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派艺术的传人

2013-04-29席小平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山水艺术

席小平

书画是中国特定的审美意识形态,是体现中华精神和美学传统的民族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经过数千年代代书画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创新、完善、发展、成熟、繁荣、创造和造就了的笔墨、线条、色彩、形式为主导的艺术语言,以及讲究章法、意境、风格、气韵为主题的艺术宗旨,从而成为一个独树一帜的艺术门类,成为成就一门辉煌而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尚艺术。

古往今来的优秀书画艺术家和大师的艺术佳作,不仅仅显示出创造者精湛高超的书画技能和艺术功力及其享受生活、挚爱生命、热爱自然、积极向上、正直纯洁的品格,而且往往体现出一种代代传承,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正是这种艺术规律、艺术真理、人文精神赋予了书画家以无限的创造力,因而也赋予了书画艺术以无限的魅力和艺术生命力。

近日,有幸又一次拜读近代国画大师陈少梅先生之子陈长智、儿媳林庆萍夫妇即将出版的新作画集草稿卷,再次漫步于二位书画艺术家那些构思精巧、笔墨秀润、娴雅飘逸、经营缜密、古韵古味十足且开陈出新的艺术世界之中,再次真实地感受到了这种规律和精神的存在,充分地领略到了这种被发挥和创造得淋漓尽致的艺术之无限的魅力。

陈长智、林庆萍,如今均为古稀长者,同为京城著名的国画家。二人均为书香世家出身,又同攻当代传统绘画。且人物、山水、花鸟、书法、诗词、文学皆精,这在当代中国画坛伉俪中确实并不多见。

陈长智,字小梅。陈少梅先生次子,祖籍湖南衡山,生于天津。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现居住北京,毕生致力于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发展。山水、人物、花鸟无有不精。工诗词,善诗文,风致超逸,书法由二王入古,四体皆能,颇有晋人不拘绳墨风味。绘画以其父陈少梅为宗,在母亲冯忠莲亲自指导下苦研陈少梅技法,乃至苦研“四王”、“宋”、“元”、“明”历代大师名家之绘画技能,尤其对元代王蒙、黄公望,明代周臣、文徽明、唐寅、仇英情有独钟。其画更以山水见长,兼攻人物,笔墨健俊清雅,古意韵味十足,有其父寓柔秀于阳刚之遗风。

林庆萍,字浮沉。生于北京,大学文化,陈长智之妻,陈少梅先生儿媳。自幼得家父林长青及京城著名画家陨石道人书画技法单传,有深厚的家学文化和国学文化修养。毕生从事绘画事业,长期研习传统绘画,尤其对宋、元、明、清传统名家山水、人物、花鸟的临摹,对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思想和艺术精神,乃至绘画技法情有独钟,并得其精髓。擅画人物、花鸟、山水,工笔写意兼能。画风隽秀清丽而不乏张力,笔墨豪放自如而不失潇洒,章法严谨独到而别具新意。尤其工笔仕女、工笔牡丹、工笔金鱼,典雅优美、古风古韵、雍容华贵,在京城画坛堪称书画一绝。常与陈长智先生联袂作画,优势互补,珠联璧合。从而成为真正具有陈派艺术风格的代表性画家,其花卉得黄荃、徐熙、赵佶、恽寿平、于非厂、陈少梅之气韵,清雅脱俗,大雅大美,作品深得观众和藏家之喜爱。

作为陈派艺术的重要传承人和重要的代表性画家,陈长智、林庆萍夫妇全面继承了父亲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文学艺术。早在1935年,刘海栗大师在《国画概论》里纵谈中国绘画史时就曾说:“唐伯虎‘意欲通南北而一之,不可谓非一代巨擘。但他并没有完全做到,其后300年的陈少梅先生,不仅重现传统,重现沉寂300多年的北宗辉煌,且以北宗为体,南宗为用,推出了‘北骨南风的独特面貌。”启功先生早年也曾在陈少梅先生的《钟馗醉酒图》上题云:“运豪何殊运斤,着墨即是明人。梅老已成千古,钟公铁面长青。此故人陈少梅先生遗作,其纸不过三十年,其笔则三百年,所著者音徽往矣,百身何赎!”可见二位大师对传统的重视,对传承的重视,对创新和发展的重视,及对陈少梅先生艺术建树的认可和赞美。

