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人之初 性事本善

2013-04-29苍玄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凉山新娘彝族

苍玄

彝族夫妻之间表面的冷淡,是社会伦理道德的一种规范,它具有使夫妻间永远保持一定神秘感和吸引力的社会功能。

性文化本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文化,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文化历史因素,它却成为人们讨论的禁区,人们往往“谈性色变”,认其为难以启齿的话题,中国人历来受传统儒家文化浸润,对性三缄其口讳莫如深有其历史文化原因,在中国西南部凉山地区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彝族,他们直至1956年仍然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模式,促使它的性文化相比于汉族文化地区又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特征,本文就带您一瞥凉山彝族独特的性文化。

关于性教育

当小孩子开始缠着父母追问自己是从哪里来,而父母也开始绞尽脑汁去思考要怎样回答孩子们无邪的问题,这算是人类接受性教育最初的形式了,面对什么是性的问题,我们的长者可能会采取掩饰或者回避的态度,凉山彝族也是这样,但所不同的是,他们会通过宗教的形式来解释和解决,因此人们往往对性问题带有一种神秘色彩的观念。

凉山彝族平时善用极其含蓄的言行来表达性感情、理解性感情和接纳性感情,对性问题的直接接触,唯有在青年的成人仪式、招魂促育仪式、治疗性功能障碍仪式和超渡祖灵仪式等特殊场所的仪式中,这些仪式就带有性教育的重要内涵,仪式中都有性器官和性生活的具体描述和动作,但却丝毫没有猥亵的意味。而一切都是为了香火延续、人丁兴旺,人们十分认真、虔诚。而为了避免难堪,参加仪式者会因性别和年龄不同而区别参加或者不参加某些仪式。

凉山彝族性教育仪式种类繁多,其中女子成人仪式的地位尤其重要。女子成人仪式是彝族姑娘告别童年步入成年的人生重要转折和标志,父母十分重视,尤其是母亲,她最了解女儿的生理状况,是女儿的贴心人。在仪式临近前,母亲会为女儿备好必用的“扎尼”、多层绣花头帕、新百褶裙,购买颜色各异的珠子和银领牌等饰品。举行仪式这天,妇女们像过节般喜气洋洋,富者杀猪打羊,大宴宾客,贫者杀鸡泡酒款待亲友。

仪式开始,妇女们尽情地说些逗弄少女的风流话和祝愿词,向她描述异性生殖器形象,祝她日后能找到一位阳刚的丈夫。然后依次进行仪式中的各个程序。首先,挥“扎尼”。由主持者用“扎尼”绕姑娘头部和下身,口念有关性方面的“愿月经调和、性生活美满、有生有育”等祝福词。第二程序,改变发型戴上头帕。彝族女子成人前,发型为梳单辫垂于脑后,忌盘发于头,否则会伤害家人。举行成人礼后,发顶中分两股在耳后梳成双辫,头顶绣花黑色头帕,发辫交叉盘于头帕之上,此后忌垂发。额前的刘海用少许水打湿抹光,整齐发亮,以示少女情窦初开,秀丽端庄。第三程序,取耳线佩耳饰。彝族女子幼时多用绿色丝线穿于耳垂部作耳饰,以后,被穿部位已成小孔,可佩戴饰品。第四程序,脱童裙著彩裙。彝族女子幼年时著浅色二截童裙,裙边镶一粗一细两条黑布边。举行仪式后,她们穿红、蓝、黑等色彩对比度强烈的三截或四截长筒百褶裙。换裙过程中,主持者口含冷水,一边喷洒在少女身上,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念毕,将彩裙从头顶向下给少女穿上。这些祝词实际上就是对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女进行的首次性教育,其意象征著少女穿上漂亮彩裙、告别美好童年、跨入青春门槛,使男人们非常羡慕,追求少女的男性必将蜂涌而至。但是,贞洁是女性的美德,所以少女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莫在爱的海浪中失去平衡,丢失人生的风帆而坠入七情六欲的旋涡中损坏自己的名誉,应把青春完美地奉献给所爱的姑舅之子。仪式全过程进行完毕,男性即可参加,人们席地而坐,共进祝福餐。

