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美不过你的丑
2013-04-29吴可
吴可
摘 要:赵本山小品受到千万观众的热爱,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奥秘就是赵本山小品继承和延续了二人转戏谑化的表演方式,强化丑角的表演,运用二人转中语言的游戏和狂欢,把观众带进戏谑狂欢的世界,体验原始生命的冲动,《卖拐三部曲》是体现赵本山小品表演风格最好的例子。
关键词:赵本山 小品 戏谑化 狂欢 丑角
赵本山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一提赵本山,人们脸上的笑容多了,那些经典的台词被口口相传了;一提赵本山,人们压抑的情绪没了,竟然哼起了二人转的小曲小调;一提赵本山,人们会脑筋急转弯了;一提赵本山,人们笑了、乐了……2001年开始赵本山出演的《卖拐》系列小品,风靡全国,连续获得春晚小品一等奖,让人们百看不厌。二十多年的春晚,赵本山不仅是小品中的主角,也成了春晚的主角,大年三十在屏幕前等待赵本山的出现已经成为观众的习惯,但是最近在一期访谈节目中,赵本山竟然亲口说春节的舞台不会再出现他的身影,我想这将是春晚的一大损失和观众的最大遗憾。可以说,赵本山是大众追逐的偶像级人物,也是观众的精神导师,在中国像他这样成功的人士不少,但是像赵本山这样有魅力的人物并不多,这要归功于他出色的表演技巧。
一、奇妙的戏谑。二人转戏谑化的表演方式是《卖拐三部曲》最重要的特色之一。赵本山自己说他是“一个过着旧社会的新社会人”。的确,他是一位农民艺术家,他的作品,无论是小品还是二人转,都来源于东北民间文化和传统,并深深地传达着先民思想感情的最初表达,不管时代文化怎样进步,最初的情感不会变,变得只是表达的形式,赵本山小品也正是在东北民间文化基础之上,形成适应新社会发展的形态,体现着东北远古戏剧的特点,也体现着东北戏剧最典型的特征。戏谑化模拟是赵本山戏剧小品表演的独特魅力。这种表演方式以夸张变形模拟方式戏谑他人取乐,是东北农民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赵本山正是深深地了解熟悉农民这类自娱自乐的文化方式,才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因子,成为了一代中国戏剧小品王。《卖拐》《卖车》《功夫》统称《卖拐三部曲》 ,是说明赵本山小品戏谑化表演方式的最好例子。这三部小品堪称赵本山的经典之作,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大忽悠”形象。戏谑化模拟人物,与体验派不同,赵本山在表演“大忽悠”时不是完全进入“大忽悠”的角色去表演“大忽悠”,而是以自己的一个隐形丑角模拟大忽悠,大忽悠经他丑角化的模拟就比直接进入人物角色表演更夸张更滑稽。赵本山作为表演者和被表演的大忽悠之间是分离的,不同一的。人们不会因为看了赵本山的小品之后就认为他这个人就是大忽悠,是个骗子,相反,观众对他表演模拟的大忽悠形象刻骨铭心。譬如《卖拐》中赵本山不费吹灰之力,范伟忽忽悠悠就瘸了,《卖车》中范伟忽忽悠悠就上车了,《功夫》中范伟忽忽悠悠就落锤了。现实生活中,看似弱智的忽悠可能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因为赵本山的模拟表演,让观众很容易就接受了忽悠带来的快乐,并乐此不疲,由此可见,戏谑化的模拟表演威力之大,赵本山小品风靡全球,其奥秘恐怕就在于此。
二、美丽的丑角。《卖拐》系列小品,我们把它归结为喜剧小品之列。正如《诗学》中所言:“喜剧描述的是比较坏的人。然而,‘坏不是指个人具有一切种类的恶,而是指具有某些恶和丑陋的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滑稽可笑。”这几部小品之所以显得极为搞笑,就是因为在小品中创造了一个“坏人”,一个独特的滑稽角色,并形成一种极为独特的滑稽模仿方式。首先,赵本山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滑稽形象,他出了名的猪腰子脸和鸭舌帽都丑化了他的形象,范伟脑袋大、脖子粗、说话不流利的形象,使观众立刻就会想到低智商的小丑,必然会发出笑声。在赵本山戏谑化模拟的引导下,使范伟成为被戏谑的对象,同赵本山一起进行丑角的模拟,二位丑角的结合又提升了小品的可笑性。《卖拐》中,赵本山抓住范伟自身的丑角特点,忽悠他拄拐;《卖车》中,通过赵本山脑筋急转弯的测试形成智商高低的鲜明对比,使可笑度得到升华;《功夫》中赵本山又利用范伟自身性格上的弱点,让他掏出红包。在这几个小品中还有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就是高秀敏,也就是“大忽悠”的老伴,可以说她充当着“托儿”的角色,她常常会在中途对“大忽悠”所论提出疑问,此时赵本山就必须强化他的忽悠能力,及时应变,将谎言进行到底,高秀敏虽然是个“托儿”,但是她这个“托儿”是被动的,赵本山常常把她善意的言辞移花接木,加速对被忽悠者受骗,所以不难看出赵本山小品的高明之处。赵本山富有激情和智慧,他的思维敏捷,他的表演游刃有余,他风趣幽默又出口成章,他能非常自如地把身边的表演者和观众都带进戏谑的狂欢世界中。