在陈长智、林庆萍夫妇一生的艺术实践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作品是对其父精品的临摹。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陈少梅作为大师均不乏精品巨作,陈长智、林庆萍临摹大师其作,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和体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绘画语言,是要潜心研究和学习继承陈氏艺术的精髓,以达到传承、发扬和突破,从而使他们的艺术既具有陈氏艺术高雅、简率、苍润、清丽、秀美的风格,又具有浓厚的古韵古意、文人书卷之气,更不失阳刚与劲健之美。从而达到继承和发扬的目的,并逐渐形成各自的风格和面貌。

在陈长智、林庆萍临摹其父的作品中,有一批精品巨作,无论是多年以前的《山居图》、《松荫染翰图》、《江南春》、《小姑山》这些山水,还是《桃花园图》、《寒林图》、《观云图》、《柳燕图》等近年新作,均能够做到画风规矩,笔意清简,水墨淡彩,爽洁而明快,既灵秀大方又质朴无华,既汲取了北宗画路的劲峭刚古,又弃其粗莽恣纵,并部分地吸收了倪云林恬静沉着、幽淡天真的韵趣,真正地遵循了古人和陈派艺术的仪规,悟透了陈派艺术的真谛。读来耐人寻味,令人心驰神往。

《仿郭河阳山水》是陈少梅先生1947年所绘的一幅精品,作品长68cm,横37.5cm,尺幅虽只有两平方尺之多,但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却极为丰富。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坛举足轻重的艺术大师,陈少梅极为重视综合文化素质和修养。而作为子女,陈派艺术的直接传承人,陈长智、林庆萍乃是诗、书、画、印均精的艺术家。如同父亲一样,其技艺上追古贤;也如同父亲一般,二人同样仰慕晋贤的“林下之风”,及元代文人避俗隐居的情操。一生低调,不与人争风,谦虚、和善、气节高亮。其人品对其艺品的影响是有力的巨大的。因而数十年孜孜以求,心无旁骛地追求艺术,积数十载之功,从而每每落笔,便不同凡响。对《仿郭河阳山水》的临摹,该作是取宋元山水之意,且南北宗结合,作品郭洋河山水的笔意十分明显。写山用披麻皴、折带皴,节奏明快,疏密有致。写树用蟹爪、“个”字、“介”字法,大小混点、横排及多点,间或又取双钩夹叶点。苔草远树,则用纵横有别的墨点,坡石坪坂凸圆、起伏、坚韧、方折,笔性互见,房舍、木桥、石径,勾勒在繁密与工写之间,谨而不板,洲渚水涯横平抹出,淡而味永,皆丝丝入扣、“字正腔圆”,达和谐、高雅之境,深得郭河阳“三味”和其父陈少梅之精髓。

艺术的创造贵在有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创造,更没有创新和发展。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本身就是讲求立象尽意、气韵生动和情趣艺理的写意艺术。所谓写已心,抒已情,展已志,就是其重要的创造动机。而陈长智、林庆萍的绘画艺术中,正是充分地体现了这种艺术的追求和艺术的思考,因而使其艺术更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从而使其成为真正的陈派艺术代表者,重要的传承人和发扬光大者。

《小姑山》、《仙山碧阁》、《松江行舟》、《江山春色》等精品,即是对父亲陈少梅先生精品的临摹,又加入了自己的笔墨,内容和手法均有所创新,有所发扬,尤其加入了自己新的理解和感受,乃至新的表达。《小姑山》是其父陈少梅先生创作于1953年的一幅以红色为主调的浅降山水,画面的构图与《江南春色》全然不同,表现了悠然恬静的辽阔与壮丽。取景的角度是上游向下游行进的船上,视点在江心移动。但见小姑山一峰独立,屹立于万顷碧波之中,半山有倚岩而建的小姑庙,层楼重檐,高低错落,其上有梳妆台遥峙于峰顶,颇有异彩奇情。画幅左侧是江南的彭浪矶,与主山相呼应,使观者自然联想到“舟中贾客莫漫狂,前年小姑嫁彭郎”的古代名句。

