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高考化学图表题变化及应对策略

2013-04-29孙海涛

考试周刊 2013年64期
关键词:高考化学应对策略

孙海涛

摘 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纵观历年福建高考化学自主命题的变化,图表图形试题正在逐渐变化,并成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就目前福建高考试题中图表题的变化,分析关于高考化学图表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考化学 图表题 应对策略

2013年福建高考已成过去,回顾理综化学试题,不难发现,它紧紧围绕新课程的理念,着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尤其是化学图表题,更是有增无减。依据《2013年福建高考化学考试说明》的要求,学生在解答试题的时候要加强观察,通过对化学图形图表的理解,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本文以福建省理综化学试题作为导向,分析化学图表题的变化,以及今后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化学图表题是以图形和图表等信息为载体的试题,以化学结构图、工艺流程图、表格或者坐标系等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并融入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化学概念及化学实验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图表的化学试题是福建高考自主命题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笔者就历年的福建高考理综化学图表题做简要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近五年内的图表题数量趋于平稳增长状态,并且在2013年分值比例约占总分的一半。面对此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化学图表题的变化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针对高考图表题的教学与复习做了多方尝试,现将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创新教学理念,发掘图文资源

作为新课改的教育者,我们要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在深刻理解化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内容,积极应对关于新课标下的高考图表变化。只有领会课本中图形、图表的编写意图,明确其功能,才能在教学中创新。关于图表创新,笔者认为首先要通读化学课本,最好通读不同版本初三到高三的最新教科书,以便从宏观上了解各种图形、图表;其次要精读教科书,对每一个图形、图表的教学目的都要理解、深入领会,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图形、图表的功能。

二、增加互动教学,图文结合讨论

互动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与交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开展“以学生为主”的互动课程,让学生有充分接触、探讨图形图表的机会,真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笔者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中“活动·探究”为例作简要分析,以下是具体内容。

师:分组填写课本P11“活动·探究”表中所缺内容。

生:填完所缺内容。各组推举代表展示所填内容。

师:评价展示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数据,分组讨论,各组推举代表表述研讨结果。

生:对图表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寻找规律。

师:怎样处理科学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何更直观、方便地观察数据变化规律?按要求完成课本P12柱状图、折线图。

师:评价展示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图表,分组讨论,各组推举代表表述研讨结果。

生:依据图形变化规律,总结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通过以上互动交流,学生最终将分散的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归纳提炼得到元素周期律,从而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同时学生也学到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表示方法,树立合作意识,提高数据、图表分析理解的能力。

三、结合高考图表,提高应对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图表试题是福建理科综合化学高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积极应对它们,并明确指出分析高考化学图表的主要方向,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图形、图表题的能力呢?以下笔者作简要分析。

总之,图表题涵盖信息量大,能将化学中量的关系直观地用函数思想反映出来,是既可考查化学知识,又可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的绝佳题型之一。因此,在实际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引导学生了解图表内容所呈现的具体化学含义,掌握化学图表最基本的剖析方法,从中提炼部分的化学信息,更好地应用图表分析解决化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表、识图能力,更可以通过这个过程训练与优化学生的思维策略,加深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更好地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英明.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J].实验视窗,2012.

[2]方清梅.化学高考图表题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

猜你喜欢

高考化学应对策略
谈在高考化学复习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考化学工业流程试题的解决策略
基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
基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