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朓诗歌的情感表述

2013-04-29渠晓云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诗歌情感

渠晓云

摘 要:文章考察了谢朓诗歌的三类情感世界,以及诗人情感的呈现方式,认为谢朓诗歌中的用情独深,是谢朓诗歌能成为当时和后世典范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谢朓 诗歌 情感 表述

刘宋以来诗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①。谢朓的诗歌具有“声色大开”的时代特征。其诗歌无论是音韵,还是用词、句式上,都为唐代格律诗的形成作了示范。宋唐子西曰:“诗至玄晖,语益工,然萧散自得之趣亦复少减,渐有唐风矣,于此可以观世变也。”②宋严羽曰:“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③但是,谢朓诗歌中的性情,不仅没有隐去,而且被前人评为“性情独深”④。明张溥曰:“盖中情深者为言亦工也。”⑤清人刘熙载亦曰:“谢玄晖诗以情韵胜。”⑥笔者认为谢朓诗歌中的用情独深,是谢朓诗歌能成为当时和后世典范的一个重要原因。诗歌是有生命的,诗歌的生命正来自于诗人的情感。本文主要考察谢朓诗歌的情感表述。

一、诗中的三类情感世界

谢朓的诗歌多言情。清人沈德潜曰:“齐人寥寥,谢玄晖独有一代,以灵心妙悟,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⑦那么,谢朓诗歌中主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为什么要抒发这样的情感呢?

第一,人间的聚少离多,让谢朓写下了很多感人的送别、怀人的诗篇。送别、怀人、赠答、酬和、奉和等与人交往唱和的诗在谢文集中有八十多首,占了谢诗总数的一半以上。

谢朓善叙别离之情。不管叙自己离开,还是送别朋友,情感细腻丰富。有别离的伤感怅恨:“一为清吹激,潺■伤别巾”⑧(《送远曲》)、“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送江水曹还远馆》);有别时何时再聚的无奈感慨:“望望荆台下,归梦相思夕”(《和别沈右率诸君》)、“山川不可尽,况及故人杯”(《离夜》);有别后对此夜的怀念:“车马一东西,别后思今夕”(《金谷聚》);有朋友离去后的幽独怅恨之怀:“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新亭渚别范零陵云》)、“挥袂送君已,独此夜琴声”(《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还上国》);也有对友人冒险难而行的担忧:“■泣岂徒然,君子行多露”(《临溪送别》)。多次的离别,意味着越多的思念。无论是深秋,还是炎暑;无论是日暮,还是深夜,谢朓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怀人的情绪。在风梢梢而过树、露涂涂而晚■的深秋日暮怅望怀人:“怅望一途阻,参差百虑依。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酬王晋安》)在芳洲杜若丛生、清风动帘、孤月照窗的夜晚怀人:“芳洲有杜若,可以慰佳期。望望忽超远,何由见所思?”(《怀故人诗》)在郡病卧高栖、嘉鲂可食、绿蚁独持的夏日怀人:“良辰竟何许?夙昔梦佳期。”(《在郡卧病呈沈尚书》)正是谢朓的深情,使得他的这些送别、怀人之作异常深切动人。

第二,谢朓的诗篇中充满了思乡的情怀。谢宣城所眷恋的故乡,多指京师建康。两次离开京师,让谢朓写了许多眷念故乡的诗篇。谢诗中多有“归欤”之叹,除了实指的故乡外,多引申为对精神故乡的渴望、对归隐的企愿。

谢朓第一次离开京师远赴荆州在永明九年(491)。在离去之前谢朓登上了石头城西南最高处的烽火楼,作《将发石头上烽火楼》一诗,以抒发了自己对京都的眷恋:

徘徊恋京邑,踯躅■曾阿。陵高墀阙近,眺迥风云多。荆吴阻山岫,江海含澜波。归飞无羽翼,其如离别何!

谢朓在烽火楼上徘徊、踯躅,眺望着京都的宫阙、山上的风云,而这熟悉的一切将被山岫阻隔、被江海远疏,多么希望像鸟一样自由飞翔,可惜没有羽翼,此离情将何以堪!谢朓第二次离开京都是建武二年(495),出任宣城太守。从京师到宣城,谢朓一路上作了数首眷恋故乡之作。《京路夜发》写整夜忙乱收拾行装后清晓从京师出发的心情,张荫嘉认为此诗“游倦难归,决绝之中,仍含惆怅”。傍晚到了三山,又忍不住回望京师,写下《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不变?