《小姑山》是一幅具有现代意义的传统中国画,而陈少梅先生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继承传统成就卓著美术界已有定论的艺术大师,早就有“唐寅以后第一人”的口碑。用陈长智、林庆萍二位艺术家的话说,父亲在继承古人时,历来强调去粗取精,历来是用发展的眼光,吸取、改革的态度来对待艺术的,继承是必要的,发展形成自家风格对于父亲才是真正的目的。这正是该作的历史价值和意义。面对这样一幅精品,怎样进行临摹和创作,必须首先对该作的这种构图形式进行认真的理解、学习和参照。而在临摹时,寻找参照物是更为重要的。彭浪矶,渐渐远去的帆影,两只弄涛的小舟,衬托出的是整个画面主体的巍然风姿,对这几个参照物进行精准的绘制,既掌握住了画面的核心内容,又同时使画面中充满动感,从而使作品达到原作境界高雅和旷远无比的立意程度。而山石以淡赭加朱膘罩染后,再用浓赭色加皴;丛树以花青及汁绿点出,并使其具有距离感,水纹以虚灵的淡墨勾出,做到有无相生,渺远迷茫,充分表现微风不兴,水天一色的画面感觉,达到全图明净、空灵、澄澈、静谧、和谐的艺术效果。

仕女图,也是陈派艺术的代表作,仕女图极具画俗、画媚。陈长智、林庆萍的仕女图,无论是对父亲和古人的临摹,还是自己的创作,均现一种清雅超凡之气,均能表现出一种极致的古典美。在他(她)们的笔下,《柳荫仕女》、《庭园仕女》、《梅中仕女》乃至《赏荷图》、《赏梅图》、《赏鱼图》等等,确能频频达到素手亭亭对夕阳,淡妆粗服也倾城的艺术高度。尤其《金陵十三钗》,不仅尊重父亲原作的艺术特色,而且如同父亲一样,匠心独运地塑造了符合《红楼梦》原著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的十二钗的生动形象,并在衣着、衬景、树叶、花卉、道具、线条、色彩、气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新的探索,加入了许多新的感受、新的理解、表达和表现。如今《金陵十三钗》已成为陈长智、林庆萍作品中具有相当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乃至市场意义的代表性作品。这不能不说是对陈派艺术的发扬光大和做出的重要贡献。

除去仕女图之外,陈长智、林庆萍夫妇就整个人物画方面也有着较为全面的建树。诸如《南极仙翁》、《蕉下高士》、《松荫高士》、《柳下行图》、《诗圣》、《桃帘图》、《翠竹轻摇图》、《钟馗图》、《达摩像》、《福寿星》、《布袋和尚》、《风雪扁舟图》、《秋声赋》、《深谷樵翁图》,及《和靖先生梅下觅句图》等一系列作品,均是他(她)们数十年来临摹父亲陈少梅先生精作及自我创作的经常性题材。在这些题材的作品中,无论是布局立意、人物造型、内在表现、背景比衬,还是笔墨功力、书法题词、诗文跋赋,乃至用色用彩用章,均达到了一种完美和谐相得益彰的诗情雅趣的境界。尤其2003年父亲陈少梅那套1950年本的《二十四孝图》辗转流传港台多年回归故里后,使他(她)们夫妇二人又一次完备了系统临摹父亲宏幅巨制作品的极好机遇。

