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人时代会终结吗?

2013-04-29贝尔·穆尼萨迪·尼古拉斯

海外文摘 2013年7期
关键词:卡伦罗森莎拉

贝尔·穆尼 萨迪·尼古拉斯

洋洋自得的男性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落伍,在工作场合败给女同事,在生育方面被试管受精所取代,残酷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淡出现代社会,成为多余的生物群落。一群气势汹汹的女性从他们身上践踏而过,她们手中挥舞着高级从业资格证书和厚厚的现金支票,耀武扬威地喊道:“男人们,请离开吧,世界不再需要你们!”

上述场景就出现在英国《每日邮报》记者汉娜·罗森的新作《男人时代的终结——女人时代的兴起》一书中,该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广泛争议。罗森在书中采用的统计数字和故事趣闻向人们充分证实:不再需要风向标来判断社会上是在刮男人风还是女人风,男人们已经被西北风吹跑了。

在工科院校中,零星点缀的女生成了众多男生追慕的对象。她们毕业后要么绝不谈婚论嫁,要么结婚生子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直到成为公司高管和家中的顶梁柱。这就是新时代女性的成长轨迹,男性居主导地位的局面不复存在。

尽管罗森的观点在一些充分倡导自由主义的大都市里颇为流行,但如果她建议那些传统守旧的年轻女人不再和男人谈婚论嫁,这些娇小姐们可能会嚎啕大哭;如果告诉那些嗜酒如命、沉溺于玩视频游戏的大男人,“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已经形成”,他们肯定会嗤之以鼻。穴居人的时代早已终结,然而仍有很多男性的行为就像粗野的穴居人一样。他们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让女性饱受男性至上主义的歧视。

男人时代到底会不会终结?上帝是禁止这种情况发生的,因为这同时意味着女人时代的终结。只有男性和女性和谐地工作和生活在一起,社会才能保持完整和前进。然而,现实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有待深思。

罗森所提出的“新的世界秩序”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美国人将男性居于主导地位的行业(如汽车和钢铁业)出现的经济衰退现象戏称为“男性萧条”,它远远早于近些年来频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世界正在变革,经济需求不断变化,失业率逐渐攀升。女性开始在教育领域和高端脑力工作中与男性相抗衡,因为这些任务需要智慧来完成,而无需强壮的肌肉。

虽然罗森书中的事例和数据大部分来自美国,但英国的现实情况也大体相仿。在小学中,女孩的成绩普遍优于男孩,在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和中学高级水平考试中也是如此。在大学里,一些传统“男性学科”(如工程和建筑)班级里女生的身影比比皆是,而且大都获得了奖学金。2011年,英国适龄女生申请大学的人数比男生多出了4万人,这一悬殊数字让人感到极为震惊,因为在18-20岁的年龄段里,男孩比女孩的人数多出了6.5万。在很多大学里,男女生的比例竟然达到了2:3。

英国官方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有四分之一的英国女人已经成为养家糊口的主力军,这一比例比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高出了五倍。她们的收入猛增了44%,而同期男性收入只增长了6%;在18-24岁年龄段的失业人口中,男女比例为5:2。

在莱萨·芒迪所著的《更富有的女性》一书中,她也描绘了性别角色转换对社会造成的强烈冲击,芒迪自创了一个新词——“养家糊口的女人”,来指代那些结束一天繁忙工作后希望早已下班回家的丈夫给自己准备好丰盛晚餐的女性。芒迪认为,性别之间的不平等导致了男女在约会、求偶、婚姻、生活规划、烹饪、打扫房间、对话、退休、性生活、养育子女和幸福感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相互融合和互补。

社会学理论是如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呢?

今年50岁的卡伦·金伯利来自伯克郡,她拥有一家通讯公司,43岁的丈夫斯图尔特开了一家洗车美容公司。夫妇一起生活了12年,一直没要孩子。斯图尔特的工作目标是每天赚100英镑,而卡伦带回家的金额是丈夫的5-10倍。卡伦解释道:“在我们家里,夫妻的角色互换了。我每天穿着西服下班回家,看到丈夫系着围裙在做晚饭。”尽管她的境况让很多女性眼红,但卡伦也承认,承受经济压力让人不好受,一到月底就得处理一大堆账单。卡伦说:“由于我们夫妇的赚钱能力存在不小的差异,容易导致夫妻关系紧张,所以必须学会相互妥协。尽管这种非传统的女性角色让我花了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但我觉得和斯图尔特的婚姻关系还算美满。我的前夫是个收入很高的工作狂,从未抽出过时间与我交流感情,所以我和他凑合过了五年就分手了。有斯图尔特这样的居家好男人时刻支持我,让我的感情生活很充实。”