“三山”在建康西南,紧靠长江。在三山上眺望京都,夕阳照耀下宫殿的华丽飞甍还参差可见,此时晚霞、澄江、喧鸟、春洲、杂英、方甸这些故乡的景色皆入诗人的眼耳,而难以改变的是离去,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呢?淹留、惆怅、眼泪、望乡,不舍的情绪都涌入诗人的心中。何焯曰:“霸■、河阳,皆去京师咫尺,然已隔限中外,虽白日昭昭,而佳期犹杳,所由顾望怀恋,不能遽去也。”确为知言。在刚刚出新林浦走向板桥浦时又作《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离开京师的路途中处处充满了眷恋之情。

远离京师的时日中,谢朓的诗歌中多有望乡的情感流露。望乡本是“望”字之本意,《说文》云:“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谢朓的诗歌中时有“望乡”、“望长安”、“归望”等词汇,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如“灞■望长安,河阳视京县”(《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有情知望乡,谁能■不变”(《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登山骋归望,原雨晦茫茫”(《赛敬亭山庙喜雨》)。有时“望归翼”、“望归客”流露出对归鸟、归人的羡慕,暗含了对故乡的思念。

谢朓诗歌中“归”字用了二十六次。考察谢朓诗中“归”字的涵义有两种。第一种是实际的归来、归途。如“缘源殊未极,归径■如迷”(《游敬亭山》),“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等。第二种含有归隐栖居的象征意,谢朓大量的思归之情属于此类。如“已惕慕归心,复伤千里目”(《冬日晚郡事隙》),“薄游第从告,思闲愿罢归”(《休沐重还丹阳道中》),“日与岁眇邈,归恨积蹉跎”(《和王长史卧病》)等。谢朓一生并未真正归隐,其诗中不断吟咏的“归欤”之叹,也可以理解为他对栖隐生活的深刻向往,是其心灵的寄托。

第三,谢朓诗歌中呈现的深情还表现在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欣赏中。谢朓诗中专门写景的不多,但是谢集中又很少有诗不写景。无论是赠答、酬和、奉和,还是咏物,皆离不开山水;无论是路途之中、送别之时、怀人之际、公务之余、闲暇之时,首先进入诗人视线的即为山水。有路途中所瞻:“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泱漭。犹沾余露团,稍见朝霞上”(《京路夜发》)、“汀葭稍靡靡,江■复依依。田鹄远相叫,沙鸨忽争飞。云端楚山见,林表吴岫微”(《休沐重还丹阳道中》);有送别时所望:“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送江水曹还远馆》)、“叶下凉风初,日隐轻霞暮”(《临溪送别》);有怀人时所见:“清风动帘夜,孤月照窗时”(《怀故人》)、“夏李沉朱实,秋藕折轻丝”(《在郡卧病呈沈尚书》);有处理公务闲暇时偶尔所瞰:“飒飒满池荷,■■荫窗竹。檐隙自周流,房栊闲且肃。苍翠望寒山,峥嵘瞰平陆”(《冬日晚郡事隙》);有休息时后斋所观:“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夏木转成帷,秋荷渐如盖”(《后斋迥望》)。除了这些即目所见的山水外,谢朓任宣城太守时在郡内四处游览,寻找山水。登山远望中的宣城:“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山积陵阳阻,溪流春谷泉。威纡距遥甸,■■带远天。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宣城郡内登望》)秋日远眺下的宣城,正是丛木苍莽,陵阳山在高远晴空的映衬下愈见高耸,春谷水纡徐流向遥远的草甸愈显绵远,暮色中切切秋风萧瑟,冉冉寒烟渐起。

谢朓与山水的关系用“赏心”二字形容最为贴切。《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云:“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赏心”,以心相赏,诗人与自然相互欣赏。在谢朓的心中,山水是他的朋友知交。每次尽兴地游赏山水,山水都会让谢朓惬意畅怀。看到孟夏的郊野,气清时和,凉雨销燠,红莲摇荇,丹藤绕竹,诗人有“物色盈怀抱,方驾娱耳目”(《出下馆》)的畅快。句溪的水态瑟汩潺■,上有轻苹靡靡,下有杂石离离,又有寒草野花游鱼,以及暮秋初升之月和素枝上之清霜,会引发诗人“及兹畅怀抱,山川长若斯”(《将游湘水寻句溪》)的欣喜。《游山》描写了清冬时节宣城的山水大聚会,此地要凌■必千仞,若寻溪将万转,坚■■■,回流宛澶,云窦杳杳,水流浅浅,傍眺是葱郁的■■,回望是森然的楠■,荒凉的水隈披满了■莎,山崖的峭壁上带有苔藓,鼯■在层■中鸣叫,鸥凫在沙衍上游戏,应接不暇的山水罗列之后,诗人流露出“触赏聊自观,即趣咸已展”的满足。

二、诗人情感的呈现方式

不管是与友朋的唱和交往,还是对故乡的深刻眷恋以及对栖隐的企愿,抑或是对自然山水的赏心畅怀,我们看到的是一往情深的谢朓。那么,谢朓诗歌中的深情,除了直接的情感抒发外,主要借助什么方式呈现呢?