《桐下听琴图》、《太白观瀑图》、《溪山行旅图》均是陈长智、林庆萍近年来临摹和加入新的创意绘制而成的新的精品。如今他(她)们还清晰的记着,1956年,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时,作为著名的美术鉴赏家,苏加诺在北京饭店大厅里观赏陈少梅金碧山水大轴《溪山行旅图》时的那种情景。那是一位完全被艺术震撼了心灵的外国总统,那瞬间的激动、感慨、赞叹,顷刻间的妙语连珠、赞不绝口和完全被作品征服的表情,并指示属下定要高价买下该作的异常举动,不禁深深地打动感染在场的许多印尼朋友和中国朋友,很快也惊动了周恩来总理。于是,周总理在其访华结束时,将《溪山行旅图》这副陈少梅先生的巨制,作为国礼郑重地赠送给苏加诺总统,从而使其成为见证中印尼两国人民友谊,新中国开展两国友好文化交流的使者和见证。

山水《蓝梦》、《雷尼尔雪山图》、《月下群峰图》、《岁月峥嵘图》、《山不在高》、借父亲陈少梅诗意的《青山无是非》等一批新的浓墨重彩山水,乃陈长智、林庆萍夫妇二人近年来经过写生过程,涉猎京津、江南、美国等异地、异域的生活阅历和体验,在传统笔墨、陈派笔墨语言的基础上,大胆地借鉴西洋绘画的构图、光感、用色,更重视绘画语言的表现力,挥洒自如地发挥色彩、笔触和水墨氤氲的自然美感,更加关注绘画的写意精神和画面意境的营造,而精心创作的一批现代山水。这批作品,不仅是自然概念的一种表达,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建构。其浓厚的时代意趣,“融会,创新,高标”的艺术主旨,起点很高的立意,尤其挥洒自如的笔墨,用色、用墨的别有新意,用水的独到,墨色因水而动,因动而变,有如古人一般“水法通时,八法通”,便有了其用水用墨用色三用,随性而发,随情而发的境界,便使作品具有了寥廓苍茫、萧疏清逸、恢弘气势、风雅大态、精微高贵等多种面貌。其笔下的山川、江河、草木、云雾、巨石、楼台绝不是孤立的符号,简易的画面,而是生命的存在,理想的存在,并使人的精神在多视觉的高境界的画面中不断地延伸和升华。

系列《金鱼图》、系列《牡丹图》,特别是金鱼系列中的《九如图》、牡丹系列中的《国色天香图》,乃最近几年他(她)们夫妇二人完全自立创作的一批新的花鸟精品。《九如图》,九条金鱼条条精致,细笔双勾笔笔到位,整幅作品无一滴水,却表达了水的情景和境界,无一纹波,却表达了轻波掠影的百般情趣。《国色天香图》则在创作上主张中西并存、兼收并蓄。他(她)们运用传统绘画手法绘制作品时,力求使所表现对象富有生动感,力求寻找一种情感的依托点。不仅发挥了传统工笔画的线描作用,使画面既富有层次感,又使画面显得丰满而极富骨力,颇具宋人法度。与此同时,画家又以诗人般的气质,运用娴熟的笔墨技能,將画面创造出一种令人心驰神往的意境。两幅作品结合在一起,可谓时无水胜有水,此时无声胜有声。敏阅来,使观者情感激荡,真情流露,心灵净化。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种清新洒脱,艳丽高雅,大雅大美的艺术感觉会一下子涌上心头。

当然,作为成熟的修养全面的文人书画艺术家,陈长智、林庆萍夫妇二人,不仅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十年的学习、临摹古人古画,特别是临摹父亲陈少梅先生的名作的过程,而且是长时间的过程,母亲也是京津画派的重要代表画家、陈派的核心传人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研究院在冯忠莲的亲自指导和示范下学习和临摹,古画及陈派代表作的过程,并取得了非常突出和明显的成就,既使陈派的许多名作有了后继版,又在长期临摹的过程中,对许多作品加入了新的内容,在保持原作总体格局的前提下进行了新的有益的探索,从而使一些作品有了新的面貌,形成了新的格局,成为了新时期陈派艺术临摹的代表之作。更为重要的是,二位艺术家是在临摹父亲陈少梅的艺术作品的同时,更多的时候是运用传统的笔墨技法,运用陈派特有的笔墨技法创作新的作品,开创新的艺术,并创作出一系列山水、人物、花鸟、工笔、写意、工写结合、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精品力作。从而使他(她)们不仅名符其实地成为传统绘画名家,成为陈派艺术的代表性画家、诗人,而且在京津乃至全国也成为了被广大观众称赞的知名画家。他(她)们不慕荣华富贵而固劳山林之志,低调生活,低调创作,极具孤山处土遗风的文人个性与风骨,被许多艺术界朋友所学习和效仿。尤其其坚持正灵和,缜密高妙艺格,坚守古人碑帖流韵,而无燥气和烟火之气,又能若高士操琴,令人心往神驰,抚慰可托的艺术追求和人格气质,均深深地打动和感染了诸多同道和读者。

