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的记忆
2013-04-29彭忠富
彭忠富
食客随吃随走,米粉店里永远都是人头攒动。米粉在汤碗里任意地缠绕着,淹没在泛着油光的椒红色汤汁中,臊子、葱花和芹菜粒就那样散淡地盖在上面,红绿相间,赏心悦目。用筷子将米粉轻轻搅动,拌匀作料,那种扑鼻的香味立刻就在你的舌尖缠绕,恨不得将舌头打个结。
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自古亦然。然在中国,因为地域千差万别,米和面也衍生出许多经典吃法来。面有面条,米有米线。米线,顾名思义,像棉线一样细长,柔软,只不过是用大米为原料制作出来的。米线最出名的,就是云南的过桥米线,据说是秀才娘子首创的,我在成都尝过一回,跟想象中的还是有较大落差。
走遍天南海北,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家乡绵竹的米粉。家乡绵竹,以竹为名,与攀枝花类似,绵竹是一种植物,禾本科,和水稻差不多,开花后也会结出竹米,只不过竹子就死掉了。楠竹、斑竹和慈竹在家乡农家的房前屋后可谓遍地皆是,反而是绵竹非常罕见。过去在市委大院大门两边各有一笼绵竹,后来却不见踪影了,据说移栽到公园去了。只是我在公园里也无缘得见绵竹踪影,反倒是杜甫咏绵竹的诗碑,倒是日日所见。诗云:“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杜甫客居成都时,曾到绵竹拜访好友县令韦续,求得几笼绵竹,估计移栽到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去了。可惜这首诗知名度不高,不然倒是绵竹很好的广告词了。
绵竹之所以出名,一是因为绵竹年画,二是因为剑南春,三是因为汶川地震。地震期间,小小的绵竹县城,一下子涌来近十万外地务工人员和援建者。两三年后,他们离开了,让他们深深怀念的,一定有绵竹米粉。因为他们的肠胃,已经适应了绵竹饮食,而米粉就是绵竹饮食中的重头戏。除了米粉,还有芍粉,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原料是大米,一个是红芍。如果叫绵竹米线,反倒有些不伦不类的。
因为尽享都江堰水利枢纽的灌溉之利,旱没有旱过,涝没有涝过,绵竹早已成为了稻米之乡。糯米可以用来酿醪糟,过过酒瘾。而大米除了做饭,要改善胃口的话就属米粉为最佳衍生品了。绵竹人好吃,在川内颇负盛名。以早饭为例,因为夜生活丰富等原因,上班族爱睡点懒觉,早晨洗刷一番就直奔米粉店就餐。
米粉店遍街都是,以我居住的这条街道为例,仅仅五百多米长,就有九家米粉店。米粉占据半壁江山,兼卖稀饭、馒头、小笼包子、油茶和面条等。每天早晨天刚麻麻亮,米粉店就开门了,烧开水、收拾桌椅、熬制老汤、浸泡米粉和准备其他的食物,老板忙得团团转。米粉都是当天早晨从作坊里送到店铺来的,装在大筲箕里,至少七八十斤,加工后可以卖掉成百上千份,因此利润极高。
绵竹米粉用大米做原料,将米磨成粉,煮成半生熟,压榨成圆条粉丝,经过漂水,然后搓揉成团,进行二次蒸粉、烘干制成。它与各地的米粉相比更加细圆,更易入味,更细嫩爽滑,入口即化。
米粉按制作方法可分为生浆粉与熟浆粉。熟浆粉经过发酵工序,易于消化,有特殊的风味,但不易保存,通常是当天生产、当天消费,绝不留到第二天。因此正宗的绵竹米粉难以长途贩运,只能在绵竹及周边地区有,这应该是绵竹米粉的遗憾了。
早晨七点半左右,米粉店就开始上生意了。家家米粉店都是门庭若市,没有三四个人根本应付不过来,这个也在喊,那个也在喊,老板忙得晕头转向,钱都收不赢。食客大多数就住在附近,竞争激烈,老板一个也不敢得罪,因而尽管一碗米粉不到十块钱,小生意,老板也得陪着笑脸。米粉店小小一间门面,七八米长的径深,简单一隔,就形成了操作间和就餐区。就餐区通常会摆上五六张长条桌,每桌可坐四五人,桌上的瓶瓶罐罐内,装着盐巴、米醋、酱油、辣椒油、葱花和芫荽(香菜),食客根据自己口味轻重,任意添加。讲究点的店铺,会添置台消毒柜,碗筷都在柜子里放着,以示消毒。操作间里,一口开水锅永远都是热气腾腾的,系着围裙的师傅手持竹编锥形捞箕,根据食客所说的一两或者二两,在一个大木桶里,将冷水浸泡的适量米粉捞起来,放在捞箕里,不断地在开水锅里按下去又提起来,如此反复几遍,米粉就冒热了,可以吃了,然后倒在大小不一的汤料碗中。
汤料是绵竹米粉的灵魂,一家米粉店能否经营下去,全靠汤料味道的好坏。汤有清、红汤之分,清汤是不加辣椒油,红汤要加辣椒油。作为不怕辣的绵竹人,一般都是选择红汤的,但是有些小孩、女士和老人,因为身体原因,会选择清汤或者清红汤(少放辣椒,加菜油)。
因此在绵竹米粉店里,你经常会听到食客这样点餐:“三个二,一清一红一红重,牛肉。”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是听不懂的,这就像江湖黑话,习惯了就明白了。所谓三个二就是三个人都是二两大碗,红重就是熟油辣椒酱多放点,而牛肉就是米粉的臊子了。因为臊子,米粉名称变得多姿多彩,例如肥肠粉、牛肉粉、笋子粉、羊肉粉、蹄花粉、鸡汤粉等等,这些臊子都是提前炒制好的,放在冰箱里备用。而米粉好吃关键与否,还跟老汤有关。在米粉汤料中,都会添加一小勺老汤,老汤是用鸡骨架、猪腿骨、老姜等熬制而成,可以让一碗普通的米粉变得格外爽口,美不胜收。
节奏快,食客随吃随走,米粉店里永远都是人头攒动。从走进店铺点餐,到一碗米粉端在你面前,通常不会超过五分钟。米粉在汤碗里任意地缠绕着,淹没在泛着油光的椒红色汤汁中,臊子、葱花和芹菜粒就那样散淡地盖在上面,红绿相间,赏心悦目。用筷子将米粉轻轻搅动,拌匀作料,那种扑鼻的香味立刻就在你的舌尖缠绕,恨不得将舌头打个结。食客吃完后,有些连汤料也会喝得干干净净,暖胃暖心,真有酣畅淋漓之感。喜欢喝早酒的,还会要上二两泡酒就着米粉喝下去,于是一天的生活都变得丰满起来。
绵竹城乡,到处都是米粉店,最为著名的有史羊子米粉店,专卖羊肉粉,一年四季都得排队。还有麦香园,几十年的老字号了,先在收银台交钱买牌子,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金属铭牌。牌子交到师傅手边,就在操作台上一字排开,然后按先后顺序端出来,别有一番情趣。
(编辑 李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