少女服饰的变化,使得人们更能直观地了解姑娘成年与否,也更有利于男性对她们交往的选择。在彝族社会中,姑娘成人,可自由逛街、赶集、观看赛马等出入社交场所;可以交男友、找情人。即便有个别发生性行为,只要不违反等级和血亲的限制,一般不受习惯法的处罚;若姑娘怀孕,男子则需赔礼或与之结婚即可。反之,未举行成人礼的女子则会受到社会各界严格保护,不准调戏、奸污,更不准与之发生性行为。若发生此类事件,男子会遭全社会鄙视,并受到道德的严惩,若是未成年的女孩有性行为,无论主动或被动,终身被视为不洁,严禁她参加各类红白喜事。更为严重的是,在她去世时,其停尸架与正常死亡者有别(这是彝族人尊严遭受的最大打击和伤害)。日后,儿女子孙为其举行超渡送灵时,也须由“毕摩”单独举行一场“消痕法事”,她的灵魂才能回归祖界,被祖先接纳。

凉山彝族对上述性行为的习俗规定,正是对全社会进行性教育的内容,它非常有利于保护未成年女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因此,在彝族社会里,至今少有幼女被奸事件的发生。

除了女子成人仪式之外,在彝族送祖灵的仪式中,性教育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彝族人在父母双双去世后,儿女子孙要为之举行超渡送灵的仪式,称为“作帛”。“作帛”仪式隆重,程序繁琐,所耗财物数广、量多、所需时间少则九天九夜,多则数十日,现今有所改变,一般为三日或一日,整个仪式需念十多场经。首先由“毕摩”主持将考妣灵魂从阴间请出,使其重新团聚;再依次为他们净身、着装后,让他们焕发青春(多指恢复青壮年时代的性功能和生育力),并设(婚)宴庆贺,祝愿他们开始新的生活(指去世的夫妻,因去阴间的先后时间不同而彼此陌生,此时为之举行“婚礼”,让他们在来生世界重逢,开始又一次生活在一起),使分离已久的“夫妻”回忆种种前世的恩爱和快乐,以达到相互亲热,然后“夫妻”恩恩爱爱地双双出游,在“毕摩”安插的神枝法坛中相互追逐、嬉戏、拥抱、交合,最后将祭祀用的猪、羊等也作交合装置放在发插的神枝法坛周围。进行以上全过程,女性一般不在场,在场的男性都会不停地发出嬉戏声、交合声。此种壮观交欢示范场面,正是对人们进行性教育的大好时机,当然,彝族在举行“作帛”仪式中的性教育内涵,主要为的是祈求子孙具有旺盛的生育力,预示家中人丁兴旺、六畜繁殖。所以,在此活动中,交错地进行着许多以达到子孙兴旺为目的的性教育示范仪式。

凉山彝族性教育,就感性知识来讲,唯有以上所谈的在特定场所对特定人员进行,而它的理性知识教育则贯穿于整个彝族的伦理道德之中。

关于性道德

性道德态度是道德态度的最大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包括男女之间婚前和婚后的关系,以及分别在婚前和婚后的权利和对社会其它部分的义务。道德态度决定什么样的婚姻,与谁结婚、离婚,以及家庭关系中适当行为的所有细节。与凉山彝族长期所处的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其婚姻形态也具有相应的特点,它是在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姨表不婚、姑舅表优先婚等方面严格限制下发展和巩固起来的。因而,凉山彝族的性道德也就很自然地、必须地在这些严格限制下建立和被人们遵循。

