。我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在他们无疑而问时主动提出疑问,在他们有疑问时给予指导。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在出示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时,提出:它们两者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吗?学生为了求得正确的解答,产生了争论。有了矛盾、争论,学生就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探究中。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乐学的氛围,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一些新颖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二、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教学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问题设计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开放性。开放性问题是指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回答的问题。开放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防止形成思维定势,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它需要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思想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整体性。数学知识是相互贯通、协调,并在相应的层次及层次与层次之间呈现整体性,这种整体性能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部分知识产生整合功能。此外,这种整体性还反映在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关联而产生的知识的统一与综合。这些无疑会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要围绕课标对“问题”的设计作整体考虑。注重从同一模型、相近题类和方法的归类等方面形成问题链,不仅取得布局设计的整体效果,而且取得相似强化的特殊成效。
3.层次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提的问题,对优等生可合理“提高”,对普通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得相应的知识。同时不拘泥于书本,对具有异于书本或教师的创新思维和见解的学生,予以鼓励。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基本单位是“问题”,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新组织”课程,通过问题设计来组织课程。它的效应不仅仅表现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将不断得到锤炼与增强,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学会”逐步走向“会学”。
三、设计有效的练习
课堂练习是例题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提高,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不仅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更要成为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有效工具。我认为设计有实效的课堂练习要注意以下方面。
1.练习设计要突出重点。课堂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重点一定要突出,要围绕重点展开练习。如何才能突出重点呢?小学数学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强,每个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练习中我们要突出一个“新”字。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有趣味性的练习。儿童的特点就是好奇、好玩,因此应尽量避免呆板的、形式性的练习模式,设计新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
在学习了“位置与方向”后,我要求学生说一说放学回家的路线。这个活动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运用所学的四个方向把自己回家的路线表达出来。这对于刚刚接触了四个方向的小学生来说是相当难的,但由于学生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的,又有同路线的同学合作交流,因此他们回答得很出色。实践证明,学生潜能是无穷的,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使他们得到充分发展。
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学生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才能有出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才能得到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