观众沉迷于赵本山携带高秀敏与范伟互相挑逗戏弄的狂欢化表演中,不断发出爽朗的笑声,观众的笑可以理解成嘲笑,但确确实实是发自内心的笑。那么在赵本山的小品中丑角表演为何会起到如此之大的效果呢?赵本山的小品是用二人转戏谑化方式改造的,二人转这种戏剧方式在东北有着广大的文化根基,因此赵本山的丑角来自于东北二人转的丑角,二人转的丑角来自大秧歌的丑角(下装),东北大秧歌的下装又来自民间舞和萨满舞蹈,萨满舞蹈又来自红山文化的远古女神祭祀的圣婚仪式,圣婚仪式上的祭祀就是丑角的原型,追根溯源,赵本山小品中的丑角原型是远古女神圣婚仪式上的祭司,他以一个特别的角色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他带着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共同寻找灵魂的根,所以赵本山的模拟是以丑角的角度对另外的人物性格言谈举止的夸张变形,表达更丰富的意味,满足人们的愿望,因此丑角再美不过了。
三、游戏与狂欢。一部搞笑的称得上好的小品,没有幽默滑稽的语言也是不行的,语言支配行为,每一个台词每一个动作都在创造娱乐,小品属于语言类节目,所以幽默滑稽的语言极为重要。二人转语言的游戏和狂欢直接催生了赵本山小品。小品是语言的游戏又是语言的狂欢,一种特有的搞笑的歇后语,制造笑料的说口,民间戏谑语、隐语、双关语等,也制造出强烈的狂欢化精神。
1.说口是赵本山小品的一大特色,这也是来源于二人转的表现形式。一套套合辙押韵的顺口溜,传达的诙谐的思想感情,让人们听了就想发笑。《卖拐三部曲》都是以说口的形式开场的:
赵本山:我能把正的忽悠斜了,能把蔫的忽悠谑了,能把尖人忽悠苶了,能把小两口过的挺好,我给他忽悠分别了。今天卖拐,一双好腿我能给他忽悠瘸了!(《卖拐》)
范伟: 去年买拐,窝囊够呛,丢了工作跑了对象,我就不信这个劲,别人能让我吃亏,我就不能让别人上一当,我也卖拐。南来的北往的注意了噢!注意自己的腿噢!看看有没有毛病噢!没病走两步噢!走出病来我把拐卖给你噢!拐了!拐了!(《卖车》)
赵本山:听说他,不当厨师,改防忽悠热线了,竟敢扬言再不上当受骗了。残酷的现实已直逼我心理防线了,今年我要不卖他点儿啥,承诺三年的话题我就没法儿跟观众兑现了。(《功夫》)
以这样的说口形式开始,不仅表明了小品的主题,同时也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给观众设下悬念,使观众期待和演员共同体验忽悠带来的快乐。
2.小品中出现很多双关语。
高秀敏:行,这就不少了,要多少是多啊!赵本山:说啥呢,要什么自行车,要什么自行车!(《卖拐》)
高秀敏: 那就拿着,不少啦!赵本山: 恩?带表了?带什么表了?(《卖车》)
赵本山利用高秀敏语言上的双关,提高了小品的笑点,把高秀敏成为满足自己目的的衬托人物,这是多么诙谐的手段,利用语言的魅力,让观众耳目一新。
3.《卖拐三部曲》还运用了很多成语、歇后语,甚至是对联。
范伟:别装了,从你一进屋,你分别用了苦肉计,欲擒故纵计,师徒配合砸车计,稀里糊涂突然落锤计,我只用了一计。
赵本山:将计就计。
范伟:送你一计。
赵本山:走为上计。
范伟:苦海无崖,回头是岸。
范伟:拐一年摇一年,缘分啊;吃一堑长一智,谢谢啊。
赵本山:送你一横批:自学成才。(《功夫》)
这些不合格式的成语、对联正是赵本山小品中的精髓,正是这些东北的大土话让观众们突然爆发和倾泻掌声、笑声和欢呼声,如果说赵本山小品已成为人们的生活趣味,其中的经典语录更是为大众所争相传阅,所以说,赵本山不仅是观众崇拜的偶像,也是人们精神的导师。
有人说赵本山的小品俗不可耐,粗鄙丑陋,是的,他很俗,他庸俗但绝对不是低俗,他想高雅,但是不行,高雅起来就失去了本真,失去了纯粹的自我,所以赵本山的表演是用“真”来表演,因为他的作品来源于东北最远古的粗野的文化,观众的赵本山小品情结就是二人转情结,就是萨满情结,赵本山小品来源于萨满跳神的戏剧形式,正是这种最古老的戏剧方式带人们走进最迷狂超越现实的狂欢世界,去恢复生命的最原始冲动和体验,所以不要再说赵本山的小品俗,不要再说他的小品丑,他的俗他的丑才是赵本山小品的魅力所在,正是这种俗这种丑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正是这种俗这种丑替人们找到自己的魂自己的根,正是这种俗这种丑才使东北民间戏剧的戏谑化表演方式得以发展和传承,更重要的是传承着遥远的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和文明。
参考文献:
[1] 杨朴.《戏谑与狂欢——新型二人转艺术特征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