比起长期受到封建礼教束缚的汉族地区的青年来讲,彝族青年在婚前与异性的交往要随便得多、自由得多,性禁忌也比较松懈(尤其是“所地”地区)。他们在火把节、彝族年和结婚、办丧事等主要社交场合以及在其它一些交往活动中,都能坦率地表达自己对异性的爱慕,双方有了感情还可发生性行为。只要双方属同一等级,这种行为一般不受非难。特别是在姑舅表兄妹之间,由于他们往往会缔结婚姻,交往也因此更为亲密与自由,更易发生性关系,相应的也更不会受到干涉和指责。

男女婚前交往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彝族性道德态度的开放和包容,相反,他们在通婚范围上有着严格的限制,例如:“严禁家支内婚和婚外性关系,违者处死;严禁姨表结亲和婚外性关系,违者处死;严禁与外族通婚,违者开除族籍;严禁不同等级的男女通婚和发生婚外性关系,违者视后果,下降等级或处死。”动辄处死的道德规定听起来就已经让人毛骨悚然,然而这些规范在彝族却是被严格执行的,违反这些规定的人都付出了很惨重的代价,受到社会的谴责。

除了在通婚范围上的严格限制和对婚外情的严厉惩罚之外,在彝族社会,强奸幼女称“赫坡”,被视为最不道德的行为,对这种行为的处罚方式包括杀一头牛,以酒赔罪;巨大的舆论和道德压力往往会导致妻子提出离婚而不用赔偿丈夫婚娶时的任何开支;赔偿被奸幼女日后出嫁时的身价钱;在一切社交场所,人们不得与奸幼者同饮一樽酒;奸幼者和被奸者还将分别遭前面“性教育”所述的一切处罚;奸幼者去世后,其尸体须著全身白色寿服,不许停室内而只能停在临时用瞢草搭建的棚屋中,尸体须在人迹罕见的荒山僻野进行火葬。人们视火化时升起的青烟为不洁物,往往会像躲避瘟疫般逃避。这些在彝族社会,都已是相当严厉的惩罚,另外,彝族社会对于强奸妇女、孕妇也有着相当重的处罚。

事物都是有两面的,在给予违反道德的人相当严格的精神和肉体处罚的同时,彝族社会也同样会给予宗教(通过仪式的方式赎罪)形式的解救机会,让他们通过驱除污秽、邪恶,以确保赎罪后有正常的性生活和生育力。

除以上全社会必须遵循的诸多性道德准则外,凉山彝族又特别要求媳妇与公公、大伯子以及夫之叔、伯等(包括远房此辈份的人们)之间严格遵循一定的近体度,使其彼此“回避”,平时,不论坐、立、行、走,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等级不同,保持的距离要求也不同),不能相对而立,更不能讲粗俗言词,否则就是失礼。

关于性生活

彝族青年婚姻多由父母及长辈包办、主子包办,配偶双方无权自主,有的女子直至举行了婚礼都不知丈夫是谁,因此,性生活在整个婚礼中几乎没有表现的余地。履行繁杂的婚礼程序,全由新娘一人扮演主角,新郎始终不出场。女子婚后,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会在短期内居婆家,多在举行“回婆家仪式”后,留居娘家,开始“坐家”。“坐家”期限不定,大约一、二年,有的达三、五年或更长。此间,婆家以各种理由(如缺劳力、照顾年老公婆等)三番五次派姑嫂、兄弟等前来请她。新娘因与丈夫系包办婚姻,多无感情基础,所以往往藉口拒绝。但也有在家人劝忍下前去的时候。新娘每去婆家均不与丈夫同寝,这时,新郎会潜往与之幽会。可彝族新婚夫妻,普遍存在首次发生性关系的“困难”现象,其原因是新娘强烈反抗。新娘为作好反抗准备,往往采取多穿衣裤,并做床上的挣扎斗争。对新郎而言,这无疑是件棘手的事,可他仍必须达到在新娘首次反抗的当晚,无论采取何种手段,都必须达到目的,否则会被新娘小看。新婚夫妻的这种“初夜现象”是彝族社会的一种风俗。