首先,谢朓善于通过环境衬托情感,情融入景。谢朓的深情在于他用诗人敏感的心灵使场景或环境皆著我之色彩。如《离夜》:

玉绳隐高树,斜汉耿层台。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翻潮尚知限,客思眇难裁。山川不可梦,况及故人杯。⑨

在似醉还醒中诗人望见了隐藏在高树上的遥远的星辰,西斜的银河笼罩着清冷的层台,离别的高堂上华烛已尽,帷幔在风中轻轻摇动似乎也在挥手作别,清冷的琴声越听越凄凉。星辰、高树、层台、高堂、蜡烛、帷幔、琴声,都染上了诗人的离情别绪。这些尚且只是外在的场景,而内心的离思像江潮一样翻涌,可是潮水尚有尽头的时候,而诗人心中的别绪却是遥远的无法度量。别后这里的山川恐怕都很难入梦,更何况像今夜这样与故人一起举杯呢!以环境衬托自己的离去,写得如此哀伤绵长。而送别友人的诗篇同样用环境景物来衬托,一样的令人感伤。如《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还上国》:

方舟泛春渚,携手趋上京。安知慕归客,讵忆山中情。香风蕊上发,好鸟叶间鸣。挥袂送君已,独此夜琴声。

诗人在这样一个香风吹拂、好鸟相鸣的春日送走了要返回京师的三位友人,在孤独的琴声中结束全诗。喧闹之后曲终人散的孤独是更深入骨髓的孤独。钟伯敬认为此诗含有“极幽孤之境”,谭友夏认为“独此夜琴声”是苦境,“吟之而神伤”。

谢朓在写到与友人相聚时的或欢乐或沉静的情感,也常常用环境或景物来衬托诗人的深情。与沈约一起行园,作《和沈祭酒行园》:“清淮左长薄,荒径隐高蓬。回潮旦夕上,寒渠左右通。纷绮错,郁蒙茸。县已紫,拆且红。君有栖心地,伊我欢既同。何用甘泉侧,玉树望青葱?”此诗对沈约的园林所处的环境以及园内的霜畦、秋町、环梨、珠榴等景象作了详尽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夸赞朋友园林的时候更多表达的是“伊我欢既同”的欢喜之情。与王思远的一次相见,写下了《和王中丞闻琴》:

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

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此诗写的是听琴,从“闻君此夜琴”可知弹琴者当是王中丞。凉风露重、圆月清辉的秋夜,惠风入我怀抱,此夜有幸闻君琴。琴声有时如满林萧瑟声,有时又似响涧轻鸣音,让诗人不免怀有■然尘表之思。这次听琴,我们体会到的是谢朓与友人间高山流水的情意。无怪乎前人吟之而觉“神往”。与江■在城郊的江滨游玩,作《与江水曹至滨干戏》:

山中上芳月,故人清樽赏。远山翠百重,回流映千丈。

花枝聚如雪,芜丝散犹网。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

山中、明月、故人、清樽,还有青翠百重的远山、千丈百回的溪流、如雪的花枝、似网的芜丝,这次的聚会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结句“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用意深曲有味。

其次,谢朓诗中的情感常常因某一物象或景物而一触即发,即触景生情,触物起情。如《和宋记室省中》:

落日飞鸟还,忧来不可极。竹树澄远阴,云霞成异色。怀归欲乘电,瞻言思解翼。清扬婉禁居,秘此文墨职。无叹阻琴尊,相从伊水侧。

在落日鸟还之时,忧来无方的怀思倏然而来,诗人希望乘雷电、假飞翼即刻见到在京师的友人,与其相从于伊水之侧。忽然而至的怀思从落日鸟还而起。元思敬曰:观“落日飞鸟还,忧来不可极”之句,“谓扪心属罕,而举目增思。结意惟人,而缘情寄鸟。落日低照,目随望断,暮禽还集,则忧共飞来。美哉玄晖,何思之若是也!”又如《酬王晋安》:“梢梢枝早劲,涂涂露晚■。南中荣橘柚,宁知鸿雁飞。拂雾朝青阁,日旰坐彤闱。怅望一途阻,参差百虑依。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以春天到秋天的节序之移,着重怀人之切。方伯海评价此诗:“情生文,文复生情,风流蕴藉。”又如《后斋迥望》:

高轩瞰四野,临牖眺襟带。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

夏木转成帷,秋荷渐如盖。巩洛常■然,摇心似县■。

高轩俯瞰平旷四野,临窗眺望萦回地势,山在白云里,水在平原外,夏木已转成帷,秋荷也渐如盖。窗外风景的倏然变化,使诗人惊觉时间逝去之速——到宣城不觉已近一年,从而触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再次,谢朓诗歌中常常景中见情、即景含情。如《秋夜》: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北窗轻幔垂,西户月光入。何知白露下,坐视阶前湿。谁能长分居,秋尽冬复及。⑩

清秋之夜,促织鸣紧,捣衣声急,怀人夜夜空伫立。此夜,北窗轻幔低垂,西户月光潜入,未知何时白露下降,阶前已湿。长久的别居,相思何时了,秋尽冬复来。清秋相思之情,就这样在耳之所闻的蟋蟀鸣、捣衣声中,目之所见的帘幔、月光、白露中毕露,正如前人所言“于景中见情,甚妙”。《玉阶怨》《王孙游》《同王主簿有所思》三首闺怨皆为四句小诗,诗境高超,法同唐绝,而用情之深亦各有法门。陈胤倩评《玉阶怨》:“其情亦深。长夜缝衣,初悲独守,归期未卜,来日方遥,道一夕之情,余永久之感。”张荫嘉评《王孙游》:“从不归兜转一笔,醒出即归已晚,而不归之感愈深。”沈确士评《同王主簿有所思》:“即景含情,怨在言外。”

谢朓用情之深,使得自然景物在谢朓的眼中都是活泼的、有生命的。谢朓诗中在很多时候将一些人格化的动词或形容词用到动植物上,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谢朓诗中有很多昆虫鱼鸟被人化。如:“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东田》),“寒草分花映,戏鲔乘空移”(《将游湘水寻句溪》),“规荷承日泫,■鳞与风泳”(《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八》),“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春思》),“日出众鸟散,山暝孤■吟”(《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差池远雁没,飒沓群凫惊”(《和刘西曹望海台》),“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蜻蛉草际飞,游蜂花上食”(《赠王主簿二首》其一)。游戏的鱼会让荷叶动,会在花草的空隙间穿移,还会和风一起游泳。鸟儿、野鸭、蝴蝶、蜜蜂,它们会戏弄,有惊恐、有混乱、会游荡。

也有很多植物、生物被人化。“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直中书省》),“风碎池中荷,霜剪江南■”(《治宅》),“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芙蕖舞轻带,苞笋出芳丛”(《曲池之水》),“霜月始流砌,寒蜻早吟隙”(《同■夜集》),“婵娟影池竹,疏芜散风林”(《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其二),“乔木含风雾,行雁飞且鸣”(《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其四),“新萍时合水,弱草未胜风”(《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其十五)。芍药、苔藓、风霜、日华、芙蓉、霜月、乔木、小草,自然界的生物都有了人的动作和姿态,谢朓将自然山水作为朋友,便会用自己的真心感受自然的律动。清王夫之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11}

综上,谢朓诗歌能在其生前身后赢得好评,新体诗的开拓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如果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恐怕很难赢得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低首谢玄晖”的仰慕,杜甫诗中“谢朓每篇堪讽诵”(《寄岑嘉州》)的高评。不管是诗歌的形式风格,还是诗歌的写景状物,都离不开情感的支撑。谢朓对后世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其诗歌形式的创新,加上诗中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直接抒情,都蕴含的灵性深情正是其成功的必要条件。正如清黄子云曰:“情志者,诗之根柢也;景物者,诗之枝叶也。”{12}■

①{7} 沈德潜:《说诗■语》,《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32页,第533页。

② 何汶:《竹庄诗话》卷四引,《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③ 严羽:《沧浪诗话》,《历代诗话》,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696页。

④{12} 黄子云:《野鸿诗的》,《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62页,第853页。

⑤ 殷孟伦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51页。

⑥ 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56页。

⑧ 本文所引谢朓诗,皆出于曹融南《谢宣城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下文所引谢朓诗皆只标诗题,不再标出页码。

⑨ 永明九年(491)春,谢朓将要离开生活了二十七年的京师,跟随王萧子隆远赴荆州。在离别前夕,京师的朋友为谢朓举行了盛大的饯别晚宴,沈约、虞炎、范云、王融、萧琛、刘绘各赋一诗,谢朓写下了两首诗:一首是《和别沈右率诸君》,一首是《离夜》。

⑩ 该诗可作思家讲,也可作闺怨解,见张荫嘉语,《谢宣城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66页。笔者此文作闺怨解。

{11} 王夫之:《姜斋诗话》,《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页。

猜你喜欢

诗歌情感
诗歌不除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歌岛·八面来风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