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诗歌教学若干问题浅析

2013-04-29陈夏

考试周刊 2013年60期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陈夏

摘 要: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样式,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几千年来古典诗歌以其特有的魅力滋润着炎黄子孙的灵魂。中小学新课标的教材中,古典诗歌所占比重明显增大,篇目大多是流传千古的名作,但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有待探讨。文章从大胆放手让学生讲评讨论、以“读”和“写”作为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教师素质的提高、营造大的教学环境四方面入手提出建议,希望能改善古典诗歌教学现状。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教学现状 应对策略

“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于丹)。诗歌对中国人来就像特别深刻的血液里的基因。从《诗经》到《楚辞》,从“建安七子”到陶渊明,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名家辈出,高潮迭起,璀璨夺目,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新课标对古典诗词非常重视,古典诗歌的比重明显增大,诗篇大多是千古流传的名作。但教师是否采取了合理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古诗文的精髓?纵观1994—2012年的研究论文发现,教师和学者对古诗文的教学方法进行过精心的研究,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比如“古诗的开放式研究”、“培养审美想象法”、“为诗添画”等。但中小学语文中古诗词教学现状仍不乐观。

一、古典诗歌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古典诗歌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深远,取材广泛,内容涉及人民生活、思想、情怀、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学科艺术等各方面,是语文教学中难度最大的一部分。对这块“硬骨头”,相当部分的教师认为:只要扫清字词障碍,学会翻译诗词句大意,能背诵默写古诗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将教学目标定位为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诗歌的教学目的只局限于狭隘的知识传授,忽略了思维、情感、审美等因素,影响了古诗词教学的整体性,这样的课堂必然导致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但效率低下。

(二)教学方法陈旧。

尽管不少老师在研发新的教学模式,但总体来说目前的诗歌教学方式还很陈旧,大部分教师仍采用朗读、分析、总结、背诵诗词教学四步法。其中分析大致采用作者介绍、解题、释词、译句、分段、总结段意、中心思想、归纳表现手法的传统教法[1]。这种程式化的教学,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对古诗文学习的“好之者”和“乐之者”。试问如果古诗文教学都按照作者介绍、解题、释词句、分段、总结大意的程序,那么与讲其他文体有什么不同?其结果是学生仅有的一点审美情趣荡然无存。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的乏味讲述垄断了课堂,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严重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三)教师素质良莠不齐。

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单一,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素质不过关。从浩瀚的论文中发现,大多数教师似乎只抱着一种简单的假设:教师教什么,要以什么方式教。教师在备课时想到的东西就是教学重点、教学内容。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围绕这些重点内容展开的。但学生实际学了什么,学生以什么方式学习,也是内容和重点。虽然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课堂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仍不在一些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

二、应对策略

正是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古诗文课堂了无生气,教师没有激情,学生没有兴趣。改变古诗文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大胆放手,让学生讲评讨论。

1.在诗歌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沉默是金”的教学模式坚决不可要。古诗文是一类具有高度抽象和凝练性的作品,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因此,诗歌教学应更多地体现创造性而不是接受性。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讲得少而精,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诗人写诗,是为了读者与之共鸣,产生或惊叹、或振奋、或愤怒的感受,这些内心感受只有学生将自己的情感、经验积极地融入诗词当中,并主动地感悟和思考才能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鉴赏诗歌时产生的审美感受[2]。

2.鉴赏诗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歌的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文学形象具有不确定性,文学语言具有多义性。教师的传统式解读往往带有标准化色彩,不一定代表学生的观点。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只会抹杀学生的个性,让诗歌的魅力丧失殆尽。对学生理解不到位或原则性偏差的地方,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指导。陶行知说:“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教师在把握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对知识的理解方面应慎之又慎。另外,学生的表现欲望一般都很强烈。在讲评讨论中,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不断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调动学习积极性,开发潜能,在争鸣中发现,在探索中理解,在讲评中提高,变被动为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以“读”和“写”作为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于读中赏,于写中悟。将读和写结合起来是诗歌教学的有效模式。

论述古诗词学习方法的学者和教师不胜枚举。有将“读”作为体悟诗歌意境的手段的,也有将“读”作为“诵”的媒介的。不管怎样,读总是好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七分诗三分读。”诵读吟咏是鉴赏诗词美的最根本的方法。大多数论文只重视了诗歌诵读的方式,其实读的面也非常重要。

1.扩大阅读面,扩展阅读面。没有一定的量和面的积累就无法提高。鉴赏能力只有量的积累,学生才能在众多的作品中相互联系比较。比如同样是边塞诗,王维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肯定和王昌龄的不同。只有在积累和比较中,学生才能获得不同的知识侧面和生活感受。教师在讲解诗歌时可以适当引入其他诗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选择经典作品进行研读。歌德说:“鉴赏能力不是靠鉴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欣赏最好作品才能养成。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靠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研读经典作品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扩大学生阅读面时要尽量选择千古佳作。