也许有新娘为证明自己是处女的解释,可对大多数新娘来说,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传统社会中,彝族男女对贞操观念极为淡薄,一般不追究妻子婚前有无与异性交往的历史,新娘也不必担忧丈夫对她婚前性生活的寻根问底。那么,彝族新娘“初夜现象”是彝族抢婚制时期妇女抗婚的一种历史遗留,以后逐渐演化成为习俗,并且包含了反抗包办婚姻的因素在内。在彝族社会里,新婚夫妻要完成首次性生活,没有一番脑力和体力的追逐是不能成功的,它与汉民族新婚之夜闹洞房有着云泥之别。

新婚夫妻经过新郎的努力争取,首次性生活成功后,每到新娘来婆家时,新郎都会努力与她幽会。若双方感情逐日融洽,因性生活来往不便,就会缩短新娘的“坐家”期限,一、二年后,妻子怀孕即定居婆家,开始正常的夫妻性生活。

年轻夫妻婚后同居一段时间,并且相互言语,这表明他们已有一定感情,彼此不会离异。这时,婆家即择吉日,让夫妻俩在婆家男性亲友的陪同下,前去告慰新娘的双亲,新娘的所有嫁妆也在这次全部带来婆家,这样,夫妻才算单独成家立业。

进入家庭生活的夫妻,性交流逐渐自然,一般而言,彼此都能得到应有的满足。但在言语表达上,即便是夫妻,也很少提及自己对性生活的体验,可谓“只做不说”。纵然有窃窃私语,也只是以谈论他人的一些风流韵事来增进体验,而难于启齿自身的感受。对他们而言,性经验的获得,不是在夫妻之间,而是在同性那里。只要同性别的人们在一起,就会谈笑风生,彼此透露自己的体验,同时也询问对方一些自己认为是异常的现象。他们由此获得启示,回家与配偶作无声实践,久而久之,达到协调。由于性经验的交流是在同性之间进行,因此,夫妻间发生的事,都会在成年人中传播。在文化生活极为贫乏的山区彝族社会中,有关男女两性的事,成为成年人常谈论的娱乐性话题,应当说是丝毫不足为奇的事。对为数不少的彝族妇女来说,她们能用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由包办而缔结的婚姻,表明她们对生活还没有完全失望。

由于彝族夫妻一般不同寝,丈夫的房间是在妻子寝室的楼上。因此,他们需过性生活时,往往会“夜半密通”。又由于妻子往往与未成年儿女同寝,所以夫妻间性生活也就显得较为紧张和富有节制性,同时,有时被孩子察觉,张扬出去也不是什么奇俗。

彝族夫妻,在家中有客居时,不过性生活;外出探亲访友期间,不过性生活;男人外出征战或打猎,提前几日禁过性生活。基于夫妻间对性生活表面的冷淡,日常生活中夫妻关系也表现得极为冷淡,绝不会在人前表露出互爱之举,似乎他们彼此无多大相干。平日赶集走亲串友等,均一前一后,无并排而行之礼。有外人在场,彼此间言语也会很少,就是到了非说不可,也会以“您”或“小孩他(爸)妈”等字眼相称,而不呼其名,更不宜用亲腻之语,也不谈冗言。违反这一切者,都会被社会视为轻浮之举。彝族谚语道:“今天笑、明天闹,不言不语不会闹”。可见,彝族夫妻之间表面的冷淡,是社会伦理道德的一种规范,它具有使夫妻间,永远保持一定神秘感和吸引力的社会功能。

彝族婚姻生活的目的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因此,视性功能障碍和无生育力为人生之大敌,为解决这两种不祥之灾,会主持多种多样的仪式进行化灾拯救。如果最终仍无一男半女,无论原因在于谁,那么一段婚姻终将走向破裂。

(编辑 孙腾飞)

猜你喜欢

凉山新娘彝族
彝族海菜腔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凉山彝族口弦(之三)
新娘,你很帅
扮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