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治的现状和对策
2013-04-29吴素芳
吴素芳
摘 要 目的:探讨鹤壁市农村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现状和对策。方法:对淇滨区一个居住着3021人口的农村社区中的>35岁男女,通过社区卫生站从2007年以来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的档案提供的患者,进行面对面一对一调查。结果:该社区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165例,依存性良好仅20%用药多为复方制剂和短效药,有效控制仅9%。结论:开展社区高血压知识宣传普及,加强社区基层医生培训,普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切实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是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最基本的对策。
关键词 社区 高血压 治疗现状 对策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2亿,且每年以1000万递增,给人民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随着国家基本医疗制度建立,高血压的防治政府给于高度重视,采取建立健全医疗社区服务站和基本医疗保证制度,颁布“基层高血压防治指南”等,尽管如此,据知,全国基层高血压防治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次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文调查对象为一居住3021人口社区所设立的卫生站,2007~2011年年龄35岁以上所诊治(包括院外诊治)高血压患者165例,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首先设立调查体检表,对入选的165例患者问卷调查并填体检表,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发现高血压时间;现存的危险因素:家族史、运动过少、超体重、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抽烟、精神紧张等;有无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肾功能损害;临床疾患: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糖尿病;以及治疗的依从性、服药的种类、血压控制现状等。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压、心率、神经体征、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肾功能等都一一填表。
结 果
入选的165例高血压患者基本情况:男79例,女86例。年龄35~45岁40例,46~55岁55例,56~65岁41例,66岁以上29例。
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社区高血压患者知道坚持服药重要性及不按时服药的后果即知晓率不到15.7%,仅26例,多数不知晓。依从性良好的对象自觉消除非药物治疗的危险因素,选用有效降压药物,联合用药,按时服药;定时测血压,根据血压及时调整用药19例,其余依从性差,其表现形式:只管服降压药,不管血压降于否64例;血压高就服药,血压降下来就停服23例;想起来就服药,想不起来就忘记服药,甚至自己服什么药都不知晓32例;更有甚者明知血压高就是拒绝服降压药26例。使用药物按照使用频率依次为复方降压片、稳压静、复方降压0号。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寿比山等,多采用单药,两种降压药联合用仅28例,用长效、效果更好的波依定4例、血管紧张素Ⅱ阻制剂沙坦类仅2例。
血压控制情况:治疗后血压达到<140/90mmHg 15例(9%),其余血压均>140/90mmhg。其中Ⅰ级32例,Ⅱ级49例,Ⅲ级47例,单纯高血压22例。现存危险因素有1个71例(43.4%);2个42例(25.4%);≥3个23例(13.2%),无危险因素仅29例(18%)。伴有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18例,肾功能损害4例;伴有临床疾患:冠心病28例,脑梗死14例,脑出血9例;糖尿病8例。按照2010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所制定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高危39例[1],这预示着该社区至少有39例患者随时可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可能。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在我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關键。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民对高血压的危害性不知情,知晓率低,本社区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自觉地减肥、控盐、戒烟、少饮酒、加强体育锻练等消除可改变的危险因素[2]。
高血压的防治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卫生部门协调,专家培训指导,社区具体实施。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就诊于城镇社区和乡村卫生机构,加强基层医生培训,提高基层医生诊治水平对高血压的检出、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我市(疾控中心)以2009年基层板《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教材对我市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医生,分批分期进行培训,无疑对我市高血压的防治起到良好效果。
要做到有效、安全、经济用药,本社区调查显示用药老化、短效、单一、不良反应大、效果差,因而控制率低。目前临床上常用降压药有:利尿剂(噻嗪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个体化用药,选用中、长效药,达到24小时平稳降压。随着医疗知识进展,现在强调小剂量联合用药,以达到有效控制血压,且把药物的不良反应降到最小[3]。
要强调,一旦患了高血压病,其并发症随时都可能威胁你的生命,因此要提高患者依存性,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自觉地控制可改变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有效、安全、长效、联合用药外,要终生服药,还要定时和不定时量血压,根据身体情况到医院进行必要体格检查,随时有医生调整用药的种类和剂量,只有这样,才能控制血压,少出并发症,健康生活、工作。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等.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R].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7.
2 张晓红.社区高血压的预防与综合防治策略[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4):61-62.
3 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