中小学大纲中对中小学诗歌教学要不要引导学生写诗没有明确规定,但学生受传统文化熏陶爱读诗却是事实。读完之后,不妨让学生纵马扬鞭地写。

首先,写作从模仿开始。青少年正处于模仿能力最强的阶段,让学生模仿古诗词写作就是利用了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模仿古典诗歌的写作,有一定难度,但是比写记叙文、议论文等有较强的新鲜感,学生会积极参与,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掌握古典诗歌的内在规律,更好地学习古典诗歌,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对一首古典诗歌的解读,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而是要烂熟于心。只有理解了诗文,才能在创作时以独特的角度,以别具一格的语言表现出来。将自己对诗歌最深刻最有个性的体会写出来,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于模式,可议论,可随笔,可对话,也可从不同角度下笔。这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综合素质随之提高。

其次,鼓励学生放胆写作文。美国作家海明威曾以冰山比喻写作,说写作就像海上漂浮的冰山,有八分之七应该在水下。优秀的诗歌都是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放胆”,把诗歌水下的“八分之七”的言外之意、趣外之旨读懂,引到“水上”来,并诉诸笔端。比如,引导学生从言有尽意无穷出深入挖掘,进行诗句的扩写,抓住容易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点”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题材、结构、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进行质疑思辨,并诉诸笔头,引导学生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相互改写,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契机。

最后,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比如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一点感触、一份喜悦、一件最重要的事凝聚于一首小诗或者一首小词当中。学生可以以我手写我心,以我心抒我情。对学生放宽标准,大体整齐押韵的文字就可以算作诗。同时,抽出其中较好的作品加以讲评,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借助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进行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作品中可以自如地表情达意,语言准确凝练,甚至卓越非常。

(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写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书读得多了,身上自会带一股书卷之气;一个人学识丰富,见识广博,不需要刻意装扮,就会由内而外产生一种气质[3]。教师有了这种气质会很快得到学生的爱戴。相反,如果老师连知识都讲不清楚,没有内涵,则不管怎样打扮,怎样试图与学生打成一片,哪怕是课堂上热舞《民族风》吸引学生,都不会显示出气质风度。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懂诗,根据诗歌的创作规律组织诗歌教学。用诗意触动学生的内心,陶冶学生的性情,开启学生的智慧,这些都要求教师平时多读书。教师出口成章,经常吟诵一些古典名篇,学生在羡慕赞叹之余会竞相模仿老师。教师在平时应大量读写关于诗词的理论性著作,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更好地指导诗词教学实践。此外,教好诗词需要具备跨领域、跨学科的知识。我国古代很多诗人不仅是诗人,还是杂家。他们除会写诗外还可能具备或者美学,或者哲学,或者儒学,或者道家,或者佛家的知识。语文教师在具备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该多涉猎美学、哲学和古代一些思想流派的精髓,否则很难站在一定高度指导学生[4]。

(四)营造大的教学环境。

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好古诗文的有效手段,但在研究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能忽略古诗文教学环境的建设。“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周边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小环境,对传统文化做全面、连续的规划,力争使古诗词教学系统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比较有条理,同时避免重复反复的教学造成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尽可能针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制订一个切合实情的教学计划,贯彻始终。

学校是进行教学、培育人才的前沿阵地,教师在学校建立浓厚氛围的诗歌教学环境是很容易的,但小环境只有在大环境良好的状况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随着社会对古典诗文教学的关注度的提高,许多小学都着力营造古典文化氛围。上课前学生不仅唱歌,还背诵古诗词,教学楼的走廊上也写满了优秀的古诗文,课余还会组织古诗文朗诵或者背诵大赛,学生置身于诗的海洋。另外,呼吁全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民族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使家校紧密联系,使古诗词教学有一个一致的方向,利用一切机会向家长宣传学习古诗文的好处和重要性。只有校内外联系起来,学期内和寒暑假结合起来,古诗文教学才能真正惠及每个学生。在大班教学的学校管理制度下,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只有全社会都关注古诗文学习,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到古诗文的春风。毕竟要了解古诗文这一中国文化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教无定法,以上仅对论文研究中的观点进行充实或不足进行补充完善。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教师要因人而异,因生而异,因诗而异,不能机械照搬,照本宣科,千篇一律。如何教好古典诗文,这是一个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并值得探讨的问题,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探索发现。

参考文献:

[1]杨俏帆.关于古典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06,12(6):12-14.

[2]张丽.古典诗歌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初探[J].柳州师专学报,2004,12(4):15-16.

[3]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肖青萍,刘映红.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传承人文精神[J].文学教育,2001,12(5):10-12.

[4]陈伍香,古诗的开放式教学环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9(3):17-18.

猜你喜欢

古典诗歌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浅谈古典诗歌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从近代英汉文言译诗的发展看古典诗歌革新的困境
小学古典诗歌选材示例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巧解古典诗歌“景语”中的情感元素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