卡伦补充道:“我还认识一对四十岁出头的夫妇,女方是个律师,而男方失业。虽然他们的经济地位悬殊,但还是彼此爱慕,结为连理,并生下一个女儿。照看孩子的任务由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体格健壮的丈夫悉心完成,他对自己烘烤面包的手艺和事业有成的妻子感到颇为自豪和骄傲。”

上述这些夫妇与众不同,但只要伴侣之间对这种角色互换感到安逸舒适,就能让家庭生活正常运转下去。夫妇双方如果受教育程度较高,又属于中产阶级,就很乐意接受这种生活方式。

罗森在书中写道:在夫妇学历都不高的美国家庭里,如果妻子成了养家糊口的主力军,很有可能导致婚姻关系破裂。妻子收入远远超出丈夫,会让他们意志消沉,更不愿意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

罗森也拿自己举例,她的丈夫是个高管,两人养育了三个孩子。罗森生动地把自己和丈夫比喻为“可塑性的女人”和“硬纸板的男人”,前者伸缩进退自如,实用价值高;而后者僵硬呆板拘谨,承压过大时就会破碎变形。罗森在写作过程中与几位婚姻关系较为稳定的女性聊天,她们也纷纷表示,与丈夫发生矛盾的最大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家庭生活的多面手,只知道忙自己的工作,从未顾及过女方的感受。男性如果不转变自己的角色,女性就会处于困境。如今很多年轻男性仍无法协调应对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也难怪一些女性会觉得没有男人自己能过得更好。

35岁的莎拉·阿切尔来自英格兰中部,在通讯行业工作,有一个孩子。四年前她与丈夫离婚,分手的原因就在于夫妻二人的分歧越来越大。萨拉的薪酬水平高过了丈夫,而丈夫却肆意挥霍她的钱财,让萨拉很愤怒。

莎拉说:“我现在并不需要一个终身伴侣,只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男友,共同实现事业抱负,业余时间我们去旅游和探险,保持男女地位的平等。”与此同时,莎拉愿意独自一人把女儿抚养成人,当然前夫也要出抚养费。显然,萨拉把女儿的未来看作自己的“镜像”,希望她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找到一份好工作。女儿应当学会独立自主,不需要男人的钱财帮助。莎拉补充说道:“我坚信会看到男性统治地位终结的那一天,那时我会悠闲地下班回家等丈夫给自己准备好晚饭。”同时,她也承认每个女人对男人的期望和出发点不同,因此不能强求与她一致。

有些女性的举动更为彻底。39岁的卡罗琳·萨丁顿是一名儿科护士,她与四岁的儿子威廉居住在诺丁汉郡。儿子的出生并没有男性的真正介入,而是采用人工受精的方式受孕。

卡罗琳说:“我并不需要一个男人来帮我照看孩子,我只需要精子即可,我会全身心的投入,将孩子养大成人。从我交了几任男友的经历来看,男人并没有照料孩子的耐心和爱心。生活中我已经拥有了一切,孩子现在是我关注的焦点。我觉得单身母亲的决定非常适合我,孩子并不需要一个不称职的爸爸,我也不需要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幸运的是,孩子的姥爷和教父经常来看望他,所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不缺乏男性的阳刚之气。威廉并不会因为只有单身母亲养育他而感到孤独,因为他周围至少有六个小朋友也只有单身母亲,或是通过收养,或是像我一样采用人工授精,也有婚姻失败的原因造成的。社会学理论认为孩子在单亲环境下长大容易偏激,但如果孩子只有个名义上的父亲,实际上什么责任都不担当,这种情况会更为糟糕。”

卡伦、莎拉和卡罗琳都是才智出众、能力超强的女性,她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出一个不依靠男人生活的独立世界。通往这条道路肯定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

自18世纪以来,人们就开始争论性别的差异,主张各自的权益,每一代人都需要面对这个现实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只有男女地位完全平等并通力合作,才能实现个人幸福及社会的稳定发展。男人时代并没有完全终结,女人时代也没有完全兴起;但的确需要男人多多关注女人的需求,主动承担家庭责任,为今后的生活创造出一个灵活变通的新开端。

[译自英国《每日邮报》]

猜你喜欢

卡伦罗森莎拉
斯坦利·罗森:分析中的形而上学
乖乖鼠在帮谁
霍勒斯·卡伦对美国犹太族群认同的影响
Eight O’Clock/by Sara Teasdale八点钟
梦想做“完美母亲”,更难成为好母亲
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卡伦敖包清理
做一个人生意的超市发罗森便利店亮相北京
《辉番卡伦来信》的再探讨
三根孔雀翎
丢了两元钱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