1945年,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沉淀,陈少梅先生成功地绘制做出自己的《西园雅集图记》,当时在京津绘画界可谓一件大事,作为一件崭新的精品,《西园雅集图记》在京津乃至全国画坛产生了震动性的效应。许多艺术同行和名家大师纷纷赞赏陈少梅先生的胆略气魄,更欣赏其艺术的成就,纷纷赞扬此作构思的精妙,主意的高雅,笔墨的精细,色彩的精美,表达了此作超越前人,大有冠盖古今的艺术效果。也为陈少梅先生的艺术修养和绘画技艺所深深的折服。

陈少梅属文人画家,《西园雅集图》属文人、雅士极度理想化的作品。他不但讲究美,且讲究追求极致的美,乃人的精神和理想能够达到那种极致的美。因此,理解父亲创作时的那种高远的境界,恬静安逸的心态,另辟蹊跷的构思,严谨合理又独特的立意及人物形象的表现,相互之间的照应,山水背景的映衬,笔墨间表达,设色的典雅等等,均称为临摹该作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和部分。

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研习,《西园雅集图》一幅完全还源于陈少梅原作精神的临摹精品终于在陈长智、林庆萍夫妇二人的笔下完成了。“神功迹化”、“超凡脱俗”、“高古”、“典雅”、“韵味十足”、“不同凡响”、“美不胜收”、音乐般的美妙,天籁之声般的纯正,观之直抵人的心灵深处。好一个“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身心皆醉”的艺术境界,好一幅无以完美和谐的诗情雅趣图画。萧森郁茂,苍莽幽邃、笔墨洒落、苔点精心、笔力苍劲、浑圆清润、高贵华美、声情并茂、流韵遗芳,实乃画风不变且艺术不断升华的陈派艺术。

当然,时光流逝,如今这些精美的作品,早已用无声的艺术语言生动地向我们昭示着陈长智、林庆萍夫妇那些瑰丽的艺术人生。宣示着他们携手并肩,继承和弘扬父亲陈少梅遗志,振兴、促进和推动陈派艺术的普及和拓展,乃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新的形式,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和发展陈派艺术精髓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和孜孜求索、坚定追求。显然,他(她)没有辜负父辈的殷切希望,在其几十年辉煌的成就面前,与其众多陈派弟子一道共同努力,不仅使陈派艺术得到了较好的传承,而且他(她)们站在父辈们的高起点上,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走出了自己的艺术之路。

康德曾说:“自然之所以在我们审美的判断中成为壮美,不是因为它激起恐惧情绪,而是由于它能够唤醒我们自己的力量。”纵观和回味陈长智、林庆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系列的绘画作品,尤其这本新画集中的那些山水、人物的作品,抑或那些花鸟虫鱼、牡丹、花卉的作品,均具有这种强烈的召唤力量。古为今用,古典与现代的完美,人生与艺术的融合,继承与创新中的发展。在这部《陈长智、林庆萍画集》中,可谓无处不见,无所不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艺术的高度,到精神文化的高度,真诚期待着陈长智、林庆萍二位老艺术家有新的突破,新的超越。

壬辰年立冬于北京中关村旺泉斋

(编辑 刘小苏)

猜你喜欢

山水艺术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大美山水
纸的艺术
《山水》
山水怀抱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